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中国人     
“他们的双手.托起了岌岌可危的生命。他们的温暖,驱散了袖手旁观的冷漠。2011最关中国人,以行动挽救良知.以诚信唤起爱心,以责任呼喊正义,成为构筑中国精神的耀眼基石。”  相似文献   

2.
两名花季少女先后命丧出租屋内,案情惊人相似:凶手均为出租屋邻居,手段“冷酷”;案发时,其他邻居均听见了女孩的尖叫声、呼救声,而且“声音很大”,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冷漠,没有任何人采取任何行动。法律界人士认为,两起命案,一方面暴露了出租屋治安防范的薄弱,一方面也凸显了“出租屋邻居”的冷漠甚至冷酷。有人提出,对于“集体冷漠症”,光是道德谴责是远远不够的,应对“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行为追责。  相似文献   

3.
微博     
何炅 《政府法制》2011,(33):64-64
我们这时代的人常常自诩生活压力太大,甚至懒得花精力去经营感情。有没有爱,似乎是不打紧的事。因为忙。不相爱的懒得分……因为忙,没有爱的也懒得找……可是,没有爱的人还可能真的快乐吗?再也不要冷漠到没有知觉,冷漠到看到生命也只当是与自己无关的影像。天气,越来越冷……人心,请暖一点!  相似文献   

4.
梅视 《政府法制》2014,(26):12-12
如今有一些人,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面对邪恶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不敢挺身而出,而是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和良心上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09,(14):52-53
杨涛 从这些年举报腐败犯罪的历程来看,让举报人最为头痛的不是举报形式单调,也不是奖励多少,而是执法、执纪机关对于举报的推诿、冷漠,以及腐败官员和社会黑恶势力对举报人无情的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6.
近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外“咱们公民过度维权是最多的”。黄屏司长讲的那些国人在国外“过度维权”的形式,什么拦飞机、占跑道、抢行李之类的,近两年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而让人无奈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这种“过度维权”也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刘新 《法治纵横》2011,(17):53-5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跨国婚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新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跨国婚姻。  相似文献   

8.
于一般人眼中,法律人似乎是看惯了人情冷暖,多为冷静之人,看重利益而轻于人情,处事颇为冷漠。冷静与冷漠之间,孰为因果,并不重要,总之,冷静之人对于人们的温情过于漠然就是了。  相似文献   

9.
近期,一批所谓“彭宇案”及其判决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并被认定为是“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际碰撞中,老年人都倾向于讹钱,而年轻人都是助人为乐者。这种看法其实很粗鄙,客观上,它替我们社会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  相似文献   

10.
加入联合国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世贵 《法学家》2001,(3):7-14
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谈判与斗争,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新闻媒体对此连篇累牍,全国上下已是家喻户晓,国人既为加入WTO所鼓舞,也因此深感压力,所谓“难得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但对于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却是另一种情景,新闻媒体羞于报道宣传,国人亦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但现实的惨痛是,冷漠的事件不断上演,一群恶途在长途汽车上对柔弱的少女公然施暴,繁华闹市一农民兄弟被数人群欧,而面对水中呼救的儿童,围观者竟无一动容……犯罪分子的气焰在看客冷漠的纵容中膨胀,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充当了帮凶,充当了可耻而麻木的看客,任那挺身而出的勇士扑倒街头,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生活》2010,(10):M0001-M0001,3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不少人是在“世博时间”中度过的,尽管世博园里的人流不旺,但国人通过电视转播,又一次享受了继奥运和国庆60年大庆盟典后的大PARTY,三年三盛典,国人好眼福。  相似文献   

13.
在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埋头苦干大抵是最让人称道的了.人们赞美所谓的“老黄牛精神”其实就是赞美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而对那些“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智者,却怎么也赞美不起来,这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4.
客套惹麻烦     
刘永加 《政府法制》2014,(35):32-32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人历来讲究谦虚,在待人接物之时喜欢说些客套话,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招待不周,敬请原谅”、“条件简陋,多多包涵”等等。殊不知,客套有时也会惹麻烦。  相似文献   

15.
337魔障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涉外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的企业联系在一起,“337调查”或“337调查案”也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  相似文献   

16.
新华 《政府法制》2012,(2):47-47
“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行为,国外是否也存在路人冷漠或救人反被讹赖的现象?其他国家又如何从法律法规方面对民众进行引导与约束?调查后发现,不管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还是韩国、泰国等东方国家,见义勇为都是一项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阿莲 《检察风云》2011,(15):47-49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这也伴随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观念的侵袭,甚至渗入家庭伦理之中,在涉及如借钱、房产、父母遗产等家庭内部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感情,泯灭亲情,矛盾激化时不惜以命相搏。本文中,在豪门恩怨的背后,交织着亲情冷漠对峙、利益分配博弈、人...  相似文献   

18.
杨燕明 《江淮法治》2011,(23):48-48
2岁女童遭遇车祸,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全民热议,每个人都在思索惨案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不少人提议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广东省官方也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立法惩罚“见死不救”的意见。立法是不是解决“冷漠”问题的良方?面对“见死不救”法律能做些什么?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国人的政治话语系统中,论资排辈绝对是一个与民主、自由、竞争等褒义词相悖的概念。而抽签法一般应用在体育竞技领域,这种法则和政治生活的结缘是不可想象的。很显然,如果将论资排辈和抽签法也算作一种用人机制,那么,循着这种套数上来的官员的素质则表现很强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桑兰索赔案还在法院受理阶段,桑兰的诉讼维权之路也刚刚起步,诉讼结果很难预测,但本案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值得深思。这场跨国的索赔诉讼,折射出中西方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因此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由于本案将在美国审理,根据国际私法上“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