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未罪学”概念是与“已罪学”概念相对而言的。刑法学就是“已罪学”,是对已然犯罪形态行为进行治理研究的科学。而“未罪学”是对未然犯罪形态行为进行治理研究的科学,即如何才能“未违法”、如何才能“未犯罪”、如何才能“未再犯罪”的研究治理的科学。作为犯罪学分支学科的未罪学应立足于学科研究的核心价值的实现,立足于“文本”平台与“实本”平台研究结合的操作,立足于站稳学院的学科权,立足于取得为社会服务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与刑法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犯罪学研究事实存在的犯罪,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研究";刑法学是不研究"犯罪"的,其可以称之为"某某罪的研究"、"罪名研究"或是"犯罪的法律解释"。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是上位学科;刑法学是犯罪后学科,犯罪学不只是为刑法学服务。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明确的学科疆域界定。犯罪学强调互动关系,将社会和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经验事实化成不同的变量,统计并观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刑法学是注释法学,我注法条,法条注我。这种注释方法不应奉为法学研究教学之圭臬。  相似文献   

3.
刑法学界在危险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刑"这一问题上之所以产生了重大分歧,其"症结"在于未能正确阐释"但书"规定与《刑法》分则的关系,未能解决抽象危险是否需要"具体判断"。成立"追逐竞驶",应当要求行为人之间在主观上具有相互追逐的意思联络。危险驾驶罪中"情节恶劣"的认定应当从客观方面来考察、判断,着力考察"追逐竞驶行为"是否已经产生危及公共交通安全的具体危险。危险驾驶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应当视"行为类型"而定。立法者在上述法条中设置"其他犯罪",其意义仅仅在于提醒司法者:当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或者具备其他情节时,不得以危险驾驶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甘肃政法学院重点学科———刑法学刑法学是甘肃政法学院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是以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两大子学科为主干 ,以犯罪学、证据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心理学科学科为辅助的综合性学科。我院刑法学经过多年的建设 ,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重视刑法学的建设。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在该学科领域 ,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先导 ,以学科梯队的培养和选拔为手段 ,以科研经费的保障为重要条件 ,使该学科在学科战略定位及布局、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目前 ,该学科以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为重点 ,确立…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在审理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案件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他们各罪之间的界限问题。由于上述罪名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观方面的目的、客体以及犯罪对象上都有交叉重叠,使本应明晰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能明确辨析,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文章以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为例,分析了传统上对两罪界限认定的观点,提出了将寻衅滋事罪分解的观点,并从刑法学理论上阐述了这一观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非法侵入住宅罪作为对于公民住宅的侵犯的犯罪,在现实中,何种程度侵入住宅的行为在刑法上侵犯了什么样的刑法法益,是学者和司法判例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规范刑法学的视域下,在研究国外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认定,应该将其保护法益认定为保护个人住宅的安宁,并且,在分析个案时,必须结合规范违反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熊猫烧香”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犯罪案件,其所涉及的刑法学问题主要是对此案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应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盗窃罪定罪量刑,对此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有必要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如何认定“后果严重”以及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问题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以更加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研究较多,但仍有许多新问题,例如对本罪"明知"和"既未遂"的认定尚无定论,大有讨论的必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为前提,而对于明知的要求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于"应当知道"的理解,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综合案件的各种证据进行推定;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未遂形态认定,应充分利用相关刑法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既未遂形态竞合的情况下,应采用既遂吸收未遂的方法进行定罪处罚,但在量刑上应进行适当的修改、改善,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刑法学走向何方?作者认为,它主要涉及几大问题:(一)中国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走向问题。中国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以现在的基本理论框架为本,还是以德、日大陆法系的理论框架为本,或是以英美法系的理论框架为本,抑或是以其他的理论框架为本?(二)中国刑法学的研究重点问题。在将来,中国刑法学是以研究刑法基本理论为重心?还是以研究刑法分则个罪为重心?(三)中国刑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在往后,中国刑法学应重视思辨的理论研究?还是应重视经验的实证研究?抑或是两者的结合?此外,比较研究法及其他研究方法应走向何处?(四)中国刑法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相互促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这两门学科的定位所出现的偏颇,造成了对刑法学的过度尊崇和对犯罪学建设的边缘化趋势。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犯罪学在全部刑事科学中的学科地位是处于基础学科和"前犯罪学科"的位置之上。犯罪学是一门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学科,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论同刑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刑法学需要以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立法和司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是在刑事一体化范畴内各自独立的学科,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又有一些交叉。犯罪的生成与发展迫使它们先后出现,从而以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犯罪问题。三门学科之间是面对犯罪层层递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后一学科是对前一学科明显不足的弥补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犯罪化在更大程度上是刑事政策学的概念,但因犯罪化涉及犯罪圈的大小及调整,也是刑法学备受关注的问题。不断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虽仅具事实上的约束力而暂时无法律效力,但会影响同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事实上扩展了犯罪化的外延。我国的犯罪化应当包括立法上的犯罪化,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上的犯罪化及指导性案例中的犯罪化,以往论著中所谓的"适用上的犯罪化"并不存在。犯罪化与入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体现更多的则是区别。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监狱学属于法学门类。监狱学研究对象的"刑事性"或"刑罚执行性"的根本性质,决定了监狱学研究的所有对象内容都以"刑罚执行"为核心而展开。监狱学的定性当属于刑罚执行学范畴。由此,监狱学的学科体系则呈现出学科群体形式。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在监狱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把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学方面的课程整合为监狱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将监狱学相关知识细化为狱政管理学、罪犯教育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等课程群。刑法学专业监狱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讲授方式,并依托共建基地进行实训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14.
