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还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体现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先进的女权思想。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创作于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本书一出版,即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称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这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为例,旨在研究和比较两位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观点之异同,并着重归纳了两者的相似观点,从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时,不追求在所有问题领域追随哪一个国家,而是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做出应对,在每一个问题领域都体现出韩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文在寅政府的"模糊性战略"受制于中美韩三边关系互动和国内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的双重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应尊重韩国的这一外交战略选择,加强中韩外交关系,推动中韩走向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对萨特与波伏娃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法国20世纪大作家波伏娃诞辰100周年,写此短文以资纪念。本文重点论述了萨特与波伏娃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提供了许多不为国内读者所知晓的细节,表述本文作者对其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庭芳 《法国研究》2003,(1):188-197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写道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生理、心理或经济上 ,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 ,是整个文明”①;女性在社会中的劣等地位是人类文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男权文化造成了男性与无性之间的“女性”。这段文字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女性 ,作为一个群体 ,其地位长期以来是低于男性的 ,男性是第一性 ,女性被看成“第二性” ,他是主体 (theSubject) ,是绝对 (theAbsolute) ,而她则是他者 (theOther) ①;同时 ,她认…  相似文献   

5.
Resume:Cetteetudeestconsacreeauxproblemesdel’ambiguitequisontsusceptiblesdescmanifesterauxniveauxphonetique,lexicaletsyntagmatiquedanslalanguefrancaise模糊性是一切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就是主体认识中有关语言自身结构单位类属或性态的亦此亦彼性,亦即中介过渡性。语言的模糊性反映在各种语言中有很多相同之处,因为客观世界存在大量的边界不明、性态不清的事物和现象。这些模糊的客体用语言符号标志和描述后,它们的语言体现在语义系统中也就具有模糊性了。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静 《法国研究》2008,(4):69-71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二十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因其浩繁的著作和骇俗的女权思想在法国乃至西方的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7.
一 在西方神话和童话中常能见到"三女神"或"三姐妹"的母题,例如神话中的美惠三女神、<金苹果>故事中的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有人曾将其解释为女性的三位一体,即一个完整女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引言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Fuzzy Set,Ensembles flous),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尔后,模糊学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生物学、医学、逻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解决了精确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模糊学研究世界广泛存在的模糊性,以便在理论上正确把握事物的模糊性,在实践中恰当处理模糊性问题。本文试图探讨模糊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文提到,韩国女性团体为禁止性暴力及增进女性人权运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一个典型事件即七旬老妪离婚败诉案。韩国女性团体为此曾对法院的判决表示愤慨,并从人权的角度要求解决类似的社会问题。本文则表现了韩国女性运动对这件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日军"慰安妇"问题是由日军从制度上策划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犯罪。由韩国诸多女性团体自发组织的"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的运动,已经势不可挡。1990年成立的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为了减少正在经受精神和肉体折磨的"慰安妇"受害者的痛苦,积极地开展了为这些人服务的福利事业。目的是通过与世界人民的沟通与团结,结合目前女性人权的现实问题,继续对外宣传日军"慰安妇"问题,对下一代进行和平教育和人权教育。  相似文献   

12.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2):8-8
《求子黑市调查》(2012年第41期)"女人生孩子要趁早,有了孩子就要要,生完孩子再做事业,一生最好生两个。"在绝大多数国人眼中,俞瑾医生这样的理念与国情不符,与国法相悖。但在一个一生关爱女性的医生心中,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生两个还是很必要的。失独家庭问题日益严重,这个真是悲哀。我们这里已经有失独组织,而且我看到...  相似文献   

1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3):81-81
"唐行妇"在虹口走过,被日本史学界视为"日本女性的性哀史"。有一朋友看到上海方言大热,就开始搜集方言童谣,前几天打电话问我:"三三摸亮,摸到天亮"是什么意思?哦!连这个也逮住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唱的,不过要是被大人听到,就会遭来一顿训斥:"黄色下流。"它下流在哪里?大人又说不上。我也是多年前看了一本书后恍然...  相似文献   

14.
除了自身水平过硬,张伟丽能够在2020年实现"出圈",还在于她让人们看到了当代女性的多样化。"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伴随着汹涌澎湃的《沧海一声笑》,身高1米63、身披五星红旗的张伟丽,在万众期待中走进了拉斯维加斯的拳馆。此时她大概预料到,当晚会是一场恶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叙事/叙述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女性主义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视点,发现了在女性叙事文本中,传统叙事无以到达的彼岸:叙述声音与女性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以越南女性叙事文本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借鉴叙事/叙述学和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叙述者的"声音"为切人点,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解读,探讨"在越南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作家写作所要表达的观念受叙述者的叙述声音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描写了各种女性形象,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贤良型"知识女性、"屈从型"传统女性、"谋生型"劳动女性、"卖身型"贫困女性。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处境,进而了解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17年的法国大选,"国民阵线"的女性领导人玛丽娜·勒庞一度成为热门人物:她不仅创造了"国民阵线"历史上的神话,也引领了一股勒庞"风潮",令传统左右翼人士刮目相看。与此同时,透过女性政治家勒庞,我们发现"第二性"—女性在政坛上的形象也在当代发生了变化:女性参政地位逐步提升,女性参政比例逐年提高,女性首脑使人"眼前一亮",女性亲和力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韩国国内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出现了逐年增多的趋势。一些震惊全国的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接连不断,带来了部分地区居民尤其女性群体的心理恐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韩国国内发生的暴力犯罪案件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近年来女性被害人的数量和所占比重都在持续增加;二是横向比较,韩国是世界上在暴力犯罪被害者中女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三是把暴力犯罪被害人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很明显越是在年轻被害人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四是在暴力犯罪被害人中女性占多数,且其人数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的问题在韩国不是某一城市或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是针对女性暴力犯罪案件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是针对女性暴力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单身家庭数量剧增是针对女性犯罪案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不同流派,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其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对同一个以"10 3"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合作,建构主义学者看到的是其乐融融的规则建构景象,而现实主义学者看到的则是暗中较劲的权力之争.虽然有如此的不同,但二者对国家利益的强调,还是为我们调和二者的看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历来重视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制度建设,并明确了日本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的宪法和法律原则。历经二战之前、二战之后、新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制度。日本在女性公务员"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出口"管理三大环节的实践探索,对于健全中国女性公务员管理制度,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目标,制定反对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提高女性公务员家庭—工作平衡技能,增强女性公务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构建人性化的服务保障体系,发展先进的性别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