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家这日子现在过的很滋润,说实话要不是牛代表给我们帮助,哪敢想今天这光景。人家牛代表扶持以牛还牛的办法就是好,我们这地方少说也有五、六十户群众受益了。”这是前不久我们在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采访该村发展肉牛产业时群众向我们说的最多的话。牛代表是群众对他们的村支书、县人大代表赵根全的昵称。  相似文献   

2.
“这样提到我们老百姓的心里去的代表建议是真正反映民声的好建议,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这些为民代言的好代表。这样的代表我们没有选错。代表们这次帮了我们的大忙,让我们根据自家土地的情况施用肥料。”这是滦县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42个行政村、近4万农民群众的肺腑之言。他们说:“现在我们种田,不再为买什么样的肥料而烦恼了,我们可以直接查询到我们家的土壤缺少什么元素,需要施用什么样的肥,然后对症施肥。这样一来不仅施肥效果更好了,农作物增产了,而且节约了不少开支。这都是代表为民代言、反映民意的结果,也是县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3.
“史上最牛印章”半年仅审查5张票据 “我们村发明的‘五合章’能管住村领导自己签字、自己报销的‘一支笔’做法,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在“五合章”的诞生地——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原村委会主任谭洪康是第一批被监督的村干部之一。  相似文献   

4.
梅贤君 《江淮法治》2014,(15):42-43
走进旌德县蔡家桥镇高溪村,只要问起王小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最先告诉你的一句话是:“王小宝,我们村的好支书、好代表”。  相似文献   

5.
陈砦村最近被曝出了个“史上最牛不差钱的村主任”。地处河南省郑州市北环的庙李镇陈砦村,是郑州最大的“蚁族”聚居地,也是河南最大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6.
声音     
《法人》2011,(4):13-13
“我叫陈低碳,我老婆叫张绿色,我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低碳、环保、绿色.环境都在我们家。” 3月2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出“豪言”,称为支持环保,他们一家四口都已改名。  相似文献   

7.
一位普通的法官——河南省安阳县吕村法庭副庭长苗长青。在他病故的那一天,竟有数百名群众自发地到他家默哀。一位叫苗金太的老汉,从30公里的郊外赶到市里,带来全家守灵,并参加法官的遗体告别仪式……老百姓尊敬他,纪念他,是因为他执法如山,甘当人民的保护神。去年“七.一”前夕,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他追记一等功,号召全省法院系统职工向他学习;安阳市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对案情,只有法律说了算牛寨村原村委会主任,人称牛乱子,自称“二公安”“二法庭”,在三里五村是包打诉讼的一霸。有一次苗长青正在办案,牛乱子一…  相似文献   

8.
梅铮铮 《政府法制》2011,(33):25-26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第一句话:“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姓、名、字都有了。中国古代有种说法叫“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书中陈寿特别指出他是“河东解人”,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的运城一带。具体的地方在山西运城西南的解州镇,关键是后面那句话,“亡命奔涿郡”。人家没说他长得什么样,只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事,  相似文献   

9.
尤梓 《政府法制》2014,(19):11-11
从焦裕禄以及这些年习近平“点赞”过的干部身上,能大致勾勒出,什么样的人,才是习近平心中的“好干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什么样的干部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吹牛     
同学聚会,吹几句“牛皮”,那是没有什么好小题大做的。然而,卫处长他们聚会吹的那场“牛皮”,似乎就有些不同寻常了,说太“蹊跷”也一点不过分。“吹牛”,本来并不是日程安排的内容,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规则可言。但“牛”一吹开,却又遵守着这样一条规则,那就是都吹自己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即“八项规定”)颁布实施后,各级党政机关都能认真贯彻执行,狠抓落实,取得较好效果。但从基层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一是认识上有差距。少数人对现阶段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识不足,总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吃好一点、住好一点、坐好一点、玩好一点,过得舒适、豪华一点,无可厚非,天经地义;有的认为反正是慷公家之慨,不花白不花,不用白不用,一点儿也不心痛;有的对贪污、贿赂等问题看得比较重,不会…  相似文献   

