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袭击"和"反暴力极端主义"是美国国内防止恐怖袭击的两种战略模式。"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袭击"和"反暴力极端主义"分别旨在防止外来和本土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制造的恐怖袭击。由于美国反恐部门及决策者有关这两类恐怖袭击的威胁认知有所不同,导致两种模式在防止恐怖袭击的措施上存在较大差异,并进而导致政府作用在这两种模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美国反恐部门较为一致地认为,在当前反恐形势下,"防止九一一式恐怖袭击"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近年来对"反暴力极端主义"模式的强调并不意味着"防止九一一恐怖袭击"模式的过时或消失。目前上述两种模式并存于美国国内防止恐怖袭击事务。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屡遭恐怖袭击的欧盟,将如何回应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棘手问题作为后巴黎-布鲁塞尔时期反恐法的重点。为了追求安全目标,这一阶段欧盟推出的《乘客姓名记录指令》和《欧盟打击恐怖主义指令》体现了以无差别大规模监控为手段、以情报为基础、以主观危害性为可罚性标准的反恐法预防性转向。欧盟反恐法的这一趋势动摇了传统刑法的目标和原则,改变了刑事合作的模式。欧盟反恐法的预防性转向不乏正当性,但也要引起警惕并加以约束。在维护反恐法的重要原则、尊重人权的基础上,将预防作为辅助标准,针对欧盟反恐法的局限性发挥补充作用,是对预防性转向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3.
法德主要地面作战系统(MGCS,以下简称MGCS)是法德两国在2012年提出的项目,主要目的是更替目前法德两国现役的“勒克莱尔”和“豹Ⅱ”主战坦克,预计2035年左右正式列装。除法德两国外,其他部分欧洲国家也表示出对MGCS的兴趣。MGCS是法德两国试图在防务上摆脱对美国过度依赖的重要标志,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并被欧盟多国采购,则标志着欧盟各国新一代主力坦克可能会实现统一化,也是欧洲防务一体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跨国项目,MGCS的发展与法德两国的合作密不可分,通过分析MGCS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制约因素,有利于预测MGCS项目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法德两国作为西欧两大国家,虽互为邻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主义类型: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法德两国的边界地带,该地主权归属经历了法德两国多次的争夺,谱写了一部微型的法德民族主义发展史。20世纪,法德和解,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揭开了两国民族从宿仇转为合作的新篇章,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为全世界处理边界领土争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政治问题,也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危险源之一。随着实施恐怖袭击的主体的性质的不断变化,美国官方也在不断修订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不但迫使美国调整了全球战略,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同时也促使美国改革国内反恐机制,最终形成了由"情报、执法和救助"三大机构群组成的"事前情报预警、事中高效执法、事后及时救助"的协同机制。自2001年至今大约15年间,美国国内没有再次发生类似九一一这种规模的恐怖袭击,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套高效但耗资巨大的反恐体系。这一反恐体系虽然高效,但对"独狼式"本土暴力极端主义袭击却束手无策。在美国国家反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中,最宝贵的经验是"预防性浪费比事后补救更省钱"这一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法国一直饱受恐怖主义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冷战以后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势力不断壮大,对法国和整个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多年来法国的反恐战略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保护国内安全和海外利益。法国的反恐战略在汲取多年反恐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极具法国特色并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功。而2015年发生的多次恐怖袭击也暴露了法国反恐战略的缺陷,既有技术层面的缺失,也有社会方面的深层矛盾。法国反恐战争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2017年底,在多方力量的联合打击下,"伊斯兰国"(IS)在中东的"根据地"丧失殆尽,国际反恐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在此背景下,IS向全球扩散开来。基于地缘、人员等因素,东南亚地区并非IS全球蔓延的核心区域。然而,从地区视角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威胁正不断上升,并处于地区恐怖主义的"第二波高潮"之中。在"后伊斯兰国"时代,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发展与IS的网络化、扁平化转型同步,地区恐怖组织结构分散化,恐怖袭击家庭化,招募对象年轻化,招募方式网络化。同时,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地区问题复杂交织,呈现共生化、扩散化的新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东盟及东南亚各国在多边、双边和国内层面都采取了诸多的应对措施,如海上联合巡逻、情报分享等,但仍显不足。东南亚各国应着眼反恐立场的协调、国内冲突的解决、边境安全的治理、反恐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等问题,加快推进地区反恐机制的深化,立足"双轨"协调与合力反恐,以更好地遏制地区恐怖主义的滋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德两国曾是千年世仇,却在战后逐渐成功实现了和解。民族国家层面上法德两国的战后政策,区域层面上欧洲一体化事业与法德和解相携互促,以及体系层面上的推动因素与压力,共同诠释了法德从仇视走向和解的进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9.
