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行政诉讼被告无论是对于原告的起诉行为,还是对于人民法院的受理审查活动,都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经复议的案件,无论复议机关是否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均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活动。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其地位与诉前相比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不再是以管理者和支配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与原告诉讼地位完全平等的一方当事人出现在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行政诉讼证据举证时限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现行的行政诉讼证据举证时限规定上的缺陷及其完善办法.  相似文献   

4.
私人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司法机关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在实践中,私人取证的现象大量存在,但同时也存在私人在取证过程中侵犯被取证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关于私人不法取得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有不应排除说、法律程序一元说、法益权衡理论等理论学说,而法益权衡理论更为合理。根据法益权衡理论,建立私人不法取得证据分类排除机制,切实保障被取证者的合法权益、被告人不受不当定罪的权利和国家追诉利益。  相似文献   

5.
学校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作为原告起诉学校的教育纠纷日益普遍和突出 ,但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属性在理论界和司法部门并不明朗。本文认为 ,学校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 ,而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民事主体。对学校法律地位的正确界定 ,不仅对于司法实践部门具有重大价值 ,而且有利于教育法治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6.
会计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论的一种,是诉讼证据之一。它是有会计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专业职称的人,被指定或接受聘请后,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对提供的帐册、手续进行鉴别、分析、判断而得出的结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愈来愈多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需要进行会计鉴定,而会计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以及对会计鉴定结论证据效力的确认,对案件的及时、正确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法医鉴定、书法鉴定、痕迹鉴定一样,会计鉴定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它要求鉴定人不仅叙述根据帐册、手续等材料所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还必须在分析研究这些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DNA鉴定在刑事诉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成功的案例令人们心悦诚服,但一些失败的案例也令人震惊,有必要理性思考DNA鉴定的相关问题。提高DNA鉴定的证据效力,关键是如何保障司法人员科学运用DNA鉴定技术,并在诉讼中正确应用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标准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目前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认以行政主体为标准,这一规则给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以行使权力时的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为标准,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目标,则非行政组织、行政机关的内部组织、行政人等都可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相应组织除了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外,行政诉讼后果则转继到行政诉讼被告所归属的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由国家来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一直是困扰行政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错误地把行政主体资格作为认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条件。事实上,从便于诉讼的角度出发,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规则完全可以简单化。值此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之际,参照世界各国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制度,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范式,对于正确发挥行政诉讼的应有功效,理顺行政组织法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行政管理的相对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管理关系,其对学生作出的惩戒行为,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对外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学生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将高等学校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为高等学校不具有行政法律意义上的可诉性,故高等院校作为行政诉讼法之被告不适格。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诉讼中,书证应当提交原件。但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交书证复制件的情况十分常见。由于我国法律关于书证复制件证据效力问题规定得不明确,导致司法操作上存有歧义。对此,我国立法上应当借鉴大陆法系对书证复制件严格限制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吸收英美法系判断、取舍书证复制件证据效力的具体规则和便于实务操作的立法技术;司法实务上应当在书证复制件与原件内容相同的限度内或没有反证足以反驳的特定条件下,认定该书证复制件有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诉讼中 ,由于法律规定的证据规则与其他法律有所不同 ,因而产生了有关证据及其收集的相关问题。为保证正确审理行政案件 ,有效运作证据 ,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行政诉讼的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与相关问题的比较 ,行政诉讼中收集证据的原则 ,收集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行政案件的审判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源于刑事诉讼的一项证据规则,但是其在行政诉讼领域则缺少相应的研究。本文主要就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如何界定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研究非法证据的含义和行政诉讼取证的特殊性入手,剖析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以期更准确地把握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规则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脑网络通讯已经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通讯手段被大量运用于市场交易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这些现代化通讯手段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电子邮件(E-mail)在给人们带来快捷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本身的一些弱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可以体现为电子邮件(第11条)及一系列实际案件的发生,一个新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电子邮件是否可以作为定案证据?其证据地位和证据效力如何认定?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5.
“谁行为,谁被告”是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谁主体,谁被告”的完善,是人权理念的提升、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文章从规则的宪政基础、现实基础等方面来探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谁行为,谁被告”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论卧底警察取得证据的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底警察是侦破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等案件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在打击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等复杂犯罪时,都不约而同地赋予侦查机关使用卧底警察的权利。我国有关卧底警察的法规过于原则化、简单化,在司法实践中很难适用。在有限度地承认卧底警察的合法性已成为国际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也应该将卧底警察立法化。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中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现行规范并未明确程序违法的严重程度如何界定。考察现有案例,发现法院在判定是否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时,首先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中收集证据的程序规定作初步判断,并结合程序违法是否导致证据实质真实性的欠缺得出结论;在未有明确的法定程序规定时,参考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取证原则作为判断基准。在目前立法模式下宜增加例外适用规则,即在排除适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前提下,亦承认存在例外采用情形,以缓和实务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证据效力是公证的基本效力之一,也被视为公证与私证的主要区别。公证的证据效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证证明的内容属于司法认知的范畴;二是从证据材料的优先性来看,经过公证的书证证明力大于一般的书证。公证的公信力是公证证据效力的渊源,而相关法律规定也为这种公信力提供了保障。公证证据在诉讼证明中可以成为书证,经过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属于可予认知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具有初步可信的证明效力,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辩驳和推翻的。目前,公证证据在我国仅适用于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应受到限制,一般不宜成为司法认知的对象、不能直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之合同待定的规定与《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看似无甚关联的条款却引发了实践中不可协调的逻辑矛盾。作为无权处分合同之善意取得之转让合同,依据《合同法》第51条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无效的命运,此时受让人却依《物权法》第106条中善意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换言之,善意取得之标的物受让人自取得标的物之日起就丧失了向受让人(无权处分人)之质量瑕疵担保责任等一系列合同违约责任的追索权。  相似文献   

20.
不同诉讼领域的非法证据有共性也有个性。行政诉讼证据作为一种复查证据 ,与刑事、民事诉讼证据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按广义与狭义层面的划分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应界定为广义的理解 ;根据“非法”性的不同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另外 ,“毒树之果”证据 ,“警察圈套”取得的证据 ,以及通过其它秘密手段获取的证据 ,在行政诉讼领域原则上均应视为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