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其它公职人员时应遵循的各项规则的总称。选举制度一般由宪法、选举法和其它一些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本人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域外国家宪法无不确认基本人权原则。各国宪法所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的构成模式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内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别体现了政治与工具价值、建设与发展价值、宪法与宪政价值。研究基本人权原则在域外国家宪法中的演变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宪法的启示,为中国宪法完善基本人权原则提供参考,进而为宪法的实施,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涵义和结构 (一)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涵义。 不同的学者对公务员社会保障作出了不同的定义。苏红认为:“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宪法及国家其它基本法律规定,对公务员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实施的物质帮助,其中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权威。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好的宪法,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尚未真正树立起宪法权威。小法冲击大法、规章冲击法规、法规冲击法律的现象较多。因此,建立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宪法秩序,不断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把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问题提高到宪法原则上来认识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法律保障,使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制约。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5.
12月4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而其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标准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共产党员是公民,这是其法律身份,因而必须和其它公民一样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共产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初级标准;另一方面,共产党员又不是普通公民,而是具有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因而必须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这是共产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高级标准。这样两个标准的划分,符合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4):18-18
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法”,是根本大法,是法之统帅,是整个法律体系获得权威与效力的最终源泉。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大家庭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如果宪法权威缺失或遭受严重冲击、宪法规定无法兑现,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法律体系的权威与推行,整个法治大厦将失去根基,法治国家将会沦为美好的空想。这就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其它公职人员时应遵循的各项规则的总称。选举制度一般由宪法、选举法和其它一些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所谓法治,就是依据良好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的形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法治的实质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依靠法律的权威并通过法律的途径,实现自己当家作主权利的国家治理形态。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必须具有良好的、完备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宪法和法律必须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必须服从这种权威,即公民普遍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各类各级国家  相似文献   

10.
赵志强  吴静 《共产党人》2004,(21):33-3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物质生产资料,群众对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精神,《宪法修正案》将宪法中“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  相似文献   

11.
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往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06,(12)
宪法———法律的法律。———马克思一语概括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普通法律的规定不能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的经典论述,道出了现代宪法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保障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为什么要修改宪法?邓小平早已给出了答案。———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宪法是什么?就是民主的政治。———毛泽东告诉我们,制定宪法,依照宪法治理国家,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宪法发展既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又浓缩着它法制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宪法从宪法文本到宪法精神经历一系列的嬗变,宪法的重心从政治结构到法律结构,宪法从实用工具主义到理性内部建构,宪法典的规范结构也趋于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宪法的权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10,26(9):75-80
依据我国宪法,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既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又行使立法权。当立法或立法解释与宪法或宪法解释不一致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就应当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特别是解释宪法权、监督宪法实施权与立法权、法律解释权之闻的冲突与和谐问题,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宪法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建立我国监督宪法实施制度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宪法学是研究宪法这一特殊现象的法律科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因此,学习宪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人人都要学习宪法。作为中国公民,都应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次,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再次,宪法作为一门学科,是法学的基础。最后,宪法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课。二、学习《中国宪法概论》的方法2003级法律专业大专班学员,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宪法已将实行法治和保障人权确定为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治国方略.实行法治和保障人权意味着国家要以法律和制度规范公权力的行使,防止公权力滥用和对私权利的侵犯,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比例原则,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平衡,公益与私益的兼顾.……  相似文献   

17.
宋识径 《学习导报》2013,(10):39-40
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需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公布法律,任免总理。 按照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不能理解成只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个国家机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还拥有公布法律和人事任免等职权,这些职权必须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24):4-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19.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20.
1立法 亮点一: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亮点二: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