12.
金野 《人民调解》2007,(2):34-35
去年11月初,我们用了30多天时间爬山越岭,过河涉水,走村进寨,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人民调解员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主题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42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与250多名人民调解员进行座谈,听取了70多位乡(镇)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我们感到,要想很好地让人民调解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廉政出效益     
河北晶牛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经9年的创业,不仅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之路,而且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廉政出效益,廉政也是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论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晶牛集团正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面对已经倒闭的企业,在发展企业生产时,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培养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选择了走…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严格地说来,司法机关受理的绝大多数案件首先都不是“法律纠纷”,而是“事实纠纷”。换言之,诉讼双方的争议多以事实为核。。。诚然,法律上的争议在某些案件中也会占有首要位置,但是,解决这些“法律纠纷”也』总是以查明案件事实为基础的。在我们复杂的司法程序中,“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合法手段取得证据”等更多是停留在法律从业人员(包括公、检、法、司以及律师等)观念、思想层面上,远未深入到具体行动上。这一点单从这些法律从业人员在处理诉讼案件过程中过多地‘叫缠”于法律条文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决堤     
大凤是被二牛救上岸来的.她被那时的景象惊呆了.浪头扑来时,她与母亲、小妹一同躲在自家的房顶上,那被洪水浸泡已久的房屋,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便倒塌了.母亲和小妹被塌下来的房屋砸在下面,只喊出一声“救我”便再也没了声息,大凤好歹遇到了一扇门板,便狠劲抱住了它.洪水把她往一片汪洋里漂,往漩涡里拽,把她浑身的力气都耗散了.天黑下来,雨一点也不见小,浪头大起来了,她狠命地嘶喊“救救我——”,却没有人能听到.风雨声将什么都淹没了.不知过了多久,意识将要丧失的时候,大凤象被谁抓住、拽住,呵,力气好大!她被人托起来,又有好多人、好多手接应过去……听说又救了人,村长赶来看望和慰问.大凤认出了他:“表叔,我娘和二凤她们都……”她嘤嘤地哭起来,“家也被冲走了.”“别难过,孩子,什么事有我们帮助你.”村长转身向着二牛,“二牛,又是你救了大凤,这可是缘份啊!”  相似文献   

16.
版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英语国家叫“版权”(copyright),在欧洲大陆国家叫“作者权”,在日本叫“著作权”。版权和作者权、著作权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即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但人们往往容易望文生义,单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版权是指著作权中的出版权,与著作仅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版权即著作权。只要回顾一下版权发展史,我们就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版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版权——出版权版权观念和版权保护始于我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便有禁止他  相似文献   

17.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 晚清的贿赂名堂很多。而且还都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例如。过年送钱叫“年敬”,过节送钱叫“节敬”,夏天送钱叫“冰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喜庆事送钱叫“喜敬”,送给女人的叫“妆敬”,送给读书青年的叫“文仪”,送给门房叫“门敬”。送给仆人的叫“跟敬”。另外,尚有“陪敬”、“菲敬”、“别敬”等。至于专门为买官、免罪等而进行的私下交易,有什么名堂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8.
张鸣 《政府法制》2012,(29):27-27
自秦汉以来,国人对于官阶一直很在意。在门阀的时代,门第多少还能冲淡一点官阶的威势。实行科举制度之后,社会对人的评价尺度,只剩下了官位高低和官阶大小。于是,人的“进步”,就只能看在官梯子上的攀登了。小官为小牛人,大官为大牛人。为官做宦的人,官阶大小、穿的衣服质地颜色、佩戴的鱼袋补服样式花饰都不一样,牛与不牛,一望便知。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张新平 《政府法制》2006,(23):34-35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一行四人驱车数百里前往临汾市乡宁县南崖村。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南崖村作为全省文明村,适逢南崖村党支部书记郭海全同志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入围第七届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这个村的发展到底怎么样呢?进入南崖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宽敞的大道、整齐的路灯、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建设的工程,这让我们对南崖村发生了浓厚的情趣,而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郭海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干部呢?被人们称为“深山明珠”的南崖村,坐落在山西省乡宁县东南方向,全村225户、968口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历史…  相似文献   

20.
知青时赶场,牛马市上常见一种中介人,青布的长衫掖半幅在腰上,既不买牛也不卖马,却很忙,一会儿踅到买主这边,手指比试一阵,又到买主跟前,比试一阵手指……这种人,辞书上叫“掮害”,乡亲们管这种人叫“牛谝二”,没有他们,买牛、卖马的生意是做不成的。现在的乡下,仍时兴赶场,且牛马市比先前更加红火,但“谝二”已经少见,市场经济的经历已使我的乡亲们成熟,用不着“谝二”们当中介了,但是,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中国,这类中介活动却堂而皇之地进入政治领域。笔者接触过几件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深感这类“谝二”作祟之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