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国际私法的法律性质是法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主张国际私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部门的学者,主要的根据是国际私法产生于国际社会,国际私法调整不同国家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以及国际私法渊源中存在一部分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主张国际私法是国内法的一个部门的学者,其主要根据则是国际私法的主体和调整对象与国际法不同,并且国际私法的渊源大部分是国内法,有关国际私法的争议是由一国法院或一国仲裁机构解决,以及国际私法规范的制订和适用都取决于一国的意志。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私法的主体和调整对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状态的追求.法律趋同化思想、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以及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思想都与和谐世界理念有相通之处.国际公法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实现国际政治交往的和谐,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经济交往的和谐,国际私法通过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和谐.和谐世界理念要求国际法更多地体现国际社会本位,要求国际法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法中的弹性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可以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在立法方式上采用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公共秩序保留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不应一概适用法院地法,而应适用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及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决定了国际公共秩序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使国际私法的地位得以提升,使各国国际私法的平位理念逐步确立,对国际私法关系主体、调整范围、渊源和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与作用。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我国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制定与适用国际私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是一门古老的法律学科 ,它是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而发展起来的。 2 0世纪以来 ,由于受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变化的影响 ,在国际私法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 ,而一国的国际和法理研究水平与立法运动是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要求。牢固掌握国际商法的概念、产生、渊源和体系;区别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涉外经济法的不同;还要掌握古罗马法的内容,以及对世界法学的重大贡献,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陆法系与英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范围、定义及其规范的组成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国际私法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在一些刊物、著作和教材中尚有若干不同观点。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地深入讨论和研究既关系到如何建立我国国际私法这一学科的体系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运用国际私法为我国对外交往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国际私法究应属于国际法还是国内法的问题,历来的争论和分歧均着眼于对国际私法规范本身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缺陷在于就事论事而看不到相关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本文作者从法理学的宏观角度,先从"国内法"论者观点的方法缺陷入手,进而对国际私法性质的判定标准和国际私法的目的等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可靠的逻辑推证,由此得出结论:国际私法应当是国际法性质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9.
魁北克现行国际私法立法重视"魁北克传统、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全球性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魁北克立法者严谨务实的立法态度、结构严谨的立法体例和省际法律冲突等同于国际法律冲突的立法规定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有一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及重构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这个法律部门调整的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其核心任务是解决国际民商事交往中的法律冲突问题。一般认为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赋予外国人以民事法律地位,导致国际社会中涉外或国际民商事交往关系的大量出现;二是各国对同一问题的规定存在差异,但同时又承认外国法具有域外效力。国际私法最初是通过制定国内冲突规范进行法律选择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的,其功能也定位于法律选择。但由于各国冲突规范规定的差异,致使同一问题在不同国家提起会选择出不同的法律加以适用,判决结果也就互异,通常所说的当事人“挑选法院”的现象即由此产生。随着国际统一冲突规范、国际统一实体规范(这里主要指见于国际条约的直接规定某个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法规范)及国际惯例的出现,国际私法的功能应该说已演进为法律的平位协调,即立足各国法律的平等,通过消除不同法律的抵触或减少、避免法律冲突来实现国际社会民商事法律的协调。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应该适应这一功能。笔者拟从分析现有立法现状出发,试提出一些重构的思路。一、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一)取得的成就1.国内立法已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外国人在华的一切特权,为独立自主地进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论 一、目的要求。牢固掌握国际商法的概念、产生、渊源和体系;区别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涉外经济法的不同;还要掌握古罗马法的内容,以及对世界法学的重大贡献,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深远影响;掌握不同法系的法律,使我们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统一实体规范是国际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冲突规范都是以解决法律适用为目的 ,只是调整方式有所不同。在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私法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国际统一实体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在研究国际统一实体规范时 ,要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安全困境"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且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国际上不同学派从不同方面对"安全困境"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走出或降低"安全困境"的出路。面对无政府的国际社会和变化着的国际体系,"安全困境"的研究在中国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立法迅速发展,并架构起国际私法规范体系,缔结并加入一系列国际条约。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国际私法以其独特的角度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国际私法概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国际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了解国际私法的渊源、性质等问题,明确学习、研究国际私法的方法。 二、内在联系。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的部门,要研究国际私法,首先要研究掌握国际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私法性质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其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这对国际私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是不利的.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在当前主要是国内法,但将来随着科技及全球化的发展,也一定会演变为主要是国际法性质,并最终过渡到完全是国际法性质.  相似文献   

17.
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选择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利益,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而法律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协调.法律选择理论中协调国家利益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在国际私法趋同化和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的形势下,应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强调国家利益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际私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商事交往和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私法教学作为传承国际私法知识,发展国际私法理论和培养国际私法人才的途径,必然随着国际私法的发展而发展。本文立足实践,论述了国际私法教学中理念、教学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大数据背景下何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技术嵌入与价值重塑的视角归纳中国传统社会治理路径,即基于权力本位的"管控性治理路径"、基于服务本位的"回应性治理路径"与基于法律本位的"法制化治理路径",进一步对传统治理路径的局限性分析,得出其失灵的深层逻辑:目标趋利化和主体单一化致使其无法应对社会治理的隐性风险及无法奏效隐性风险的社会治理。鉴于此,提出将技术嵌入到传统治理机制中,构建社会治理的技术路径,并重塑社会治理的人本、效率、主体和技术的价值取向,以期促进大数据场域中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封建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贵族政治到君主政治、从宗法本位到国家本位的社会变异过程,并且随着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出现、封建主义国家制度的成型而得到确立,其后围绕着"朕即国家"的核心,构筑起完整的、维护封建主义国家的学说体系.两千年来,这一学说与其相应的国家制度伴生,一方面是建树不凡,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又是装载沉重,不堪负荷,最后社会在躁动与期待、痛楚与瞻望中,聆听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足音越来越近,代表封建主义国家制度之国家学说的丧钟已然敲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