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点     
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卫星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1日11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13分钟后,“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40秒后,“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第一颗“资源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相似文献   

2.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3.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作为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除“嫦娥一号”外,他在我国航空事业上还拥有更多的“一号”: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总体部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实践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总设计师……这许许多多的“一号”,使孙家栋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卫星之父”。  相似文献   

4.
数字     
78051公里——2004年1月4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探测一号”卫星实施了精确姿态控制,随后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一号”卫星星上设备工作正常,在轨运行平稳。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近地测控体制的测控网,对距离地球7万多公里的航天器成功实施跟踪测控。以往中国测控系统跟踪卫星最远大约为4万公里,“探测一号”卫星的远地点轨道高度达到78051公里,几乎是普通地球同步卫星的2倍。  相似文献   

5.
国内     
《人民公安》2009,(24):4-5
我国近日将用长征四号丙火箭发射遥感卫星八号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我国将于近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中国遥感卫星八号”。  相似文献   

6.
声音     
“‘探测一号’卫星可以说是 中国首颗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2003年12月3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永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  相似文献   

7.
“北斗一号”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导航定位系统。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在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瘫痪的情况下.我们国产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9,(3):55-55
4月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于当日当地时间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在东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这一卫星利用朝鲜研制的“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情况和国产“天通一号”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讲述了以“天通一号”系统及技术为平台,开展的警用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工作;分析了警用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公安工作的重要作用与优势,以及在使用中的问题解决;并探讨了其在公安应急、反恐、安保和涉外执法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磊 《时事报告》2007,(6):25-27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于2007年10月升空。“嫦娥一号”奔月为哪般?成功“奔月”需要哪些关键性技术?让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时事报告》2005,(6):61-62
我国自主研发“龙芯二号”达到“奔3”水平;南极科考填补国际空白;我国成功发射第30颗国外卫星;美国开始研制“太空飞机”;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探测二号”发射成功7月25日,我国“探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探测二号”与目前正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及欧洲空间局已发射的4颗卫星,第一次组成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研制成功3500米水下机器人7月29日,机器人在“大洋一号”万吨轮上测试成功。这台机器人是目前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机器人,总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8月3日,国…  相似文献   

13.
嫦娥奔月     
2007年3月,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并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  相似文献   

14.
点击要闻     
6月1日上午9时21分,随着三峡大坝20号导流底孔闸门的最后关闭,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下闸蓄水成功。◆6月1日10时至2日10时,北京新收治直接确诊非典病例、由疑似转确诊病例、死亡人数均为零。这是北京首次实现非典病例突破。◆6月3日,我国发射的第三颗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5时0分成功定点,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次发射的“北斗一号”卫星,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在会见德国…  相似文献   

15.
我国2月8日在西昌卫星8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警成功地将“实践四号”空间探测」星和模拟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匡在世界航天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大举措。“长征三号甲’浙型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它的运载能力,由原来“长征三号”的1.4吨提高到2.5吨。火箭顶端装着发射的卫星,全高52.52米。“长征三号甲”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射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今年我国将进行七项卫星发射,是迄今为止发射卫星最多的一年。其中第二代应用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东方红三…  相似文献   

16.
每月要闻     
“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8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3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000公厅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表示,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卫星发射是航天事业中的尖端科学,一般人对此了解不多,而对为卫星发射承保就知之更少了。对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项目。今年5月末的几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卫1号”卫星即将发射之时,在国内外承保商、保险经纪人公司与制造商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扣人心弦的紧张运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发布的《200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十五”计划第一年我国科技投入呈现良好开局,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首次跨上1000亿元台阶,R&D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1%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科技投入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我国发射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于11月12日进入工作轨道,与我国两年前发射的第一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正式组网运行。这次卫星组网成功,圆满实现了双星对地观测资源的优化配置。△11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