对应否通过刑罚的手段来遏制见危不救现象,可以从刑法学和法经济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刑法学角度的论述,着重对目前世界上与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相关刑事制度以及刑法学说史予以评述,从而得出对将见危不救行为作为一种不真正不作为犯罪予以刑事处罚的否定态度;法经济学角度的论述,通过运用图表阐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犯罩概率的影响,从而得出设置"见危不救罪"将使该"罪"的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的比值处于非正常状态,最终将引起"见危不救罪"急剧飙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针对涉及商业秘密方面的相关法益。国外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有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侵犯某些经济规则、侵犯商业秘密权等四种立法模式。国内刑法学界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到底取复杂客体说还是简单客体说较妥的问题上,同一学说中又有不同观点。实际上,从权利人的财产利益以及商业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应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现实或者潜在增值利益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越来越热的量刑研究,对一项准犯罪行为“入罪”的理论关切似乎不够。当然.关于“入罪”依据的实证研究,也有不少人涉及,但多是侧重于立足犯罪圈内看“定罪”,难免受到身在庐山之限。而实际上,“入罪”和“定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这种研究要么因移形换位而致目标定位不准,要么因缺乏科学支撑只能浅尝辄止。事实而言,某类行为的“入罪”是关乎民生国运的大事件,因而对诸多准犯罪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的依据(即“入罪”理由)为何。尚要从外部着手,进行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未能注意在国家现行法学学科体系中寻求一种体系内的合理定位,检察学构建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呈现出"自说自话"的特点.检察学研究检察制度与检察活动,具有职能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它应当在一种多元的视野中寻求自身的学科定位,既要充分尊重国家学科体制的既有格局,又要考虑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与创新.检察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取决于建立该学科的"有理"与"有势".  相似文献   

18.
当下,随着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教义学转型,对于刑法解释方法与立场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纷争与对垒,系刑法解释的"根本之争"。形式解释论要求先审查构成要件符合性,再判定是否实际地法益侵害。而实质解释论则习惯于先从实质上考察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再从形式上判断构成要件符合与否。在入罪与出罪之间,二者立场截然相反。基于两种解释方法的对比分析,形式解释论显然更为合理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这些对立主要表现在:刑罚的本质上,刑法的评价对象上,刑罚的机能上,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刑罚的作用上,刑罚的目的上等。也正是在这些对立和分歧中,才使得西方刑法学从机械主义走向机动主义,从思辩走向实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惩罚已然之罪走向预防未然之罪,从结果主义走向责任主义,从个人保障走向社会防卫,从责任混同走向责任分化,从责任均衡正义走向责任分配正义等。从而完成了西方刑法学的历史进步和转变,也奠定了西方刑法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重大的历史现象与社会现象。在相关的学科当中,刑法学和犯罪学与犯罪的关系最为紧密,均以犯罪作为学科基本范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学科任务和学科性质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犯罪学与刑法学对于犯罪范畴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理论上很小的差异会给实践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科间犯罪范畴的差异与沟通的确是无法回避与忽视的重要问题。该意义上的犯罪范畴,既直接关系犯罪性质的认定问题,也直接关系犯罪圈的划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