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垃圾短信的法律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垃圾短信据统计,80%的手机用户或多或少收到过垃圾短信,垃圾短信,躲都躲不掉,已成为公害,基于其特征亦无法拒绝接受,接受者们只能无奈。垃圾短信侵害了人们的人身权及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影响通信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不管在哪里,不管白天黑夜,经常接到陌生号码电话,询问房子卖不卖、贷款要不要、商铺租不租……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打电话的人,似乎掌握了你所有信息。从无休止的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到底是谁在出卖我们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朴 《法制与经济》2008,(13):46-47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大量的垃圾短信出现,直接侵害手机用户的各种权利,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如何解决垃圾侵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各国对垃圾短信的整治方法,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方面探析垃圾短信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大量的垃圾短信出现,直接侵害手机用户的各种权利,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如何解决垃圾侵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各国对垃圾短信的整治方法,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方面探析垃圾短信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用户饱受垃圾短信困扰已非一时。工信部五年间三次下发通知。开展垃圾短信治理。媒体、数据安全公司也都不遗余力地对垃圾短信分别进行曝光和拦截,但时至今日,垃圾短信依然猖獗。如何从制度和法律层面破除垃圾短信背后存在的黑色利益链条.构建安全可靠持续的用户隐私安全防护体系。正在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大量垃圾短信的出现,直接侵害了手机用户的人身权利和通信权利。按有关规定垃圾短信侵权电信运营商和短信发布者应承担相应责任。其实垃圾短信不仅侵权而且违法。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手机垃圾短信,不仅要加强行业自律、技术革新、投诉监督、加快立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大量垃圾短信的出现,直接侵害了手机用户的人身权利和通信权利.按有关规定垃圾短信侵权电信运营商和短信发布者应承担相应责任.其实垃圾短信不仅侵权而且违法.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手机垃圾短信,不仅要加强行业自律、技术革新、投诉监督、加快立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垃圾短信的违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短信。文中主要论述了垃圾短信产生的原因、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以及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信息内容违法、广告内容、制作上的违法、发布和传播上的违法、电信运营商的行为违法等方面分析了垃圾短信的违法性。本文号召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对垃圾短信的防范能力,要杜绝传播垃圾短信,加强维权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以其便捷、高效、低廉的通信方式为广大手机用户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伴随着手机短信服务,也出现了大量的黑色、黄色和商业性垃圾短信。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有效监管的缺位、法律责任承担不明确等原因,一旦因垃圾短信发生纠纷,移动电话用户很难通过有效的权利救济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垃圾短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立法的完善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以《新闻联播》栏目为代表的一些主要媒体开始连续针对"垃圾短信"的有关情况进行报道,使得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对垃圾短信进行规制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垃圾短信与短信广告应该是不同的概念。在对垃圾短信进行规制之前应该对  相似文献   

13.
子午 《江淮法治》2014,(4):15-17
正不花钱,也能群发上万条的短信。2013年,流行一种叫"伪基站"的短信群发设备。熙熙攘攘的街头,一辆不起眼的小车中。可有谁知道,只需要几秒钟,车内传出的阻断电波,就会让方圆几百米的手机信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消失,这就是传说中的"伪基站"。伪基站屏蔽手机信号后,将大量垃圾短信群发至手机。调查发现,目前伪基站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利益链。  相似文献   

14.
短信息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垃圾短信通常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这些垃圾短信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并继续遭受其骚扰,甚至出现了诸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以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各界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包括建议对恶意利用短信进行欺诈或者肆意传播淫秽短信等行为采取适当的法律制裁,执法机关、电信运营商等为此已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打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依法打击才能治本,但当前治理垃圾短信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甚至还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不花钱,也能群发上万条的短信。2013年,流行一种叫“伪基站”的短信群发设备。熙熙攘攘的街头,一辆不起眼的小车中,可有谁知道,只需要几秒钟,车内传出的阻断电波,就会让方圆几百米的手机信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消失,这就是传说中的“伪基站”。伪基站屏蔽手机信号后,将大量垃圾短信群发至手机。调查发现,目前伪基站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利益链,对伪基站的治理也有着不少困惑。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响一声就挂"的诈骗电话,也不得不长期忍受"办证"、"发票"、"贷款"、"出售手机监听设备"等不良短信的骚扰。近年来,诈骗骚扰的内容更是升级到"银行卡被盗刷"、"购车退税"、"法院传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国人与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斗争,若以2004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通知》为起点,迄今已整整十年。面对这些听得见、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打骚扰电话如此的肆无忌惮?为何那么多"婆婆"管不住一条不良信息?究竟是魔高一尺,还是监管乏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垃圾短信已成为困扰老百姓正常生活的罪魁祸首。2011年3月29日。中国群发短信第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宣判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打响了司法机关扫荡垃圾短信的第一枪。从面对垃圾短信的一声叹息,变成司法机关的有力打击,让深受垃圾短信之苦的手机用户看到了清静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短信服务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是,其中的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法律法规上的漏洞需要填补,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汪昌莲 《江淮法治》2013,(19):50-50
前不久,某地很多市民都接到了一条短信。短信是该市有关部门发来的。短信中称,请接到省里民意调查电话。同时给出了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市民,凭通话记录可以领取误工补贴。  相似文献   

20.
垃圾短信是指未经接受者同意包含违背法律法规规定或具有广告信息内容的或以恶意报复他人为目的、侵害接受者通信自由、生活安宁或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手机短信息。当前垃圾短信的主要形式,从短信的发送者的角度来区分,一般可以被分为四种:由不法分子发出的违法短信、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SP)制造的“短信陷阱”、在公众间流传的不良短信、由地下短信群发公司发出的广告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