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博采》2011,(5):10-13
朱德不仅以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闻名中外,而且还长于诗文联语,尤其鲜为人知的是他撰联作对亦为高手、他的大部分诗词已结集出版,但他的一些联语大都因为战乱而散失了(军事方面的联语留存下来的更不多)。这些对联或抒发革命豪情或巧妙借此搞宣传亦或送赠祝寿……常常是联语成珠,字字殊玑。其中,战争年代以挽联居多,和平年代撰作的名胜楹联也很有特色……他的联作,词意精当,凝练概括,气势磅礴,诚挚情感、横溢才华尽现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所创作的对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有喜联、挽联、风景名胜联、赠联、情趣联等,时间上从青少年直到晚年,超过半个世纪。从他创作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光辉的思想、宽阔的情怀、革命斗争的胆略、策略、丰富热烈的阶级友情。同时他的对联又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潜心读之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有补益的。 综观毛泽东创作的对联,从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被胡乔木称为"博学多才、一代宗师"的马一浮先生,平时很少公开赞扬一个人.但他对周总理却是由衷地敬佩,所以不由得在古书中集了一付对联,书写后送给周总理.联语是: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 ,为党和人民建树了光辉的业绩 ,同时 ,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著作 ,其中也包括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佳对妙联。这些对联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的思想风范。一、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所写的一副自勉联。联中既指出了应与什么样的人结交 ,又说明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寓理于情 ,发人深省。二、赠联周恩来同志早在中学读书时 ,就有抗御外侮 ,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当时 ,有一位叫王朴山的同学去日本留学 ,他写了一副对联相赠 ,联曰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此联虽…  相似文献   

5.
正清末著名的巴蜀才子、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秀才钟云舫,因对楹联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被誉为"联圣"。他创作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和《锦城江楼联》,名扬天下。他一生中创作楹联5000余副,其中100字以上的长联达30多副。那么,钟云舫最后一副对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清光绪年间,钟云舫因为民代言,以诗联为武器抨击和揭露封建县  相似文献   

6.
从战士到团长,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倾心部队建设。维和期间,他不辱使命、争创一流,把中国工兵营区建成了“联利团”的窗口;他所带领的工兵分队被“联利团”评价为历届维和部队完成任务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广西宁明县原县委书记闭振联,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检察机关起诉。检察官指控他从1992年至1999年8月,利用手中职权,收受贿赂人民币85.24万元、美金3000元、日产本田女式摩托车一辆。此外,他还违纪大肆收受红包。闭振联走向犯罪道路,完全在于一个“贪”字。贪欲,使他坠入深渊。A闭振联发财的秘诀之一是:撤换前任提拔的干部。1995年,时任宁明县委书记的方贡元调任南宁地委副书记,闭振联由县长改任县委书记之职后,便想法子来换掉方贡元提拔起来的人,以此作为权钱交易的手段。在一些人保官、买官中,闭振联手中的权力,成了摇…  相似文献   

8.
楹联,作用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已成为人们抒情言忠和自警自策的工具.一些清宫廉史把自己的居官准则撰成联语,贴在家门口,厅堂里、楹柱上,不但表达自己清政廉洁的凛然正气,而且筑起防腐反贪的铜墙铁壁.如此善举,古已有之,今人效尤.更胜一筹.《楹联丛语》中曾记载了清代顺治年间魏象枢的一副对联.当他从下层官吏擢升为户部待郎时,使自题对联以提醒自己.“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史书上称魏象枢”为清初直臣之冠.于谦是历史有名的清官,他巡视河南后进京,不仅不带任何社物,还特作联送给众乡亲:“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话短长“.最有意思的是清代陈景登的一副对联.他提任晋州官时,当地土地瘠薄,盐碱地多、收成差,百姓贫穷.他体察百姓疾苦,在街门大厅上悬挂这样一副对联:“头上有青天,作家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04,(3):1-1
2003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他微笑中带着坚定,风趣中带着果敢和智慧.妙语联珠,精彩横生,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显示了中国使者的良好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仅仅一个开场白.语惊四座,意味深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自幼工诗文 ,善于运用对联言志寄情。1916年 ,周恩来还在中学时代时 ,他的同学王朴山去日本留学 ,临别送行 ,周恩来赠联一幅纪念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寥寥八字 ,将他振兴国家 ,抗御外侮的壮志雄心集中地表达了出来。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 ,为自己撰自勉联 ,作座右铭律己 ,要求在交友、读书中做到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1917年9月结束中学生活时 ,他为寻求革命真理 ,东渡日本。在出国前夕 ,他作诗曰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青年周恩来题联抒怀@田大金…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2.
洪梦 《党史文汇》2012,(6):34-41
1942年5月25日,为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人民群众突围转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辽县十字岭指挥反"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他是我党我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于是,悼赋将军英名的诗词、歌曲或联对纷纷颂唱于天地之间,经久不衰.这些咏唱作品情挚语切,激昂奋进,鼓舞斗志(尤其是战火硝烟中老一辈革命家一方面指挥着千军万马同强敌作殊死斗争,一方面题联赋诗鼓舞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战),闪耀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久远的现实意义的光辉.适逢左权将军牺牲7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省鞍山市,交警冯志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他站岗执勤33年,有舞蹈警察的雅号,同时也与他的癌症协会爱心大使、糖尿病协会爱心大使、残疾人协会助残使者、出租车爱心联  相似文献   

