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一起弑亲案件现场行为分析、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提醒人们注重对子女早期情感的培养、重视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行为证据分析意见是"定性质"、"定范围"及"脸谱刻画"的重要依据;是认定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是否具有主观故意的重要依据。它的运用可以拓展庭审视野,助力审判,提升认定犯罪的精准性。它是有效串联其他证据形式,形成逻辑严谨、结构坚固的证据链条,提升证据的整体证明力的保障;是揭示行为细节、全面把握案件事实,准确理解犯罪心理轨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是案件信息的来源,是侦查人员认识案件的出发点。注重收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对现场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行为轨迹与生活行为轨迹存在重合的可能性,犯罪现场往往遗留有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轨迹和被害人的行为轨迹。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就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补充。从现场分析角度讲,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行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非犯罪行为,为正确分析现场与重现犯罪经过提供思路与线索。因此,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对非犯罪行为的收集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犯罪中的附加行为相对于完成犯罪而言是不必须的行为,但它在犯罪现场普遍存在并展现出多样性。标记行为源于附加行为,其内涵却深于附加行为。在侦查分析中,充分认识和正确解读附加行为的展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对分析犯罪中的行为性质,扩展附加行为的应用,考证犯罪行为过程,揭露犯罪事实真相,串并案件以及分析研判行为人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盗窃家禽家畜是侵犯财产安全犯罪行为,是以家禽家畜为侵害对象的盗窃行为。这类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一、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活动的特点 1993以来,我县共发生盗窃家禽家畜案件92起,占盗窃案件总数的31.5%,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8.9%。从调查情况分析,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有如下特点: 1.从案件发生的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镇郊区。 2.从案件发生的时间上看.大部分是在夜间发生的。92起案件中,有82起发生在夜间的10点到次日凌晨4点这段时间。犯罪分子选择夜深人静时作案,易于隐蔽,便于转移赃物。从发案季节上看,四季均有,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分析是通过对犯罪过程的行为轨迹和事件进行犯罪过程的再现.信息时代原有的犯罪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电磁行为痕迹无处不在.根据载体不同,电磁行为痕迹可分为通讯信息、计算机信息、视听信息、智能卡信息及其他电子信息.电磁行为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是分析犯罪行为的有关惯技和标记、分析收集符合犯罪嫌疑人特征的在线信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并将电磁行为轨迹与现实行为轨迹拟合  相似文献   

7.
犯罪行为是案件的开端,侦查行为及第三方行为成为行为要素中扩充的内容;侦查学所关注的案件是动态的,在把握各种类型化案件侦查规律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案件侦查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侦查主体由某个具体的侦查人员上升到包括领导层在内的整个侦查团队。这一侦查学视野拓展的逻辑路径并不是要单独提出侦查学的学科体系,相反却被侦查学学科体系所包容。  相似文献   

8.
对被迫行为进行类型化的深度剖析,是完善我国刑法理论的需要。被迫行为可以分为三类:"无罪过事件"之正当化违法阻却行为、类似于"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之可宽恕行为、可部分宽宥的当罚但罪轻之"过限负效行为"。一般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基于过失还是故意,将自身置于威胁或危险环境中,其应该预见他人有强制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故丧失辩解因受胁迫而作出致罪行为的权利。如果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竭尽所能中断与胁迫行为实施者的一切联系或者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或损失的扩大,行为人仍可据此在法庭上提出"罪小责轻"的请求。  相似文献   

9.
立功制度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问题的理解,对"查证属实"案件能否认定为立功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亲属代为检举、揭发的行为进行探讨,旨在诠释立法的相关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无论是侦查理论界还是侦查实务界对现场心理痕迹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相比国外的犯罪现场分析法、侦查心理学和行为证据分析法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仍处于"潜科学阶段",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且实践性研究较为薄弱,与理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研究应条理化、系统化和模式化。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借鉴英美国家的研究方法,对已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访谈,通过案例积累,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指标体系,并将培养专业的心理痕迹分析人员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计划。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司法中,对被害人研究的关注早在我国宋代便有记载。"被害人研究"是"三定侦查法"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定性质"范畴,并贯穿于整个"三定侦查"体系。被害人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一是可以推断案件的起因和背景,发现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解读犯罪行为人;二是可以推断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惯技行为,为案件串并提供帮助;三是可以更好地预测犯罪行为人下一个最可能的侵害目标,对侦查破案及安全防范均有益处。被害人研究应该重视被害调查研究,重视被害预防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诈骗罪中,被害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源于行为人使用了诈术。1诈术即欺瞒,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对于诈术的判断,需要结合行为人、被害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行为人方面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性,从被害人角度看被害人是否需要刑法来保护。只有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都能得出肯定结论的,才是诈术,才能成立诈骗罪。结合两个维度来判断是否成立诈术的方法,可以为区分诈骗犯罪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犯罪形势要求侦查部门加强创新意识,以应对刑事案件的高发态势,现场行为分析是根据犯罪过程中,现场、行为、心理之间的互动信息转移原理,综合犯罪现场物证痕迹、心理痕迹、分析案件发生的行为过程,刻画犯罪嫌疑人,为最终认定作案人及其所犯罪行提供依据的新的侦查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现场行为分析的概念、依据及其在侦查中的作用,并以辽宁锦州5.31系列杀人案为例,探讨现场分析在侦查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公安机关近年来对其打击力度的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随之发生变化。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特点,大多是犯罪人刑罚规避的体现,犯罪人会有意识地掩盖犯罪事实,其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其犯罪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犯罪行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犯罪人会采用订单式生产,仓、储、销分离,仓储货值的精确控制,不留存产、销票据以及以"合法外衣"来掩饰犯罪等。分析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具体案例,总结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的一些显著特点,为公安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的线索搜集、案件经营、侦查取证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杀人犯罪行为和杀人现场物证的形影关系及常见的侵害行为方式的分析,从行为过程不同阶段的现场痕迹物证表征,说明物证痕迹分析对杀人案件侦破具有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18"正定县系列抢劫出租车案的分析使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当前抢劫出租车犯罪的特点和新的动向,其中就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侦查措施及成功经验,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为今后侦破此类案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刑事案件犯罪中存在一类特殊的行为,它们是在犯罪行为完成后产生的,是犯罪行为人为了抑制或宣泄内在心理冲突而做出的行为,其重要性易被低估甚至忽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可以结合工作实践和理论知识,把它们抽离出来,归纳为"悔罪行为",并分析其基本内容、心理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分类与构成,是以刑法学犯罪分类与案件构成理论为依据,从侦查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经济罪案的构成要件和要件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排列状况进行具体剖析的理论,其可为选择经侦方法和取证措施提供途径和依据。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犯罪对象和犯罪领域的不同分类;二是按犯罪行为分类。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构成,可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纵向的动态结构,即分析经济犯罪行为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二是横向的静态分析,即以犯罪实施阶段为横断面,剖析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包括了经济罪案中的主体、行为、对象、主观状态、危害结果、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间谍犯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间谍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动。而间谍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内外在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间谍犯罪心理的有关问题,对于确认间谍案件性质,打击和预防间谍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区分适时防卫与事后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争论,在刑法实践中也不易操作."不法侵害行为的结束"不等于"不法侵害的结束",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不能单纯从犯罪行为是否继续或犯罪行为是否既遂来判断,而关键看防卫人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还有无可能有效排除不法侵害行为或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是适时防卫还是事后防卫,应以不法侵害是否结束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以不法侵害行为是否结束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