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一、平民英雄群体生成的时代意义 时代呼唤着平民英雄,时代造就着平民英雄。人们耳闻目睹,在一个地区,平民英雄数以百计地产生;在全国,平民英雄数以万计地涌现。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平民英雄群体的生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李学生、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郑九万、浙江十大骄傲人物毛陈冰等平民英雄,他们形成了时代道德的强音,成为引领社会文明的使者。  相似文献   

2.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14):5-5
抗震救灾涌现平民英雄 雅安地震发生后,涌现了一批参与救援、捐助的平民英雄。贵州籍女志愿者汗策向灾区运送药品途中,因遭遇坠石而不幸遇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女教师廖智,戴着假肢赶赴灾区救援;以磨刀为生的老人吴锦泉将两年磨刀积攒下的1966.2元全部捐给灾区,其捐款全部南硬币组成;乌鲁木齐一位残疾男子捐出了乞讨两月所得的1003元。这些传递正能量的平民英雄,赢得了社会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李丽珍 《人民论坛》2012,(26):202-203
美国电影塑造的平民英雄不仅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更是深入到社会民众心里,得到认可推崇,反映着美国人文化心理中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状况。文章从个体的英雄情结、成功价值观和性格特质成因三个角度分析美国对平民英雄的认同现象,以期对我国英雄人物荧幕塑造和题材发掘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近年来,昭通涌现出一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草根英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昭通好人”。好人引领道德风尚,善举凝聚向上力量。特别是2013年以来,昭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弘扬“云南精神”、“昭通精神”,提出了打造“昭通好人”品牌,推凡人善举、奖平民英雄,全面展现“最美昭通人”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了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提振了促进跨越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进行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表彰活动,彰显了中国平民英雄的力量,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有人说,“平民英雄”的时代来临了。应该说,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平民英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只不过毋是通过树立我们身边的典型,我们更能懂得如何“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以感激之心对待工作,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以奉献之心对待社会!”。来吧,大家一起伸出双手,共同托起道德中国复兴的晴空!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镇平县委统战部切实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市场经济中传统美德的弘扬邓改新1所谓中国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气节、情感和礼仪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来看,传统美德是我国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2001年7月以来,我市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又涌现出了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他们一身正气,不畏强暴,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英勇顽强地同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时代的正气歌,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是弘扬正气的楷模,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政府决定,授予王书洪等38位同志"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孝道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其在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的孝道教育,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孝道教育进校园,注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养成遵守孝道、传承孝道、弘扬孝道的良好习惯,让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领导》2014,(3):4-4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4,(5):10-10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弘扬感恩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缓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加强感恩教育,深化感恩文化研究,创立中国的感恩节。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11,(7):39-39
为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支持慈善事业,以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发展。6月14日下午,福鼎市社保中心举行了以“全民慈善、关爱孤残”为主题的“慈善一日捐”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10,(8):56-56
为弘扬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河南省镇平县委统战部近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扶残助残献爱心”活动,向县聋哑学校捐赠了10万余元的教学器材及学生日常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5.
“最美现象”主要体现于“危急险难”关键时刻的“见义勇为”和平凡岁月长期坚守善良德行的“执着奉献”两种类型。其产生于道德焦虑和价值信仰危机之际,具有拯救道德信仰、提升伦理觉悟和淳化社会风俗的伦理价值。行为主体的平民性、行为发掘的草根性、行为宣传的开放性和行为认同的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最美精神”主要体现为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机敏果决的道德智慧和舍我其谁的行善勇气。弘扬“最美精神”,不仅要避免泛化“最美现象”和道德浮夸,而且要引领人们崇敬“英雄”,勇当“好人”,同时还要重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关爱英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平民偶像”是一个载体,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平民偶像”是一个品牌,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开了一面窗口。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持续多年的“平民偶像”评选活动,就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道德灯塔,为培养城市人文品格、提升城市魅力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一、注重道德的力量,善待“草根英雄”。让偶像从平民中产生  相似文献   

17.
张晓兵 《前沿》2011,(8):137-140
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借鉴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慈文化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孝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高个人修养的润滑剂,也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超 《人民论坛》2021,(8):48-50
尊老敬老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老敬老可以充分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老同志以丰富经验助力科学决策的作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资源 《理论月刊》2004,3(12):148-150
本文论述了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据此,笔作者认为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美德对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许传》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富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北宋末年平民起义为题材,生动逼真地塑造了梁山英雄群体,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腐朽.《水浒传》特种邮票,拟分组陆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