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转移学,是自七十年代末,从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介绍了将特定的外源DNA插入动物的染色体中,从而产生人类所需要的转基因动物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它是胚胎学与基因工程结合的产物,通过显微注射等手段,把克隆的基因片段导入动物的受精卵原核,使之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进而培育出携带外源遗传信息的“转基因动物。”目前,已成功地复制了转基因小鼠、兔、猪、羊、牛、鸡、鱼等。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在理论上及实践中,均具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够对发育基因调控的机理、癌基因活性和免疫系统内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提供新的方法,而且还有可能开辟家养动物定向育种的新途径,并建立了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病的分子疫苗展望李冬,刘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渐趋成熟和完善。产生了分子寄生虫学。人们可以克隆寄生虫有关基因,表达出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的虫体蛋白和诊...  相似文献   

3.
家禽局部免疫陈金顶辛朝安(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510642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家禽抗感染免疫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对抗体和动物机体参与免疫细胞学基础的深入研究,家禽以IgA为主的局部分泌免疫系统和局部细胞免疫系统在抗感染上起的作用,日益引起人...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动物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汪东红陈吉龙(北京市丰台区兽医站100071)(北京大学)最近几年,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领域都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本文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实例做一简单介绍。(一)质粒图谱(Plasma...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刘尚高,刘爵(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自1969年Mebl1s等首次从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轮状病毒(RV)以来,人们逐渐发现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幼龄动物急性腹泻并致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仔猪、小绵羊、马、狗、猫、兔...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其对低氧环境适应机理的探讨佘永新,吴德宽,王建林(西藏农牧学院林芝860000)为了进一步揭示生活在高原地区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动物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了解藏鸡的起源,为引种、生态学研究、育种改良以及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是当代生物医学的一次革命,它们奠定了大多数动物传染病研究的基础。免疫分析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确定病原,二是测定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测定抗体的方法,也可以反过来用于抗原的鉴别。分子生物学分析是对病原体从核酸、蛋白质的分子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映出其特有的遗传关系、结构特征等,并将它们与其功能联系起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动物病毒性疾病也出现了简便、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现就口蹄疫病毒(FMDV)的诊断和鉴定、FMDV亚型和毒株差异的鉴定、FMD疫苗中免疫抗原的测定、检查抗FMDV抗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遗传工程的迅速进展,育种工作的操作对象,由染色体转入单个基因。只要把某一基因和载体质粒相结合,就有可能使这一基因在细胞中扩增达到几十或几百,也不难将有用的基因引入到目标细胞中去,表达人们设想的特性。这种新的遗传操作技术,已在家禽抗病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利用核苷酸碱基配对原理建立的核酸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兽医学的各个领域。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使疾病诊断由检测体内正常、异常成份变化的理化诊断方法和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发展到了基因诊断水平,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可靠。核酸杂交技术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H、~(35)S、~(14)C)或其它标记物(半抗原、酶、生物素)标记特异核苷酸片段来制备核酸探针。现将常用核酸探针制备的方法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10.
巴贝斯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陈启军,李德昌(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巴贝斯虫(Babesia)是一类寄生于各种动物的蝉传血液原虫,共有90多种,对各种家畜和人危害严重。多年来,为了控制巴贝斯虫的危害,世界各国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在免疫预...  相似文献   

11.
示踪原子在昆虫学,在细菌、病毒及其他生物学的应用屡见报道,但在奇生虫学方面研究颇少,尤其用于牛腹腔丝虫病的研究,则尚未见报道。我们试图用示踪原子的基本原理,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丝虫感染蚴的方法,为观察其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分布和径路,给研究丝虫病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我们首先用~(125)Ⅰ标记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的方法获得成功,随后又用~(32)P在生物体内标记牛腹腔丝虫感染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动物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极其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学的反应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的推动下,对动物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和其调控,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的认识上,已进入了新的层次,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动物细胞基因转移研究是80年代生物科学中的尖端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人类开发新的物种,根治遗传病,培育高产抗病动物品种,攻克癌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鸡研究进展扈荣良,殷震(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12)自1981年“巨型小鼠”问世以来,采用显微注射等基因导入手段,相继培育获得家兔、猪、羊、牛及鱼类等转基因动物,它们在家畜育种、人类疾病、医药生产、免疫以及遗传等研究方面都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 病,当前极需研究快速、可 靠、高度特异的诊断技术。因 通常使用的免疫学试验方法往往满足不了这些要求,不能可靠地区分两个紧密相关的种(或株);不能真实地说明动物当时的健康状况。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核酸探针、限制酶分析(REA),聚合酶链反该(PCR),单克隆抗体和ELISA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将会很快地走出科学家的实验室,成为广大的野外兽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诊断疾病的有力武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里核酸探针技术是最有实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6.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由于它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深受分子生物学家看重,为探求细菌细胞膜渗透平衡的分子基础,Mizuno等详细研究了大肠杆菌渗透调节蛋白ompC和ompF表达调控过程,并于1984年发现了自然存在的具有重要调节活性的反义RNA功能,这一情形的公认为今后人类有目的地关闭特定基因提供了新的前景,目前反义RNA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抗病育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水疱性口炎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赤羽病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构建质粒 ,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芯片探针。提取样品中的核酸 ,经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 ,对杂交结果扫描检测 ,可同时对上述 7种动物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此方法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适合于大批动物高通量检疫。  相似文献   

18.
动物致病性RNA病毒,如登革热病毒(DEN)、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口蹄疫病毒(FMDV)和风疹病毒(RUBV)等,可诱发人或动物产生严重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间歇性暴发,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逆向遗传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动物RNA病毒的研究,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通过RT PCR获得RNA病毒的全长cDNA分子,对该cDNA进行一定的基因工程操作后,利用体外转录等方法再将其转变为RNA ,然后用改造后的病毒RNA转染适宜的宿主细胞,进行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技术已成为研究动…  相似文献   

19.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20.
动物病毒学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不仅在有关病毒的基本理论方面,而且在病毒研究的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动物病毒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研究 1935年Stanley获得了结晶的烟草花叶病毒,翌年Bawden发现这种病毒存在核糖核酸,这就奠定了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此后五十多年来,分子病毒学已成为病毒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