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反政府恐怖组织,巴塔自2002年作为一个组织雏形出现以来,就以巴政府、安全部队和平民为袭击目标,是巴国内安全的最严重隐患。2007年12月巴塔正式宣告成立后,在巴西北边境省级联邦部落直辖区十分活跃。为维护巴和平稳定,巴政府一直尝试通过对话方式与巴塔和谈。2013年5月11日,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谢里夫派获胜。同年6月7日,巴新内阁就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把提高巴基斯坦经济,消除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恐怖主义,改善国内安全局势作为政府的施政核心。为此,谢里夫政府努力促成了与巴塔的和平谈判。2013年9月开始的政府和巴塔的和谈卷入诸多问题,在经历了十个月艰难历程后,最终以政府军队对巴塔的武装攻势而宣告失败。和谈的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活动于阿、巴两国的、与美国阿富汗战争密切相关的主要反叛团伙之间存在复杂关联,其中"基地"组织与哈卡尼网络在各团伙网络中发挥了"中介"与"桥梁"作用。此外,外部力量对部分反叛团伙予以支持。本文认为,互为支持的反叛团伙网络及其外部支持是阿富汗反叛运动剿而不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独联体既是大多数后苏联独立国家开展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的平台,又是关系到俄罗斯发展前途的一个关键点。它历经10年的曲折发展,今天却沧桑依旧,面临很多难解的问题。尽管其中一些国家为弥合各国间存在的分歧做出一定的努力,也制定了不少文件,力争使该合作组织的职能机制化;另一些国家则对该组织心存疑虑,表现出更多的独立和离心倾向。本文对独联体的发展历程、现状、前景与俄罗斯相关政策选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成为5个独立的国家。独立以来,激进的伊斯兰宗教势力迅速泛起,严重地影响了这些新独立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并成为世人瞩目的一大焦点。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稳定的关键。它拥有该地区最多的人口和最强大的军队,与其他4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阿富汗接壤。其90%的人口是穆斯林,余下的人口几乎都是俄罗斯东正教徒,这基本代表了该地区的宗教人口构成情况。①然而,独立10多年来,这个国家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定,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几乎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在曼谷成立近十二年以后,现已被承认是在动乱的亚洲地区提供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基础的一个独立的、非共产党国家的组织。五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一个以其多样性和历史对抗著称的地区,正逐步创造一种共同利益和政治一致性的观念。十年来,东盟成功地在本地区内遏制了政治敌对,使其成员国得以集中国家的精力于经济目标,在此期间,该地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东盟在30年前由于各种政治与安全的原因而诞生,但它一直被正式称为一个经济、社会与文化合作的组织。时至今日,对该组织的性质与目标仍存在多种解释。有些人将东盟视为一个由若干国家在拥有许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进行内部政治经济合作的地区共同体。另有一些人认为,将东盟看作一个核心组织更为准确,即存在于更大的地区或国际性场所之中、强调与维护某些特定共同利益的小型集团。东盟还被描述作一个论坛,如同联合国一样,由于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美国之音>等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塔利班"(Tehrik-i-Taliban Pakistan,TTP,简称"巴塔")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1]于5日在美军掠夺者无人飞机轰炸中毙命.9日,巴内政部长拉赫曼·马利克声称,马之死"确定无疑",并已在7日安葬完毕.10日,"巴塔"公开承认马哈苏德已经死亡,并将进行15天的默哀.[2]18日,"巴塔"发言人马乌维·奥马尔被捕,  相似文献   

9.
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6月成立以来,在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展成员国各领域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员国对上合的需求和期冀持续上升,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由最初仅局限于边境地区的军事互信磋商,逐渐延伸到政治、安全、经济和人文等更多、更宽泛领域的合作.未来10年是上合的重要发展阶段,作为欧亚地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虽然它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昆明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1日,十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名群众遇难、130名群众受伤。3日,该恐怖袭击案成功告破,是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其团伙共8人,现场击毙4名、抓获1名,其余3名已落网。29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以涉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依法批准逮捕4名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2.
隆德新 《东南亚》2010,(2):36-38
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经历了一个与东盟关系的长期互动过程。在东盟成立之初,由于新加坡担心东盟成为印尼在地区谋求霸权的工具,担心过多地参与地区政治事务会威胁到其自身的独立与生存,因此,新加坡更多地是充当着谨慎参与者的角色。随着东盟内部关系的稳定,政治、经济合作慢慢走上正轨,新加坡开始重新审视东盟并修正其地区身份定位。新加坡在与东盟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其在东盟中的身份定位:即东盟发展过程中的低调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伊里安查亚(Irian Jaya)是新几内亚岛西半部的印尼语名称。在印度尼西亚于1949年取得独立之后的十多年期间,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的多山地区就成了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的争夺目标。自1963年5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就一直统治着这个地区,但却遭到了称为自由巴布亚运动(Free Papua Movement)的当地造反组织的抵抗。虽然该运动在军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在巴境内白沙瓦发动一起针对军人子弟学校的恐怖袭击,造成包括132名学生在内的141人死亡、240余人受伤.这是自2007年卡拉奇自杀式炸弹袭击以来,巴国内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不仅震惊世界,更在巴国内引发强烈震动.此后,巴军政当局、朝野各党派在强力反恐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谢里夫政府连续出台反恐强硬举措,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目前,巴安全局势有所好转,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漩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CC),成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影响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当前,海合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逐渐成为该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立共同市场的决定将推动其经济总量在未来甚至并肩日本。日本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且进展缓慢。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引起日本的恐慌,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开始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制定对中东的政策。日本与海合会关系也是其与中东关系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日而言既是追求稳定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政治方面也是追求独立军事、外交政策,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关键步骤。在伊斯兰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本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主要对日本与海合会关系进行初步探析,概述海合会成立以来,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其关系的变化、发展与困境。  相似文献   

17.
伊加特     
“伊加特”是“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IGAD)的中文简称,该组织于198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由东非国家组成的“政府间抗旱与发展组织”(The 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rought and Development,IGADD)。1996年3月,在内罗毕首脑会议上,该组织决定将其改为现名。同时,其职能也由解决抗旱、抗荒漠化扩展至解决政治、经济发展、和平与安全等问题。伊加特的宗旨是:在推行和平与安定的基础上,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依存,从而发展该地区的合作,将之建设成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人道…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共识脱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拉丁美洲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过去两个世纪,拉丁美洲已经试验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其独立后的第一个百年期间,拉美通过基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追求更多地融人国际贸易体系,面对的是引致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开放而动荡的资本流入.其结果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超过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该地区总体的人均GDP超过了日本,是东亚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上合组织与集安组织都是以维护地区安全为主要目的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两者的成员和功能有很高的重合度。这两个组织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维护地区安全,但同时也会对上合以及上合成员国的对外关系提出挑战。目前集安组织与上合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今后双方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20.
巴阿边境地区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鸦片产地,阿富汗目前是全球最大鸦片生产国和海洛因输出地,巴基斯坦则为阿富汗毒品输出的重要通道。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该地区的活动,尤其是阿富汗境内安全局势与该地区的毒品生产和贩运紧密联系。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既有地理、气候和经济原因,更有政治和历史文化原因。对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对世界毒品市场的影响,也有助于研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恐怖极端势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