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囚徒困境本是司法机关对于羁押在案的犯罪嫌疑人,突破口供、查清事实的最有利武器,但现实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犯罪嫌疑人能够脱离该困境,出现坦白者获刑,抗拒者获释的反囚徒困境现象,甚至使司法机关自身陷于一种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困境之中。本文就囚徒困境的来源、内涵及现实司法机关面临的困境产生原因、化解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上述问题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司法中,外部的干扰与内在的缺陷使能动司法与善意司法面临一种困境.摆脱困境,需要能动司法与善意司法的嵌入与融合:善意司法表现在司法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能动司法表现在司法解释、司法参与、司法矫正等方面.因此,只有以善意适法、公平正义为目标改善司法形象,以能力提升、能动司法为目标提高司法水平,以尊重良俗、德法互济为目标完善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使司法成为法治前行的力量,才能实现法治对司法进步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芳 《法律科学》2006,24(4):55-63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最热门却又最不成熟的话题。目前恢复性司法已经成为西方刑事法学界的一大“显学”,在数十个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获得采信,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建立在刑事实证学派的目的刑思想、犯罪被害人学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基础上的恢复性司法,在自身定位、理念、功能甚至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从而探索出超越恢复性司法固有缺陷的改革路径,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之法治精神的理性诉求而不断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环境司法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举证难、赔偿低等因素限制,当事人往往不愿意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由于环境案件专业性强,证据采信和事实认定难度大,且难以执行,又使法院感觉"力不从心"。面对环境司法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应在全面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立法、探索审判执行工作新机制等办法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成为一种专门且相对独立的活动,这不仅是分权制衡的必要和纠纷解决的产物,也是现代国家统治正当化的策略选择。由此,司法活动既受内在限制,也蕴含了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面对人们司法预期增长与法院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司法力量的铸成需以克制为基本立场,并依靠相应的制度和司法技艺灵活处理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和正当性的社会需求。相形之下,转型中国的司法尚未完成现代化就已经无法避免能动的角色担当,其力量的培育不仅需要在审判独立性方面着力,而且还要注重为法院"减压",并理性认识和评估法官实践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2,(13):62-63
“身为家长、医生、法官,乃至于整个社会,我们都在摸索中作决定——因为道德远比伦理重要、爱远比法律重要。”  相似文献   

7.
佚名 《政府法制》2013,(2):37-37
在老挝湄公河里,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鱼种:湄公鳊鱼。上个世纪初,老挝人也自觉地拒食湄公鳊鱼,渔民们在打鱼时,无意中捕到了湄公鳊鱼,也会小心翼翼地及时放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湄公鳊鱼宠爱有加呢?  相似文献   

8.
谢晖 《检察风云》2014,(6):26-27
继义正词严地“东莞扫黄”后仅隔十一天,媒体再次腾出金贵时间,大义凛然地报道“广汉打黑”了。说实话,每次看过新闻·媒体这种不乏深入的案件报道,所揭露的堆积如山的嫌犯“犯案事实”,在情感上,不能不叫人佩服并羡慕其细致的调查作风和全能的发声效果,也不能不激起对“黄泛黑狂恶纵横”的无限愤慨、无比痛恨和严重鄙弃。甚至它的报道,还会激起无数受众对犯罪嫌疑人的咬牙切齿:“如此败类,死有余辜,我是法官,定判他立斩不饶!”  相似文献   

