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7,(22)
正一、"十二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13年全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将高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10)
正多年来,和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为平台,认真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近2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4.4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建成两个10万亩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批准为"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14)
正近年来,富裕县紧紧抓住两大平原改革实验的有利契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域特色,强化措施,精准发力,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推进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产业化,提升了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一、突出配优农机装备,大力推进机械化为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机装备的需求,我县重点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本地种植结构,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配齐配优农机装备。扶持光明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具41台套,新建农机库棚1000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1)
<正>准格尔旗农业综合开发办2004年成立以来,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提高沿河粮食产区农牧业生产效益和带动全旗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为目的,全力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多年来,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2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4305.38万元,项目区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7,(8)
<正>近年来,安达市结合本市乳业发展实际,建设了乳业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8771万元。项目于2015年建设投产,已成为集高端奶粉加工、规模化养殖、绿色饲料生产、粪污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促进了全市乳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奶牛存栏16.3万头,鲜奶总产实现62.7万吨,乳业产值44.2亿元,实现税收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32元。  相似文献   

6.
王文刚 《奋斗》2014,(6):38-39
正发展现代农业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哈尔滨市作为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应以水利、道路、市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牢牢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对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大省,世界上三条"黄金玉米带"的一条就在吉林,发展集约化、规模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4)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可是粮食多了,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这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现实问题。为寻求破题之策,2014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潜力,集中资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8,(7)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自1988年在三江平原崛起第一铲泥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保持快速推进的态势。多年来,我省一直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三个全国第一。随着投资越来越多、范围不断扩大,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在支撑黑龙江粮食大省地位、建设稳固"大粮仓"、构筑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2)
<正>2014年以来,按照两大平原改革实验总体要求,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突出"综合"优势,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了27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省农发办建立专项推进机制,确定每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由办内1名处级干部负责包建,一抓到底,全程助推。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建设保持快速推进的态势,呈现投资规模大、创建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8,(9)
正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粮食主产区,始终把财政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全省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74.3亿元,年均增长26.3%。2014年以来,整合土地治理、产业化等项目资金,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27个。这些项目区呈现出"投资主体新、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好、竞争能力强"的特点,迅速由点向面拓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6,(12)
正自200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旗以来,察右前旗农发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丰硕的开发成果。突出重点抓关键。察右前旗农发办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年投入"的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解决了项目区的灌溉、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有效规避了随意调整项目区的行为,发挥了项目区的最大效益,真正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管相连、路相通"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实践》2007,(3):40-4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包括: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8)
<正>黑龙江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以来,省农发办按照省政府关于"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多次开展调研,精心谋划发展思路,打破以往传统工作模式和框架,围绕全省"五大规划",着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整合农发内部资金,发挥部门"综合"优势,集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发挥职能优势着力推进资金使用改革创新。将历年分别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9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亍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青铜峡市启动。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第一个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的农业项目,旨在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亍夏是六个项目实施省区之一。亍夏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题,涉及中卫、青铜峡、吴忠、灵武、永亍、贺兰、平罗、农垦8个县(市、局),开发面积14121公顷,主要建设内容有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现代农业示范、农民能力建设与项目管理等五个方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7,(3)
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1,(7):60
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情系三农、开发为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奋斗目标,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力促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7,(3)
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7,(3)
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