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2.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前,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第四章的开端指出:“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天地开辟的神话,便是他们的原始的哲学,他们的宇宙观。不论任何发展阶段上的民族,一定有代表他们的宇宙观的开辟天地的神话。”事实正是这样,在我国各民族神话中,对宏观世界诸如关于宇宙的总体结构,天体与地球的关系,天体的演化、运动等等,都有鲜明而生动的描绘,从中反映出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我国神话的民族特点时,无疑应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有代表性的神话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归纳,综合,作宏观的把握与概括。但这种宏观的把握与概括,离不开对每一民族的或每一类型的有代表性的神话作各别的解剖、探讨,即微观的分析与比较。本文以白族开辟神话为例作些解剖和探索。一提到开辟神话,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盘古神话。三国时吴人徐整记录的盘古神话实有两个类型:《三五历纪》的“天地浑沌如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该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历史上把拉祜族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他们大多依山而居,青山秀水造就了拉祜人像山一样淳朴忠厚的品格,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的说:“神话是原始人好奇轻信才发生。”有的说;“神话是某种思想状态的产物。”有的说:“神话为宗教观念所产生。”……以上各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将神话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的产物。我认为神话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应该追溯到它是物质基础的反映,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7.
沧海桑田,云南省许多少数民族也随共和国一起走过了50余年,他们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以不同方式共同感受时代脉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抒写的。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反映了拉祜族、佤族、傣族、摩梭人的生活今昔,从中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追求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编者在拉祜族语言中,“拉祜”是“用特殊方法烤吃虎肉”的意思,拉祜族因之被称为“猎虎的民族”。这个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猎游耕生活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迅速跨入了现代社会。“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这是史籍…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把作奸犯科且横行霸道的犯罪分子喻为“虎”,而又把专门“打虎”、“降虎”的各类执法者纪律检查者喻之为“武松”。既有“虎”害民,当有“武松”打“虎”除害,此乃时代之要求,百姓之所望。改革年代,“武松”大多是嫉“虎”如仇打“虎”必绝者,但也总有那么...  相似文献   

9.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乡,是一个以阿昌族为主体的民族乡,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有“神话之乡”和“宝刀之乡”美誉。户撒生产的“户撒刀”,是中国三大名刀之一,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多年。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多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而得名。户撒刀品种、款式纷繁众多,工艺独特,质地精良,  相似文献   

10.
中西神话的历史差异与文学的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神话的历史差异与文学的进步●杨绍华毫无疑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任何民族都曾经经历过创造神话的历史阶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神话。任何神话都以想象为基本特征,以低下的生产力为社会背景。作为历史沉积物,又都会对日后文学的发展,乃至民族性格的形...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起源神话广泛流传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凸显国际性特征;在族群内,人类起源神话是探究各民族历史渊源关系的珍贵资料,体现出鲜明的族际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神话、史诗的交流、互鉴。中华史诗艺术传统的发生、发展,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华史诗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史诗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中国史诗艺术研究界拥有足够的本土资源,应该形成跨族际比较诗学研究的自觉意识,推动中华史诗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彝族史诗绝不是一座封闭的文化孤岛,而是彝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见证。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可分为“月中不死药”和“月中世界树”两种类型。从此神话的相关母题、异文、源流中,可梳理出其成因:现实经验与本土知识提供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华神话传统中“月中有树“神话的传播或外来神话文本与本土神话文本的交融;彝族史诗歌手的艺术创造力与彝族“月中有树“神话特质的生成。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深层生态智慧;“月中不死药“神话还具有传承中华艺术治疗传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14.
苻坚感生神话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则神话不是当时落后民族自身的产物,而是熟谙儒家文化的前秦统治者为达到“自神其祖,以取威于人”的政治目的,将众多传统汉文化因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十六国时期包括苻坚神话在内的众多政治神话的出现,不仅揭示出古代神话产生的一条独特途径,也表明少数民族在胡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广为流传。在彝、苗、瑶、壮、布依、白、哈尼、傣、傈僳、景颇、侗、纳西、怒、基诺、拉祜、独龙、布朗、崩龙、水、佤、汉以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的神话史诗里,都有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内容,有的还与洪水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汉文古籍、古彝文经书、纳西族的东巴经里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多数研究者认为,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南方各民族在原始社会里的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而我们认为,这种仅从兄妹二字着眼而得出的结论,是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这是因为,原始社会里的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粹存在着的现象。尤其是流传在各民族口头上古老的精神文化,更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从纵的方面看,它们不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是原始人世界观,起到了解释系统的功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的知识宝库。因此,在以往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中,常有人在少数民族神话中,“分析”或演绎“出哲学思想和哲学原则的现象,有的给神话中的某些内容冠以“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的帽子。这种研究方向和方法,混淆了哲学和神话之间的界限,忽略了哲学的逻辑思维和神话的前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所以,探讨哲学的古代神话之间的关系,对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有多少个民主国家,就有多少种民主实践。所谓“西方式的民主能使一个国家自然富强”,只不过是众多西方神话中的一种。不随波逐流,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德宏地区。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诗歌,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几部傣族古代叙事长诗,仿佛从这里看到在傣族古老的艺术长河中,几朵雪白透亮的浪花在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各民族的文化之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各自民族的神话中找到精神的原型。谱系学方法对中西神话各自的特点、精神和历史命运,以及对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塑造等进行了比较,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吸取西方的民主法治精神,更要立足本土文化,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20.
也谈我国神话中龙形象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的神话,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圣经》里有胡卜尔派出壁虎、龙、蛇去作战的故事;希腊神话中有巨龙守金苹果的故事;北欧神话中有毒龙啮断生命树之根的故事;印度神话中有龙兴作雨的故事。而在我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里,龙的神话尤其丰富。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每一个湖泊(海子)、沼泽,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水潭、山泉,都流传着有关它们的一个甚至几个美丽的龙的神话。和别的神话一样,这许许多多龙的神话之所以产生,是自然和社会形态在处于原始阶段的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幻象中的反映,是原始人企图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