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中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改进作风的明确要求。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曾指出,形式主义"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形式主义这个祸害,非克服不可。"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2.
正利用典型引路推动工作的开展,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好方法。采取现场会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查找差距、解决难题,也是各级领导和机关抓落实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现在的一些现场会变了味,讲规格、讲排场,架子大、内容空,好好的现场会成了某些人表演的"秀场"。这种形式主义之风当刹不当长。形式主义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顽症。邓小平同志曾恳切告诫全党,"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这个祸害,  相似文献   

3.
初次见到罂粟花的时候,我曾惊诧不已:绚丽的外表令人赏心悦目,而转念联想到其果实带给人类社会的灾难,又顿觉可怕至极.这种外在的"美",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屡禁不绝、名目繁多的形式主义. 何谓形式主义?东北话俗称"整景",就是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娟 《探索》2001,3(6):28-30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形式主义的主要特点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产生原因极其复杂,长期存在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力戒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形式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曾受其害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毛泽东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曾多次受到形式主义的干扰与危害,也是他最先批判了形式主义.《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收入了1929年6月14日《给林彪的信》一文.文中批判了"远方"到来的"形式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伦理学大致可划分为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和形式主义伦理学两大基本对立的流派,其起因是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非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伦理学,形式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新实证主义伦理学.对于前者,笔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第3期上撰文作过一些介绍和评析.今天,笔者愿再将后者即新实证主义伦理学作些初步探析请有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某地表面上不搞迎送,其实暗中封路清场做好安排","某县常委班子开民主生活会先彩排演练,提的意见不痛不痒"……形式主义问题作为官场顽疾,长期都是治理整顿对象。十八大后,更被列为"四风"之首。当前,在部分形式主义问题得到遏制的同时,是否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对此,基层干部们有话要说。8月17日至27日,廉政瞭望推出  相似文献   

8.
形式主义害死人. 1958年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以及一系列的"大办"、"赶超",使得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愈演愈烈."文革"十年,形式主义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导致了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的严重恶果.无数事实证明,形式主义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毒化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生产力,对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9.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指出:"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克服."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但是,近几年来中央虽三令五申,形式主义却日渐猖獗,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现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形式主义,既劳民又伤财,人民群众已深恶痛绝.整治和杜绝形式主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刊看党建     
正《求是》:整治形式主义无穷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好的作风开展主题教育,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提前预判、有效防范、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一旦放松警惕又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求是》201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华社曾发表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列举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的10种主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  相似文献   

13.
正"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会,减少陪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出进一步部署。可以说,这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压力。"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赶去开会的路上。"《人民日报》曾披露,一个乡镇干部一年开了280多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些同志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管是讲道理、讲感情,还是想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群众似乎都半信半疑,心存戒备,表现不出太多的热情,感到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往日的亲和力、号召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作风飘浮虚假造成的,是形式主义的贻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一个"真"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力戒形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为了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预防和整治各级各类形式主义。目前,形式主义依然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点,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力戒形式主义,需认真总结历次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中易出现的形式主义作风具体表现,深究其频发的根源,总结力戒形式主义的有益经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提前预判、有效防范,切实以主题教育为新起点,持续推动全党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转变作风方面,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的正效应,就可能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效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在一些地区、一些党员干部身上难以消除,或是出现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领导干部没有带好头,甚至带了坏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一方面要遏制领导干部自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要以上率下、层层带  相似文献   

17.
正形式主义是个老大难问题,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和一些地方,形式主义问题不仅存在还比较严重。在疫情防控这一"准战时"状态下,形式主义问题危害性更大。本文集中探讨形式主义问题,重点是治理思路和办法。总体思路就是要破除旧理念,确立新理念,并全面践行新理念。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干部与群众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群众就要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联系群众的目的来说,群众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群众满意了、理解了,我们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就联系群众的过程来说,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部没有真正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行为也不可能真正落实。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什么是形式主义?有人曾给形式主义画了一幅像:方案计划一大堆,说过听过不落实;目标要求常翻新,就在文件报告中;工作过程很热闹,实际  相似文献   

19.
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下称《通知》)向形式主义亮剑出招,发出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最强音。一、精准识别形式主义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服和战胜形式主义的历史。在经历了大量教训后,我们党总结了丰富的与形式主义斗争的方法和经验。首要的一点,就是明辨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扭住不放,精准用力,以便"把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装样子、不深入""教育走过场、不认真"……这是很多党员干部落马忏悔的第一条。说白了,就是当初党性学习搞形式主义,现在悔之晚矣。形式主义的危害,可见一斑。由于形式主义简单、"好看"、热闹、不费脑子,所以批判容易问责难,彻底扭转更难。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被列为"四风"首位,强力整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