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唐山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仍被软禁的邓小平,不仅所住房屋遭到严重损害,身心也在承受着“四人帮”迫害所带来的精神折磨 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领导中华民族振兴的又一位伟人,他也是经受政治磨难最多的人。 1976 年伊始,周恩来总理逝世。初春,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四人帮”乘机诬陷邓小平,伟大的“四五”运动,当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再次被“打倒”了。从此,他失去了人身自由,在北京东交民巷 17号被监禁起来。 唐山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 意。”邓的子女们接到搬回宽街家 …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君不见苍天垂泪亿众悲,江河呜咽群山泣!时隔21年,万里神州又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世纪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邓小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世纪伟人。他的生命伴着20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足迹踏著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名字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人民象铭记毛泽东那样铭记着邓小  相似文献   

3.
正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江西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革命老区的红色大地,曾是他施展雄才大略的沃土,也是他两次经受政治磨难的见证。赣南的青山绿水留下了他为中国革命不懈奋斗的足迹;望城岗的乡间小道凝聚着他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沉重思考;巍峨庐山有幸目睹了他政治家的风采;井冈儿女亲耳聆听了他语重心长地教诲。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江西人民感激邓小平同志,江西的山山水水将永远传颂这位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4.
卢奇 《新湘评论》2014,(16):42-43
同是四川人、1.66米的身高、与伟人酷似的容貌,这绝不是卢奇扮演邓小平的全部优势;多年数十次演出伟人所积累的经验与气质,众多奖项和无数观众的认可,也不算是卢奇的全部成绩;真正让他得到"神州第一邓小平"称号的,是因为他得到了邓小平家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裴华 《党史纵横》2004,(7):20-21
曾被日本人民誉为"渔民宰相"的铃木善幸与邓小平进行了三次会谈,每一次,铃木的身份都有所不同,然而,他与伟人邓小平的交谈内容却一次次深入,为中日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前往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虽然已经谢世而去,但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辽宁人民特别怀念他。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辽宁的发展特别关注。他生前曾几次到辽宁视察指导工作,在辽河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而今我们追忆伟人的亲切关怀,重温伟人的谆谆教诲,一定要更加信心百倍地为重振辽宁雄风而顽强拼搏。一、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早在1977年9月13日,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才一个多月,就在访朝归国返京途中,特意在本溪市短暂停留,接见了辽宁的部分干部。谈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王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从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角度,大跨度地观照了百年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巨变,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了这三次历史巨变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的关系。这就是:历史造就了伟人,伟人又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当我们以后人的眼光审视中国百年来的三个伟人与三次历史巨变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三个伟人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邓小平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方面,经过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努力,已有相当丰厚的成果。近读由孙占元主编的《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贡献》一书,感到该书以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相互贯通的视角作进一步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第一,该书的谋篇构思较为新颖,较充分地展现了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内蕴。该书通过导言,以简炼的文笔概述了邓小平的世纪伟人风采和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精湛运思。该书十六章的内容编排,首先突出了邓小平自喻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厚爱的思想情感;接着从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概述了他…  相似文献   

10.
从十五大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指出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五大报告回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指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到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共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使我们更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怀念他睿智果断的政治家、外交家风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传奇经历,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独一无二。作为伟人,他一生的建树很多,誉满华夏和全球。特别是他第三次复出以后,抓紧生命的最后20年,力挽狂澜,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两个凡事”,维护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他把中国引领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创立了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又一伟大理论——邓小平理论。然而,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伟人莫过于邓小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小平逝去不久,他的业绩和精神还正在被及现代的人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介绍伟人时不像从前受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伟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往往讳莫如深,至于伟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更是从不顾及。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伟人英勇无畏的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伟人的主要人格和品性,也的确是我们认识伟人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些不过是伟人作为人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但并不是伟人的全部,仅仅认识这…  相似文献   

14.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就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一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他没有直接返京,而是在东北三省停留了约一个星期。他先后视察了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发表了5次重要谈话。这就是邓小平著名的东北谈话。其后他在经停唐山和天津时的讲话,也体现了东北谈话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北京景山学校教学楼一楼的大厅中央,一座邓小平铜像醒目矗立,向人昭示着:世纪伟人邓小平与景山学校有着割不断的一段情缘。邓小平一生中应人之约所作题词、赠言很多,但在他的文选里只收录了两个题词,其中一个就是1983年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众所周知,邓小平高度重视教育,他关于这方面的讲话很多,但最著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的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辽宁人民由衷地怀念这位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这不仅因为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构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更是由于他非常关注被誉为共和国工业摇篮的辽宁。邓小平1955年11月至1990年6月间,曾经12次来辽宁,多次深入到沈阳、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去世五周年。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回眸中国的百年沧桑,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江泽民同志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民的心声。邓小平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深刻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伟人。他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一生“三落三起”,坎坷曲折,但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忍。邓小平在治党、治政、治军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非凡魅力,为海内外广泛称道。这是一本专门介绍、解读邓小平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书,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现将此书节选连载。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文汇》2014,(10):32-36
正邓小平是颇具独特思想和个性的一代伟人。单就握手而言,邓小平就有5个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和1975年,他分别开过3次"不握手会议";1989年,中苏高层会晤时,身为外交战略家的他理性而有分寸地表示"只握手,不拥抱";1992年南巡期间,他却又主动提出要和年轻人握一握手,他认为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战争年代打了胜仗,上级开会常常会以握手表示祝贺和褒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