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主体研究,当代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层面存在"浅""乱""偏""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耦合,彰显网络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扩大大学生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素养、塑造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凝练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人文素养水平、推动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对于今天的中  相似文献   

3.
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通过融入和专题两种方式以及多种载体形式,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大部分单元和课节中,并充分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但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及培养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说,思政教材还要解决教学材料零碎且简单的问题,增加内含问题的情境化材料,以及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系统性阐释。日本中小学教材以及公民读本中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情境化、系统化编写方式对我们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舒坤尧 《人民论坛》2022,(3):123-125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孙晓云 《群众》2012,(1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学习、钻研50多年的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感悟至深,也是我长久以来积极思考、探索并付之实践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相似文献   

7.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重视文化的力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民族性,提升思政课的理论亲和力;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动性,提升思政课的话语亲和力;着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思政课的载体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黄汀 《人民论坛》2022,(23):90-92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当代青年既要承担重要历史责任,又要面对自身生存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和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动气息、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来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家国天下情怀、理想信念教育、以民为本思想、自强不息品格、改革创新精神为青年奋斗明确主体意识、指明奋斗方向、奠定价值立场、锤炼意志品格、激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有不少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问题。同时,这些重要论述又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紧密相连。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领导干部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身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保持政治定力,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如博大精深的精神矿山,有待我们重新开掘认识;其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光大弘扬。诸如血浓于水、思乡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曲折磨难凝结而成的国魂;天人合一、中庸和合的辩证思维,构筑了传统中国人综合性思想框架的内核,决定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博大胸襟和浩瀚气象;而完善自我、经世致用的道德理想,则体现着整饬世道人心,承担为国家为社会所尽责任义务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华文化传统中的这些精华,仍是今天“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所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如何以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和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从构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纠正现代文明之偏等四个方面作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6)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7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相似文献   

16.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因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建设新型的警察文化,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地域性的因素,适度进行地方化。福建龙岩地区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龙岩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红色警察文化的方针,并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警察办公场所文化建设上、暖警惠警工程的推广上都充分注入了红色文化的元素。龙岩红色警察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有益的尝试将对全国其他地区的警察文化地方化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世界发展的智慧借鉴。其传承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确立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在把握发展大势中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加强全局性谋划,在服务复兴大局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加强战略性布局,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加强整体性推进,在深化协同贯通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力。由此,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次,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规划,以国家意志提出的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显示出深远的重大意义。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部署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深层的自信和成熟,依赖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