印尼与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并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2004年是两国的大选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巴达维政权稳固发展,印尼苏西洛新政府加大反贪反恐和重建经济的力度,两国将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法德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特殊关系",并在欧盟中扮演着"特别"或说是"核心"角色,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津津乐道。法德轴心是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法德两国对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专注于"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或者"法国、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十分丰富,其中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入手的相关文献更为不多见。本文归类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法德和解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做出归纳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刘四平 《法国研究》2014,(2):62-66,61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互为邻国,但小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法国学生阅读成绩远远落后于德国学生。大型国际阅读比较数据库显示法德两国学生早期家庭阅读环境相同,学校教学条件和资源接近,但教师培训和职业满意度指数相差甚远。本文认为造成法德两国小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师信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德两国历经百年恩仇之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和解,而相反地,中日关系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参照法德和解的原因,分析造成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冷淡尤其是民间抵触情绪强烈的根由,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法国根据"政教分离"原则制定了"头巾禁令",严禁在公共场所穿戴伊斯兰头巾等特殊服饰。我国刑法第120条之五也增设了"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在中法两国面对恐怖主义的共同背景下,中国反恐立法应向法国"头巾禁令"学习何种有益经验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法国"头巾禁令"的立法历程、理念和依据进行述评,主张我国反恐立法应在坚持政教分离的基础上,明确国家认同这一抽象集体法益,努力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来消除身份认同危机,并借助于柔性反恐的力量走出"信徒-公民"困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法国的衰弱,传统上的法德轴心一度退化为德国的单独领导。在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并发起"重塑欧洲"倡议后,法德轴心"重启"迎来了契机。本文从意愿和能力两方面,结合欧元区改革、避难体系改革和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的推进这三个案例,分析法德轴心发挥作用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法德轴心在欧盟未来发展中的角色。结论认为,两国总体上都表现出"重启"法德轴心的意愿。然而,意愿存在差异,法国迫切且强烈,而德国迟滞且具象征性。由于在"重启"法德轴心上未能"同频共振",法德的共同领导力受到削弱。法德轴心"重启"的限度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法德可供支配的权力资源有所减少、欧盟决策中"达成共识"的义务在增强、法德难以实现偏好趋同且受制于欧盟内的其他联盟,以及法德的引领作用与其他国家的追随意愿在下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黑鹰坠落”事件后,索马里逐渐淡出了美国的视野。“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反恐被提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担心索马里这样的“失败国家”成为又一个阿富汗式的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索马里的内乱被再次提上美国非洲战略的议事日程。布什执政的八年时间里,美国加大了对索马里的介入。然而,美国...  相似文献   

16.
面对伊斯兰国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将其彻底摧毁"。美反恐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组建国际反恐联盟,军事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并行。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欧盟的两个核心大国,法国和德国在中东欧有着不同的关切。具体而言,从法德两国在欧盟东扩和《东南欧稳定公约》中的表现来看,法国对中东欧的三个次区域,即中欧、波罗的海和东南欧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注重中东欧国家自身的改革,强调合作风险。而德国更倾向从区域性的角度出发,希望加快中东欧各个次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从而为德国的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来讲,在经贸投资往来、中长期合作等方面可借鉴法德两国的经验。同时中国也要处理好与这些中东欧利益攸关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方面德国经历了与日本完全不同的过程。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鲜明反差的原因,不仅应该在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占领政策及两国战后的政治发展中,也应该在二战受害国对德、日两国的态度中寻找。如果日本不彻底改变它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它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曹令军 《美国研究》2003,17(1):155-156
20 0 2年 12月 2 4日 ,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的“反恐背景下美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国原常驻联合国副大使沈国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 ,以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及博硕士研究生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辑思主持了会议的讨论。与会者对 2 0 0 2年的国际形势和反恐背景下美国的外交进行回顾与展望。会上 ,王辑思首先谈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他认为 ,“9·11”之后美国的战略调整主要体现在 :以反恐和国…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正国家不安全:恐惧时代的美国领导地位[美]戴维·罗特科普夫著孙成昊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本书全面地论述了自21世纪进入"反恐时代"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得失。作者采访了近百位当事人,勾勒出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决策过程的许多细节。本书指出,九一一恐怖袭击使美国进入了"恐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失误是它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