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成虎 《中国减灾》1992,2(3):19-21
一、洪水灾害系统洪水灾害本身是一自然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物质子系统和人文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洪灾的发生孕育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即孕灾环境。从整个地球表面系统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均是洪灾的孕灾环境。只有当孕灾环境中的某一部分的活动出现异常时,才能形成洪水灾害;第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洪水灾害而言,都会有一些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如何远离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仁 《中国减灾》2001,11(3):16-19
广义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由于地壳内部的自然过程所引起的灾害。而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风沙流等情况,它们主要是水圈、大气圈的外力与岩石圈地质过程相结合的产物,而且往往有人类活动的诱发影响在内。  相似文献   

3.
就近几年的异常气候变化现象,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助理顾万龙表示,这种异常天气的出现,主要还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 他分析说,气候变化由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五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和诸如太阳辐射、行星变化等圈外力共同作用引起,加上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外力,使得五大圈层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就可能会引起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宋瑞祥 《中国减灾》1992,2(4):19-20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整个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一方面受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又受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影响而变化,地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生物圈、水圈、直至大气圈。相当部分的自然灾害都与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关,地质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其破坏的深度、强度和广度及其持续性和累加性的危害都大于一般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1-21
海洋灾害包括许多种类,其引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导致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些具有原生灾害的性质,如台风、海雾、厄尔尼诺现象等;有的则为次生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大都是由大风、冷冻、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海洋灾害,主要有赤潮、海水污染等。归纳起来,引发海洋灾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关联度之高近年少见、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初步核定,这次灾害已造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浙江、四川等省(区)受灾严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1996,6(1):41-49
1995年5─6月灾情实况且风雹、暴雨灾害5月3日至5日,湖南省桃江、南县遭受暴雨袭击。有131个乡(镇)、1839个村。129.68万人受灾,成灾60.58万人;因灾伤28人;倒塌房屋2977间,损坏5949间;造成2465人无家可归;农作物受灾面...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10,(5):30-31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频繁发生。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截至8月31日统计。今年以来的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全国2.3亿人次受灾。灾害还造成3185人因灾死亡。1087人失踪。  相似文献   

9.
立项背景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对人类生命、经济及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得多种灾害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多种灾害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复杂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西部省份,灾害事件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房屋倒损往往成为广西农村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断改善救灾装备 逐步强化救灾手段李忠田(辽宁省民政厅)我省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有14个地级市,73个农村县(市、区),地理状况复杂,气候多变,灾害发生频繁,平均每年因灾减产粮食15亿公斤,倒塌、损坏房屋5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查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6,(2):62-64
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较低,主要灾害种类为雪灾、地震和山体滑坡等。据统计,1月份全国受灾人口152.1万人,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18.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2.0千公顷;倒塌房屋0.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持续超过一千亿元,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整个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7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1,(9):61-62
全国自然灾害概况 2011年6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风雹、地震、台风等灾害。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675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79人,失踪93人,紧急转移安置202.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32.8千公顷,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台风、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为主。据统计,7月份全国受灾人口1463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91.7万人,因灾死亡978人,失踪3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048.3千公顷,绝收面积2352.5千公顷;倒塌房屋59.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8.2亿元。  相似文献   

16.
驾起都市里的“生命方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000多万人因各种突发恶性灾害事故致死致伤,仅我国每年就有大约6万人死于车祸。 科学家警告:本世纪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已进入新的活跃期,这预示着各种自然灾害也相应进入频繁发生期。特别是工业发达、人员集居的大城市,除了自然灾害,它面临的交通、火灾、疫病、环境污染等灾难日趋恶化…… 基于此,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把提高防灾、抗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中国减灾》2012,(4):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相似文献   

18.
1冰雹、暴雨灾害9月份,北京市平谷、怀柔、密云等区县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灾害。冰雹直径最大约50毫米,降雹时间最长近50分钟。有13个乡(镇),2.95万人受灾,成灾2.3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01.2公顷,成灾2405.3公顷,绝收面积167.3公顷;因灾粮食减产0.  相似文献   

19.
一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会给一个地方带来深重的灾难。10月底11月初,受强降雨影响,云南省楚雄等地遭受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截至11月8日18时。此次灾害共造成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普洱、文山、昭通、曲靖、保山、玉溪、德宏、版纳等13个州市251.9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7人、失踪43人、受伤29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18万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关制度并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这些制度主要关注的是灾害导致的直接影响,信息收集和统计中缺乏对社会因素的考察,如性别、社会结构、文化的因索等.如汶川地震灾后救灾物品中大量的牛奶、饮料等物品的分发造成了相当多的浪费,一方面牛奶的储存需要冰冷的条件,灾区电力的破坏无法提供储藏的条件;另一方面灾区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也没有饮用牛奶的习惯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也导致灾后救助工作往往只关注灾害的直接面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