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助动词是法语中一个常见的语言成分,语义特征复杂。半助动词vouloir语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从实义动词(想要)→半助动词(意图)→半助动词(推测)→表“将来”意义的半助动词。vouloir dire也经历了词汇虚化和词汇固化过程,其语义从表意图、意愿的“vouloir dire 1”演变成表推测的“vouloir dire 2”再演变成表主观判断的“vouloir dire 3”,并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态意义。不同语境下,概念化主体对vouloir dire的认知识解具有显著差异。“vouloir dire 1”和“vouloir dire 2”的时间属性是“非现实”,而“vouloir dire 3”的时间属性为“当前现实”。其次,概念化主体识解动力情态“vouloir dire 1”时表现出了明显的顺序性扫描,而识解认识情态“vouloir dire 2”和“vouloir dire 3”时则为整体扫描。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类认识、加工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通过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能揭示出不同语言理解事物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日语「流れ/流れる」的用法为例,从"隐喻广度"和"隐喻深度"两个维度,研究、透视日语和汉语在名词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会发现:虽然汉语也能够通过流体思维对"时间"等名词进行表征,但在日语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本认知模式,因此,日语对"政治""故事""比赛""沉默"等抽象名词的理解均建基于流体隐喻思维。通过跨语言对比不难发现,借助流体隐喻思维对外部事物进行理解是日语的一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以格雷马斯的模态理论与矩阵符号学分析巴尔特的中国书写,以devoir/pouvoir/vouloir/savoir这四个助动词对巴尔特的中国阅读(lire)和中国言说(dire)的触媒作用,将巴尔特界定为一个有义务言说中国的被动承受者和无知识言说的主动发现者,同时还是有权力言说与不言说,以及本来有欲望言说,最终变成反复到有义务言说的言说者。虽然巴尔特从知识主体向欲望主体动摇,并最终在中国文本中湮灭了其主体书写欲望,但是,他的书写将作者与中国文本都定位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对象,以中性读者的身份进入中国文本的语义场,策略性地取消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话语的预定指向性对于中国文本的潜在规约。  相似文献   

5.
孟晓琦 《法国研究》2020,(1):105-112
反义同词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指同一个词同时兼有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义项,是一词多义的一种特殊体现。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源自人类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反义同词即是人类对同一事体所具有的对立性特征进行体验和认知加工后的语言表征。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上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以事件域各要素间存在的四种不同关系为基准,尝试对汉、法语中的反义同词现象进行阐释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任务,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党史的形成逻辑、全面从严治党概念要素的内涵逻辑、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治国理政布局体系的结构逻辑,共同构建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完整认知逻辑。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需要分布在不同层面的支撑要素进行奠基与护航,在此过程中,要消除这些支撑要素的差异,按照一定的运行样态与运行模式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支撑效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围绕主体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结构体系、监督体系、方法体系等在内的实践进路展开。  相似文献   

8.
"国家性"是一个涵义多端的复杂概念,19世纪下半叶出现在俄国工人运动理论家的文献中,随后在俄国境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一个法政概念,"国家性"的涵义一开始主要与"国家"概念类似,但是在俄国保守主义者那里却被赋予了神性色彩,体现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国家性"既是一个内核相对稳定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变迁的概念;它既源于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架构,也源于以意识形态和理念为核心的精神结构。历史上的基辅罗斯是一个松散的贵族共和国联盟,但是鞑靼蒙古人的入侵破坏了它的政治系统,将王公-贵族-教会-谓彻所组成的四元结构转变为单一的王公专制独裁结构。绵延的世袭制传统、东正教中的神性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最高权力与民众的心理结构,共同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构成了俄罗斯国家性的精神层面。俄罗斯政治转型主要在于由专制政治向现代政治过渡,其关键是重构国家性,使传统国家性蜕变为现代国家性。  相似文献   

