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派系与路线之争张凤山“台独”势力从成气候至今,就一直存在着派系与政策路线的矛盾与争斗。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既有政策、路线的不同,也有权利的争夺。“台独”势力的这种矛盾斗争分海外与岛内两种不同情况,因篇幅所限,本文只集中探讨岛内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以零反对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映了全中国13亿人民的民意,代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理解。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反分裂法其实是被"台独"势力逼出来的。岛内"台独"势力掌权以来,加紧"去中国化",变"渐进台独"为"急进台独",使和平统一的努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去年台湾"大选"以来,台湾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公然抛出了所谓"法理台独",企图用"公投"的方式,通过"宪政改造"、"制定新宪法",在"法理"上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对台湾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5.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访美,中美就当前的台海局势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重申从根本上不支持“台独”。这表明在当前台湾岛内激烈的选战中,“统独”问题尤如一根导火索随时可能引爆炸弹的高危情势下,美国对“台独”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对“台独”的态度也较前更为清晰。 对“台独”的危险性,美国向来认识不足,况且美国内部确实有一股不小的支持“台独”的势力,他们希望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小布什政府  相似文献   

7.
台湾宗教势力的“政治关怀”──从“万佛会”说起张新鹰在近年台湾的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名为“万佛会”的宗教团体异常活跃。1991年8月,万佛会和另外两个基督教团体用人墙堵隔奉命拘捕“台独”分子陈婉真的警察,声言不惜流血来阻止拘捕行动;同年9月,民进党等...  相似文献   

8.
胡文生  徐博东 《台湾研究》2011,(1):28-32,59
民族国家认同的异化与分裂是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影响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为何会发生严重混淆,结合台湾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政治结构演变来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中的根源,对于重新导正台湾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消解“台独”势力的社会民意基础,并最终达成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综述了“台独”势力提出和推动公投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美国政府对公投问题采取的基本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府这一态度的原因 ,评价了美国政府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与实践论台湾“公民投票法”活动刘佳雁近年来,“台独”势力继大肆炒作“公民投票”的同时,又推动所谓“公民投票法”的立法活动。1991年,前民进党“立委”、“公民投票促进会”会长蔡同荣于“立法院”提出第一个“公民投票法草案”后,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包括...  相似文献   

12.
孙云  刘盛 《台湾研究》2009,(4):7-12
由于遭遇特殊的历史情境,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伴随着“台独”势力的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不断推动“去中国化”,长期遭受心理绑架的台湾民众出现了认同危机,如同“斯德哥尔摩现象”里的被绑架者,其自我定位和“国家认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岛内“台独”活动极为猖獗的一年,也是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四处进行“台独”挑衅的一年。一年来,台湾当局加快推进“台独路线图”的步伐,严重破坏了台湾海峡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独”分裂势力的种种“台独”冒险挑衅动作,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台湾当局“台独”冒险的警惕和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的派系简析张凤山民进党中上层集团是由多股主张“台独”的势力组成的联合体。该党自成立以来派系纷争不断,经过反复的分分合合,形成了目前五派共治的格局,即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以下简称“独盟”)、正义连线和福利国战线。在岛内外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类。它具有表达民意、监督政府、选举动员、巩固统治等多种政治功能,一直是西方民主政体中各政党势力谋求控制的重要政治资源,这在标榜“民主”的台湾也未能例外。陈水扁上台后,出于巩固统治、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的需要,背弃竞选时“党政军退出媒体”的承  相似文献   

16.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与贸易虽说是经济行为,但却常被台湾当局泛政治化,今年初在台湾发生的联电事件就是台商经济行为被扭曲的最好例证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一案件的缘起背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联电事件的背后不仅有台湾当局的“政策干扰”,而且更有“台独”势力的捣乱,文章并结合当前两岸经贸发展态势,提出了一些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的日台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提升日台关系,在台湾问题上卷入的态势明显加强。日本此举具有明显的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增长,牵制和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同时,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的通过,日本加速朝军事大国化迈进,以及日本右翼分子频频叫嚣要保卫台湾;这些无疑都助长了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增加了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台湾问题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