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立春 《求索》2011,(12):117-118,134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体现了整体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等特征,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发展,必须注重时代变迁、注重问题意识、突出中国特色,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4.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人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毛泽东晚年在人学思想上虽然发生过一些迷误,但其基本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具有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毛泽东人学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琦 《前沿》2012,(2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现实的、具有社会性及实践性人,人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教育培养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从而提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和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法,是做出科学决策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明晰事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是它自始至终的人文关怀。作为一门人学,它从人类最基础的现实出发,思考并找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途径。通过对个性自由,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探讨,最终实现个性自由的社会理想。在全球化视域下,对于如何处理各个民族的关系,生态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人与类之间的问题,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从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审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从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理论,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信仰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信仰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其出发点和切入点;以人的现实性为其立足点;以人的社会性为其人性基础;以人的实践性为其有效途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空场”,人学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社会主义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按通常理解,马克思所讲的人包括个人、人类或集体、社会等多种形式,但面对人类存在的现实乃至历史,马克思首先看到的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  相似文献   

12.
颜军  张春和 《求索》2011,(8):93-95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以尊重和发展"人的需要"为主题,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点。马克思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人的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这都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意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人学意蕴体现在其两种时态上:从历时态上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共时态上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宗旨。可以说,人的解放和发展状况的进步与否是评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成败的标准,研究和发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人学价值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着群众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冯契在以下四个理论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冯契从事实界、可能界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人的本质就是"要求自由";关于人的自由,冯契立足广义认识论进行考察,提出自由就是"化理想为现实";关于人的理想,冯契着眼真善美的统一,提出理想就是"现实的可能性与人的要求的结合";关于人格,冯契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构建"平民化自由人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发展观"实质与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以政治纲领的形式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牢牢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深深地契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前提,"以人为本"思想是60年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实现有序变迁和有效治理,就要构建适应时代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蕴含着治理主体的价值认知与选择,离不开一定的价值导向。公共性价值是整个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发展的方向和重心。根据马克思的人学观点,国家治理在价值导向上是一条充分体现人民性的路径,而立足于马克思人学的现代国家治理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全部主题线索。在人学理论之本质规定上,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是"中国化"的首要前提,其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在人学理论中国化之逻辑形态上,须把握"人学理论"与"发展历程"的历史脉动、逻辑联动、现实张力与理论活力"四大关系";在人学理论中国化之现实发展进态上,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坚持利民为民的发展指向、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筑牢增民福祉的途径保障、提升现代之人的精神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是创造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价值实践旨趣。  相似文献   

19.
宋德孝 《桂海论丛》2010,26(1):109-112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具有类本质、社会本质与单个人的本质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三者有机统一共同组成了人的本质,并体现出人的三种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着对人的三种价值的关切,并将其统一于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中,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中,因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活动的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执政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应然状态"变为"实然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