9.
丁伟祥 《德国研究》2004,19(2):62-66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0.
威胁认知与朝核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国际危机中的威胁认知理论,解读朝核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威胁"的概念、威胁认知的影响因素等理论性问题之后,研究了朝核危机发展的国家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制度性地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  相似文献   

11.
语法和认知的关系是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诸多论战的焦点。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出发探讨两者的关系,以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的一个变体——通俗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 familier)——特有的语法结构为语言事实,通过深入分析四个结构——宾语代词、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从句和关系从句——并与法国法语(fran?ais de France)比较,考查两者的异同,讨论语言结构差异的认知动因,一方面证明这些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揭示认知和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历来隐喻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发展到认知语言学,则肯定了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并且隐喻也被认定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它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5).这就把其翻译带入了与隐喻相关的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在原语和译语中的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中间地带"理论的视角来看,"9·11"事件后,美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围绕着吉国玛纳斯空军基地所展开的"中间地带"通道政治博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全面展示了与通道政治相关的利益的复杂性、微妙性和多向性,以及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间地带国家"行为的多变性、短期性和低可预测性。由全球战略的冲突而产生的对通道政治认知的差异,是美俄在"中间地带"对抗的主因;而由大小不同所产生的利益认知差异,则是两大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产生种种矛盾纠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人间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童年、青少年和成年这三段时期的人生经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勾勒出了他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文章依据心理学中关于信任的研究和理论,通过对作品中三组重要关系(即大庭叶藏与其父亲、同伴堀木正雄、妻子良子)的分析与考察,揭示大庭叶藏"对人类的恐惧"本质上源于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指出该作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存在"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仇国芳  陈劲 《当代亚太》2005,22(6):963-969
在概念格的基础上给出了概念知识格以及概念信息粒格,讨论了概念信息粒之间的蕴含关系及由概念生成不确定规则的方法.给出了任意对象集和属性集构成概念信息粒的方法,以及迭代形成概念的方法,从而刻划出认知的逐步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美国铁路华工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者由于受地域文化、语言、认知等因素的局限,往往更多地关注铁路华工的美国"在场"研究,未能关注到华工原籍地广东的"原乡"研究,从而难以回答铁路华工研究中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华工从哪里来?华工原籍地村庄状况如何?华工和原籍地的关系如何?所以,应加强华工原籍地广东侨乡、美国西部早期唐人街和广东埠以及美国华人姓氏中英文对照等方面的研究。相应地,铁路华工研究中的"热点"——跨州铁路华工研究,应拓宽到尚处于"冷点"的美国铁路华工特别是西部铁路华工群体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中国对外"人文交流"政策理念与政策实践中的基本特点和认知误区进行梳理,对相关的概念内涵和观念差异进行辨析和讨论,进而就如何有效做到"民心相通"和"夯实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土壤"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述的形式配置》是本维尼斯特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本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特别指出关于书面陈述中的复杂话语形式还有待作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即从此处入手,运用本维尼斯特的陈述和对话结构的理论,试图按照书面陈述中的陈述层面、陈述对象、对话结构的实现形式的不同来重新梳理小说中的对话结构,同时针对小说对话模式中陈述行为指示词"XX说"的缺省现象,运用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的"参照指涉"概念,来对小说叙事变革过程中叙事者逐渐隐身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正本期"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专栏刊登了三篇文章。其中,庞琴和罗仪馥研究了全球化与国家对外经济影响力的关系。两位作者突破了将国家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模式,提出全球化在改变国家对外影响力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另外,该研究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概念,更新了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元对立的角度来探讨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现有认知,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提供了新的视  相似文献   

20.
森田疗法——来自日本的认知行为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田疗法是20世纪初日本精神科专家森田正马创立的带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心理疗法,主张通过"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割断"注意过分集中"和"感觉过分敏锐"之间的精神交互作用或者解决思想矛盾,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中既注重行为的调整又注重认知的改善.因而,森田疗法可以看作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形式,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