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法制与社会》2012,(17):48-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迄今已一周年有余,可以说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全国公安机关查处酒后驾驶数量及酒驾导致交通事故的数量均同比有大幅下降,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也正逐步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处理"酒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实践中,还面临着大量难题。本文从我国内地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刑法规范出发,兼与我国澳门地区相关规范进行比较,旨在对更好的预防和治理醉酒驾驶犯罪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陶家平 《江淮法治》2012,(19):36-37
《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醉酒驾驶从普通交通违法行为提升到犯罪高度,即“醉驾入刑”。并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入刑”不仅对遏制酒驾醉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驾车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荣辉 《法制与社会》2013,(20):239-240
"酒驾"特别是醉酒后驾车这几年一直是社会上关注度非常高的问题,特别是自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设立危险驾驶罪,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纳入刑法并设定刑罚后,"醉驾"以及"醉驾入刑"问题一直在争议中前行。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喝酒和醉酒都算不上什么坏事,但是酒驾就不一样了,尤其醉驾非常危险,对人对己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定罪处罚开篇,对比之前国家关于酒驾、醉驾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且对比国外对醉驾的处理,论述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普及率不断攀升、机动车辆数量和驾驶员人数逐年猛增情形下,酒后驾车犯罪案件呈高发多发势头的法律应对措施.最后呼吁整个国民良知的普遍觉醒,尤其是那些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屡屡酒驾、醉驾而仍旧执迷不悟者.  相似文献   

6.
任博  廖斌 《河北法学》2012,(4):141-145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刑法修正案(八),需要做深入研究,从醉驾入罪的立法原因入手,对醉酒驾车犯罪的性质、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提出在司法实践中,应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醉酒驾车行为要结合犯罪情节进行刑法适用并要有机地与其他法律法规结合适用,从而做到对醉驾案件的公正处理,实现刑法对醉酒驾车行为的惩罚效果。  相似文献   

7.
卢金增  刘晓童 《方圆》2024,(5):36-37
<正>就在他们去医院的途中,车子遇到交警查酒驾。魏明强因酒后驾驶被当场查获。后经检验,从魏明强上肢静脉血中检出乙醇成分,达到了醉酒驾车程度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常识。如果酒后遇到亲友突发疾病,急需开车送亲友就医,人们该如何选择?老实的打工人魏明强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2023年6月,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薛城分局向枣庄市薛城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一起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案件。嫌疑人叫魏明强。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刑法修正案(八),需要做深入研究,从醉驾入罪的立法原因入手,对醉酒驾车犯罪的性质、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提出在司法实践中,应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醉酒驾车行为要结合犯罪情节进行刑法适用并要有机地与其他法律法规结合适用,从而做到对醉驾案件的公正处理,实现刑法对醉酒驾车行为的惩罚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岩 《法庭内外》2010,(4):33-34
“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案”、“广东黎景全醉酒驾车案”……去年以来,几起因酒驾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酒驾的再度关注。自去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酒驾的处罚、酒驾事故的定罪、量刑等问题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戴斌 《法制与社会》2014,(14):273-274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将醉酒驾车纳入刑法。该条实施后,引发了社会争论和学者争议,争议大多围绕着对于"醉驾入刑"的合理性和法律适用,本文拟从醉驾的现状入手,分析醉驾入刑的法律适用问题,对我国醉驾入刑的实施提供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思思 《法制与社会》2014,(10):297-298
醉驾入刑,对全社会酒驾行为起到了较为有效的遏制。然而本文认为,在这些表面成效背后,醉酒驾驶行为的入刑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对将醉酒驾驶行为以刑法规制问题的讨论仍有意义和必要。面对醉酒驾驶行为已经入刑的现状,笔者从其背景出发,深究醉驾入刑存在的问题,理性看待醉酒驾驶行为的入刑,以期给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寻求更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后,各地严查醉酒驾车行为的情况,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醉驾入刑”不可仅从文意理解,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责应慎重.应与行政处罚注意衔接。  相似文献   

13.
黄慧苑 《法制与社会》2011,(19):250+257-250,257
近年来我国由于醉酒驾车导致的事故频发,对公共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对交通事故的调查显示,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有50%~60%与酒后驾车有关。针对此,国家最近出台的刑法修正案(8)草案中对醉驾以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行为都有了相对具体的规定,对醉驾及追逐竞驶的行为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虽然规定了驾驶人醉酒驾车应受刑事处罚,但是,该修正案对于行为人在受到刑罚以后又重新醉驾的行为该如何处理尚未明确,而现行累犯制度却无法对其适用。有必要设立醉驾累犯制度,以充分体现《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驾行为进行规制的初衷,并完善醉驾惩处和累犯适用机制。构建醉驾累犯制度在我国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且对以后探讨在轻微但高发刑事案件中适用累犯制度更具有开拓性意义。构建醉驾累犯制度应明确其在刑法体系中的构造、先后两行为的性质、时间间隔以及二次醉驾刑罚后果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亦君 《政府法制》2012,(16):31-32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5月1日至12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23.8万起,较2010年同期下降45%。其中,醉酒驾驶3.8万起,较2010年同期下降45.3%;全国因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死亡716人,较2010年同期减少205人,下降22.3%。全国政协委员、法学家杨海坤说:“‘醉驾入刑’一年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一个艰难而巨大的转变,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新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将所谓的"飙车"和"醉驾"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自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虽然施行时间尚短,全面正确评价其成效还为时过早[1],但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此罪名的理解和适用已呈现较大分歧,尤其是对"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以下简称"醉酒驾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些食品、药品可能造成"酒驾"的传言,有记者买来蛋黄派、藿香正气水等进行测试,实验发现,吃两个蛋黄派就可达到"酒驾"标准,而喝几口藿香正气水后,酒精含量达到每百毫升血液271毫克。如此看来,不喝酒也可能"酒驾"。此外,也有人饮酒后转天早上检测仍属醉酒状态。于是,网上酒精检测仪热销。但警方说,警用酒精检测仪不对市民出售,网售酒精检测仪灵敏度多有偏差,市民可能会被误导,关键还是杜绝酒后驾车。笔者认为,仅宣传杜绝酒后驾车是不够的,任何法律(包括犯罪行为界定标准)都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醉酒驾车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尤其是在司法领域,关于醉驾定罪量刑已经成了众多专家及法律人士讨论的话题,文章将从醉酒驾车行为入刑的刑法学理论,以及醉酒驾车刑事法规制的完善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醉驾案件作为一种轻罪案件,需要有相应的特别程序与之配套。在醉驾案件中,不得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逮捕措施,而应尽可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认定行为人处于醉酒状态和在醉酒状态下驾车时,应遵循一定的证据规则。最高法院应通过细化量刑规则和发布指导性案例,来统一醉驾案件的量刑。我国未来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建立刑事处罚令程序来处理类似醉驾的轻罪案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 自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从此,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从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5月1日凌晨,各地交警部门查获多名以身试法者。于是,各地纷纷出现的“醉驾入刑”第一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