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中国2/3的省将开展新一轮的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能否顺利进入村庄权力结构,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时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竞选策略也非常重要.本文以湖北随州市选举调研为基础,阐述了在农村初级政治市场形成的背景下,妇女在村委会竞选中运用营销策略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认识误区;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为妇女参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竞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以来,在乡村社会组织形式上,人民公社逐渐为乡政府所代替,成为我国最低一级的政权组织,行政性很强的生产大队也逐浙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代替。改革的实践给农村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村委会为主线,考察乡村社会组织形式现状,并试图探寻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乡村组织形式。1 不管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乡村生活表面来看,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很容易概括出来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解体以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转轨之际,并不是任何变化都是会人振奋的,与之相伴,也出现了一些会人焦虑的新问题,其中,原来的社会秩序被打乱,而新秩序的建立又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种不同步与错位导致了农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的失控和无序。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及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地方治理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以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与权力多元化为特征的地方治理,在形塑地方治理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执政党的传统权力实现方式。这种冲击具体表现为民众政治认同感弱化、权威决策系统运行受制、政府治理能力与策略短缺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执政党介入地方宪政结构、党政结构、司法结构、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的实然方式和实际作用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政府部门必须以理念创新达成治理共识为起点,以结构创新理顺治理权力关系为基点,以职能创新确定治理格局为支点,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动力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地方治理体系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创新,才能应对好当前的治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山西省孝义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地观摩和调查的结果以及村委会选举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论证了村委会选举对推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和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说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代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民主化进程需要众多前提条件,诸如经济、阶级、文化等,是一个确定性的过程;另一方面,民主化进程又包含了许多机遇、意外与矛盾,又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而其中的政治精英,往往能影响这一不确定过程的最终结果.基于蒋经国与李登辉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台湾的民主化虽然以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为前提条件,但是直接诱因是那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即:台湾民主化是李登辉在利益导向下为增强个人权力和地位而附带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职业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农民职业变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社会经济方面,还在于它对中国农村的政治关系、权力结构、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世纪里,要加快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匡自明 《思想战线》2008,34(1):92-98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现代化是由政府权力的理性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所构成的复杂结构与过程,是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浓厚的人治向建设法治国家转变以及政治参与程度低向发展有序政治参与转变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带来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挑战。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方式历经以村委会直选为主导的两委分权分立、以党支部两票制选举为主导的两委合作时期之后,今后将要发展到以社区自治为主导的党的领导方式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取得明显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并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生活民主化的推进,对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特别是新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人民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我国农村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日趋解体,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怎样认识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合作经济的质的规定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有三点突出的表现:一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形式;二是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强行政推动下的村干部行政化——湖北省杨村村治过程分析王巨光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大陆农村开始实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的出现标志着村干部的制度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较之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干部仅仅是公社组织“代理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徐行  刘娟 《人民论坛》2012,(26):16-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力求实现政治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要真正实现社会民主、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公共权力的有效实施和合理制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保证就是民主监督机制的确立与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成员心理层面的社会意识对政治系统的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农村政治文化发展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对政治文化的涵义作了总结归纳,从历史发展观察,农村政治文化历经传统封建社会宗族文化主导农村政治文化时期,民国宗族势力衰弱,乡村劣治时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家权力主导农村政治生活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的农村社会民间力量崛起,民主氛围显现四个时期.目前的农村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并存,并落后于农村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世俗化发展趋势的特征.最后提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要明确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理清政治文化的建设主体、内容,进而协同村民自身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推进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理念尝试与放权式改革的全面推广;3."撤乡并镇"的高速推进与"党政分开"的实质流产;4."乡政村治"下的主体迷失与"多元主体"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以血缘关系作为主要的维系纽带,在与国家的相对分离和互动发展中形成了自我运行的格局体系,体现了贫困落后和稳定坚固的双重性质。以否定人民公社的高度组织化和恢复农民家庭的生产职能为逻辑起点的农村改革,使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现阶段的中国农村社会,其政治稳定性仍取决于各种新旧变量的交叉互动:(-)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市场作为农村社会新的联结纽带,把农村与外部社会联结为一个整…  相似文献   

20.
自现代以来,知识与政治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知识与权力的联系与互动形式不断变化。曼海姆通过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二者的区分是权力的作用的结果,而弥合知识与社会疏离的唯一途径是文化的民主化;布迪厄通过对知识场域中权力资本及其惯习的深入分析,指认政治力量与知识分子的互动关系;而以福柯和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学者则通过揭露知识与权力的共谋及其规训和统治社会的实质来批判知识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