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云凤 《前沿》2014,(23):97-99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融资平台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众筹融资模式的出现和运行,促使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空前增强,这就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网络平台系统,集中优势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壮大西部文化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的禀赋品质在东西部地域分布上的"倒挂"现象令人关注。类似的"倒挂"现象在西部区域内部同样存在:即文化资源禀赋优越的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普遍落后于同区域内文化资源禀赋相对劣势的大、中城市。文化资源丰富与文化产业落后的关系是什么?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是什么?本报告选择四川宜宾南溪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波特"钻石"模型对西部县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出评估,并试图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作出解释,进而构建提升西部县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西部县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本身是复杂的大系统,在当代发展迅猛.然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都值得人们思考.本文结合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意识形态,资本运作,民族身份认同三个方面分析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深层驱动原因,其中意识形态是贯穿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决定着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资本运作通过市场规律使文化产业真正能够得到繁荣和发展,能够同其它国家的文化产业进行竞争,而民族身份认同使得文化真正在民族和谐和国家团结方面发挥真正作用.本文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工业化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了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城镇化可分为两个方向:城市化与小城镇化。它们的进程还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所以城镇化率很低。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应当认真研究适合我国西部地区实际的城镇化方略,用以指导城镇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促进西部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一、我国及其西部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是指农村人…  相似文献   

5.
马鸿譞 《人民论坛》2014,(10):225-227
城镇化是所有国家迈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途,是西藏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西藏城镇化发展滞后,而且受制于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无法走传统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因此,以人为本,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区域特色产业驱动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所有国家迈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途,是西藏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西藏城镇化发展滞后,而且受制于经济、环境、人口等因素,无法走传统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因此,以人为本,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区域特色产业驱动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但相较中东部却显得相对滞后。应该从加快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品与科技元素的紧密结合,充分挖掘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企业与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春兰  白玉  于天山 《前进》2014,(4):48-50
<正>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或者说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我县素有文化大县美誉,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特色鲜明,佛教、边塞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挖掘的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期,我们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对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思考情况分述如下: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9.
游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1):129-133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文化厅、财政厅:为推动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实际状况,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开发条件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莘子冬 《前沿》2010,(22):155-157
"东路二人台"是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特色艺术品牌,但近年来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撞中,它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结合竞争力优势理论和品牌竞争力理论,运用优势比较的方式,结合张家口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东路二人台"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北城改造的区域很多是客家人的聚集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帮助他们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意义深远。借鉴其他城市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经验,结合成都市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西部特色的客家文化产业,将是成都北城改造的又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不断提高城镇化品质,能够建设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大力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可彰显城镇化建设的品位,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为文化产业集群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白金 《前进》2008,(12):23-25
回顾总结晋中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巨大而辉煌,经验弥足珍贵。其中特别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晋中在实现城镇化重大而现实的挑战面前,积极应对,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历届市委市政府都能够以立足实际、培育特色,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指导原则,着力推进具有市域特色的城镇化进程,使晋中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城镇化率除原来的省辖市外,在全省居首位。城镇化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在特色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引擎,理应受到高度重视与认真落实。环视目前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和文化产业的现实场域,仍然尚处于初创阶段,原因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为此,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的理念契合、主体合作、项目与考核的互动,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凌 《前沿》2013,(22):88-89
本文主要以日本为核心研究对象,对其在文化产业中发展的现状、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优化有何借鉴等进行分析探讨.本文通过研究考查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开拓市场的途径,技术参与的程度和范畴,为中国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硬实力及软实力,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人口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大、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结构矛盾加剧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低效率以及城镇化发展速度低下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人力资源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是县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山东省广大县市近年来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多数县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山东县域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色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何勇军  傅利平 《求索》2013,(10):5-8
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是将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有力途径。在对文化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动力学理论引入文化产业集聚问题,树建了包含环境要素因子、人力资源因子以及政府支持因子的复杂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规律,此模型适用于对文化产业集聚的量化分析和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