9.
盛高璐 《法制与社会》2012,(17):154-155
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对于作为一种专门性、侧重于事中的内部行政监督,对规范执法行为,维护行政执法行为的公信力,减少司法行政执法风险,维护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都大有裨益,但目前司法警务督察缺乏法律依据,如何在法律阙如的情况下做好司法警务督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事件会越来越多,如何使得其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建设法治化国家进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文章倡导以调节制度的完善去实现社会矛盾的解决,并且对于现阶段人民调节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调节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彬 《北方法学》2011,5(2):104-111
分权的政治逻辑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保持克制与谦抑以维护多数主义的民主价值,然而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法官解释的能动性成为既成事实,通过司法实现正义又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法治追求。分权逻辑与解释学逻辑在话语上的对立构成民主与法治的张力,形成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这从根本上缘于西方宪政民主制度内在的结构矛盾。在美国司法语境下,对于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存在着司法积极主义和司法消极主义两种司法哲学的对立,温和的司法积极主义对于法律解释宪政困境的缓解是可行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对七种新型受贿罪的法律使用问题规定了处理意见,其目的是对层出不穷的新型受贿手段给予有效的打击。《意见》的出台为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难以界定的新型受贿行为提出了处理意见,有利于及时准确、依法从严惩治腐败犯罪。然而,新《意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立法方面,《意见》中的几个条文存在模糊不清、画蛇添足、不合理规定等缺陷,这使得刑法解释技术受到极大的阻碍,需要通过填补漏洞、严密法律条文,制定《惩治贪污贿赂法》等工作对其进行弥补。本文仅就《意见》带来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朱军 《行政与法》2008,(6):28-30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法律化”判决结果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其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尚需探讨。本文以许霆案为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阐明其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的潜在威胁及其对“合法、独立、平等”的司法原则之核心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媒介审判”下的司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本应具有一种柔性的,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让媒体去充当法官的法官,凌驾于司法之上。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动者和传播者,它依仗自己强大信息优势及足以主导舆论的霸主地位,对案件口诛笔伐,形成一种先在性的强势审判设定。法官既承受来自各种媒介的舆论干预,又受到因舆论影响而站出来主持公道的行政干预,因而,法官艰难地秉持着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天平,又承受着尊重法律与敬重领导的双重考验。认识到媒介审判运行的内在机理,便可以针对其审判链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中国法学》2012,(2):180-191
李昌奎案件作为"舆情再审"的典型样本,引发我们对司法决策中舆情风险的思考。在形式合理性法治中,司法与以社会舆论为载体的民意冲突不可避免。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构建型法治推进中,死刑案件的司法决策便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地带。由于司法权威尚未牢固树立,中国司法机关的舆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化解司法决策中的舆情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树立司法权威,而在当下,为实现对已有司法权威的存量保护,强化司法与社会诉讼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3,(33):155-156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司法强拆”,实现了由“行政强拆”到“司法强拆”的转变,是法治的进步。但是,两年多来,仍出现暴力对抗、自焚或其它人身伤亡等现象。本文从强拆模式的立法变迁、司法定位的偏差、“司法强拆”的处境、完善“司法强拆”机制等方面,明晰存在问题,探索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卢泽潇 《法制与社会》2013,(32):272-273
夫妻债务清偿存在的法律冲突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固离婚率不断攀升,夫妻债务如何认定、怎样区分、如何落实等问题成为民事执行中的难点问题。本文围绕理论与实践中对夫妻财产清偿中遇到的执行问题,从一起执行案件入手,深入分析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追加配偶执行作为破解司法审查有限性,切实保障权利人诉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司法裁判的正当性问题及以对话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论证理论,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为增强司法公信力,司法实践对此也作出了应有的回应和探索,重点是强化庭审功能,推行裁判文书改革。尤其强调裁判理由阐释及论证,要求法官必须公开其心证过程。但在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语境中,实质公正仍是司法裁判追求的最高目标,法官适用法律存在多重困境,法律论证过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尴尬。司法裁判的正当性追求仍应以实现法律之内的正义为基础,同时应回应立法目的与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9.
杨涛 《法庭内外》2011,(10):41-41
南通的驾驶员殷红彬救助老人后,被误认为肇事者,好在车内有监控录像,将他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这才还了他的清白。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绩效考核制度被官方视为一种实现法官管理的有效形式。然而该制度背后的"规训逻辑"与司法规律形成尖锐的冲突、对法官的实质理性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其中"刷数据"的现象形成了逆向奖励和淘汰机制。这表明该制度是一种不成功的实践,欲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法治的司法队伍,真正地解决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法官管理的新形式。应该建立一种"自由的逻辑"指导下的以程序约束为中心的法官管理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