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以移风易俗活动为载体,强化文明村风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家邦、建家园、传家风、睦家邻"村训。二是加强典型选树,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杨社会正能量。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城乡共建工作为载体,强化美丽乡村建设。过去,湾湾川  相似文献   

2.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薄弱环节,通过对相关地区的实地调研,调查组提出在我省农村地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要做到"五个结合",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相结合;与解决民生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相结合;与融入日常生活环境相结合;与榜样引领、典型示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局面得到根本改观的前提条件。转变农村公民的思想观念,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现代思想意识,建立现代法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改变农村现实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干部应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这一"软件"工程:农村孩子将是未来的农村劳动力,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农民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新型农民应有一技之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灵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强化宣传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弘扬先进文化,深化文明创建,有力地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以宣传教育为先,凝聚正能量.灵台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多形式、多渠道持续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唱响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里.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哈尔滨市双城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结合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围绕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孝心、礼貌、洁净、勤俭、才艺、读书、科技、网络、法律、好家风等十个方面,分别组织开展了"十在农家"活动,以此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这一论述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为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新乡贤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认识新乡贤功能,推动新乡贤功能的实现,对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麻福水  辛敏 《理论学刊》2007,(12):89-9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整合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观念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5,(1)
<正>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绥棱县创造性地开办了农民夜校,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载体平台,增强农民群众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党的感情,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夯实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截至2014年底,已在全县76个村全部开办农民夜校,163名教师从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8大类进行菜单式培训80讲,为农民群众解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四化建设,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这种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对于改革和建设,又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当前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日趋激烈、国内各种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的形势下,认真研究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规律,创新价值观培育的方法途径.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当前,农村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模式转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江西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马梅 《理论导报》2022,(3):38-3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  相似文献   

15.
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农村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提升农民职业荣誉感,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引导群众爱国爱党、向上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是我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农村由于人口总量大、制约因素多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宣传教育者、行为示范者、利益维护者、氛围营造者、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农村党员干部要通过转化话语体系、做好榜样示范、维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文化、完善乡规民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转化、内化、强化、外化和固化。  相似文献   

17.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一是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8,(15)
正哈尔滨市妇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三结合+三引导+三保障"工作模式,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一、注重三个结合,实现活动效果最大化一是注重与脱贫攻坚任务相结合。"天价彩礼"所导致的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已经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我们从提高农村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容:“实”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推动农村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根据炎陵县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抓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的崇高品德,正确认识级粮、纳税、报名参军等各项义务。二是加强农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伦理道德、中华传统美德、移风易俗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济因救难、互相关心、和睦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提出,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建立和加强城乡联系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农村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的逻辑整体。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启示我们,要增强执政党的文化力量,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建立长效的城乡文化互助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