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南 《江淮法治》2010,(4):56-57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惟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2.
董学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我们宣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寻求在文化建设中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相似文献   

3.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并联合各族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朝,其基本的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即所谓“清承明制”。但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为了巩固极端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运用法律手段实行高压政策,并且全面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空前严厉的镇压措施。这些特点构成了清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露 《法制与经济》2008,(22):118-119,121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交锋的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所不能化解的问题,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任务,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齐皇 《法制与社会》2011,(29):293-293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精神文化财产,海瑞的法律思想是明朝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我们法律历史的一笔财富。通过对海瑞法律思想的分析,得出海瑞法律思想的思想渊源、实践及影响,最后对其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曾有一位名人说过:对于一个外人来说,社会最大的谜团就是,他虽然能看清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但他并不理解每一个人所作所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这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影响和魅力所在。我国的律师文化同样也是如此.要经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才能稳固定型及稳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律师文化建设先天缺乏深厚的历史根基,缺乏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现在仍处于初始形成和渐进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邵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27-228
伊斯兰教自步入华夏大地以来,在思想意识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历经千余年的调适与整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伊斯兰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彰显着中国风格,中国气质,其主体内容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传播和运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渊源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他的首府——太原,更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大市,独具魅力的三晋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太原第一监狱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地将三晋历史文明作为丰厚的教育改造资源,大力加强监狱特色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兴监,有效推动了监狱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12):76-81
“横看成岭侧成峰”,正是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个体的独特经历,才让每一个法院的特色文化与众不同,深厚的地域文化是一片沃土,不同地域的法院文化,只有从各自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特点中汲取养分,才能成为根植于这片沃土上的繁花圣果。  相似文献   

10.
赵勇 《政府法制》2012,(15):63-63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仔细探究历史,任何一段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都是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阶段。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文化强国”这一新词眼,无疑向世人证明了党中央领导阶层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上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人物,利玛窦于1582年来到明朝,在此后19年中,为推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现阶段,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加大文化的创新力度,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振 《法制与经济》2009,(2):133-134,F0003
明朝建立以来,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的海外贸易在此时骤然衰落。这与明朝实行的特有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这一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系列演变,首次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形成了独特的双轨制管理。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对该时期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从而对法律制度的作用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获得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要正确认识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继承和超越、拒绝和借鉴问题以及文化发展中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而。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政治文化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上的创新,是党能否把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制度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明朝的皇权与立法●刘广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发达的时代。考察明朝皇权与立法的关系,对认识传统中国立法的特点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明朝的皇权与立法问题作一简要的考察和说明。一、立法权的行使明朝的立法权原则上属于皇帝所专有。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本霞 《法制与经济》2008,(18):110-111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新的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共产党人对历史责任的自觉承担,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11,(8):78-79
欧阳坚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撰文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论述和部署,这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当中尚属首次。中国社会正在向着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有利于文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格局中,文化建设将会有更突出的地位、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第一,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相似文献   

18.
河北是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河北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文化艺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多台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  相似文献   

19.
律师社会心理是行业文化的内在潜质,有组织地、科学地对其加以修养调适,是在中国该项朝阳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各方面亟待规范的治理之本;培育健康的律师文化以使之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主管机关及行业协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刘亚斌 《金陵法律评论》2006,(1):115-120,137
“文化霸权”成为1990年代以来人们谈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开创了在中国文论语境下的“理论旅行”。它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话语领域的西方霸权、民族情结的强烈诉求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高扬等四个方面展开其话语实践。在其话语实践中,重新陷入了“文革话语”的历史圈套,遮蔽了我国文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西方进行想象化的本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异化塑形,彰显出本土权力的运作机制。我国文论应该在世界文论体系的观照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世界文论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促进文论知识科学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