14.
正清朝末年巴蜀才子、江津秀才钟云舫是闻名全国的楹联圣手。光绪年间,他常用诗联对江津县衙和重庆府衙进行辛辣讽刺。后官府诬陷他"图以诗文聚众闹事",于是他被重庆府官差弄到成都羁押于科甲巷提刑安察使待质所。官府对他实施不质、不询、不审的"软打整",因而他在这里被羁押了3年。钟云舫悲怆无限,苦夜难眠,"苟以诗联自娱","藉以消遣,虽无甚意义,然可以志一时之痛"。一天,来四川参加"追剿"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的两广总督刘长佑,听说这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的“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久,他又给派往苏联考察的蒋介石的手札中写道:“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在苏联的援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吸纳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彻底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历史,很快在广州站稳脚根。正是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他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16.
从几则联语看杨度一生李文乾杨度,湖南湘潭人。生于1874年,1931年在上海病逝。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一生的经历十分曲折,几经浮沉,最后转向革命,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他的几则联语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从保皇党到中国共产党的极具传奇...  相似文献   

17.
诫贪酒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饮酒很注意场合。一次,包拯请他和他的政敌一道来家中宴叙,意欲为二人和解。席间,王安石却始终只动箸而不端杯。事后,包拯责怪他太不近人情。王安石也不辩驳,只是写给包拯一联解释原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莫过。”原来这是一副集唐人句的漏字联,上下句各漏去一个“酒”字。  相似文献   

18.
开国上将陈锡联,原名锡廉,1915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乡徒山彭家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出世之月,恰遇陈氏族谱名录编修截止之时,因此他的名字赶上了入谱的末班车。为表庆贺,长辈们给他取了个乳名“谱庆”。参加红军后,登记的人把他的名字写成了锡联,他年纪小又不识字,当然弄不清“廉”与“联”的区别,后来有了文化,也没有去考究,便将错就错,一直以锡联为名。陈锡联的母亲雷敏是黄安庙咀湾附近的雷家洼村人,生于1886年11月18日。她嫁到陈家后,生育了两女、两儿,陈锡联排行老三。陈锡联的父…  相似文献   

19.
近读《党史纵横》第5期所发张伯驹先生遗作《也算奇缘》,朴实、幽默、感人,道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的苦辣酸甜,深情地表达了一位文人与一位元帅心心相印的友谊,十分感人.只是张先生在文章中没有提到当年他所写的敬悼陈毅元帅挽联的原文.此联在追悼会上受到毛主席赞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得见此联.即送贵刊,权当一个小小的补遗.  相似文献   

20.
高凌云 《党史博采》2001,(11):31-33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1895年生.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后被吸收为同盟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革命军,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他积极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担任黄埔军校的筹备委员.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他指责蒋之所为,遭到拘禁,后被调离黄埔军校,任潮州军分校教育长.他忠实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支持农民运动,是当时武汉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辞职离开武汉.并组织力量策动反蒋.1931年8月于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旋即押解南京,11月29日被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