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十年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国家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长,1987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由3482亿元增加到11049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增长了1.28倍,平均每年增长9.4%,很明显地比1953年到1978年前26年平均每年增长6%的速度高出许多。国民收入按可比价值计算,也增长1.2倍,每年增长9%,高于前26年平均每年增长6%的速度,财政收入增长了1.1倍,平均每年增长8.6%,高于前26年平均每年增加7.4%的速度,从1979年到1987年,建成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改建的项目,在30万个以上,新增固定资产8000多亿元,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后劲和基础。农业结束了长期增长缓慢的局面,1978年到1987年,农业总产值由1397亿元增加到4676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增加了76.8%,平均每年增加6.5%,很明显地超过了前26年2.6%的速度,现在,我们的粮食、棉花、油料、糖的生产能够满足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
据测算,目前我国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每年还以600万的数量递增。如果中国人口峰值是在2035年左右,那么还将总计新增1.8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今后30年中国将有3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  相似文献   

3.
199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已达335.51万人,离2000年400万人口的发展战略目标尚差64.49万人。如按此目标执行,则今后六年内每年必须控制人口增幅在2.97%之内,即将由近年的年增长量35万人控制在年增10万人以内(含四万出生人口),即劳动力投入要压缩在每年仅增加6万人的幅度才能确保这期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非常严峻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一、十五年来深圳人口发展与作用前十五年深圳的发展表明,占总人口87.8%机械增长的迁移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显著的。尤其是劳动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据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投…  相似文献   

4.
一、我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人员膨胀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职工人数以超常速度大幅度增长。至1986年底,全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单位职工已达25万人,比1978年的12.3万人增长1倍多,平均每年增长9.3%。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人数增长的势头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仅全民所有制机关、团体单位中的职工人数就达245729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比年初增加1632人,增长0.7%。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向市场经 济转轨,我国城镇住房问题将会愈益突出。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将流向城镇。除了目前已经流动的1亿农民工之外,现在仍在从事农业的5亿农民,今后每年至少转移1000万人到非农产业上,估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5—16亿时,在9亿劳动力中,农  相似文献   

7.
多少粮食才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俊 《瞭望》2005,(27)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考虑到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会明显放慢。即使到了2030年人口高峰期,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也就在400公斤左右。这一数值可以作为国家调控粮食安全的基本参考线。从口粮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仍将处干净增长状态。若按7‰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2002年为6.45‰),今后每年新增人口约  相似文献   

8.
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及转移前景(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供给由于生育率下降的滞后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会有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年一1989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加142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4%。1990—1998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长量下降到835万人,年均增长率则下降到147%。劳动适龄人口只是潜在的劳动力供给,实际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参与李。199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为82%。农村由于教育落后,参与率一般在90%。按这样的参与车计算,90年代…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1978年全国电视机总量为304万台,1980年为902万台,以后每年以1000万到2000万台的速度增长;1990年底全国共有电视机1.85亿台,平均每百人拥有16.2台,是1978年的61倍。据1989年的统计,当我国电视机每百人拥有量为10.7台时,泰国、土耳其、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7,(4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材料,1979—1986年八年中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均翻了一番多,平均每年增长9.2%和10.1%,均超过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每年增长6%和8.2%的速度;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加385亿元,比前26年平均增长了近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211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2238亿元,增长9.6倍;八年中,城乡  相似文献   

11.
上海,这个1200万人口的大都市正面对着一个反差颇大的浪费现象:一方面花费数百万美元进口化肥,一方面每天7000多吨宝贵的有机肥——人粪排入东海。 这一反差的经济“底色”是,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上海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农民对土地经营的兴趣逐渐减弱,省事方便的化肥迅速替代传统的人粪肥。至1985年,上海农村已基本不用人粪肥,化肥需求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今年估计将达80万吨。短短几年,平均每亩地的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终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打破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首先,农业生产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在1959年至1978年的20年间,我国粮食平均每年增长50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万吨。然而,在1978年至1983年这五年间,粮食平均每年增长1,65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长近50万吨。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粮食在1982年比上年增长2,950万吨的基础上,1983年又增产了3,279万吨,增长9.2%,提前两年超过“六五”  相似文献   

13.
过多过快增长的人口.使河南人民迈向小康的路程显得漫长,就业难、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等等,仍是政府亟需破解的一道道难题。 作 为目前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河南省去年底总人口已达 9387万人,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7.5个河南人。尽管70年代以来,河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二十多年间共少出生2000多万人,为家庭和国家节省8000多亿的抚养费,人口增长已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我国新增4亿人口中,分布在河南的将近3000万,现在仍以每年净增7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 背负着…  相似文献   

14.
再就业工程,是经济发展工程,是社会稳定工程。这项工程,是艰巨的、持久的。因为在实施这一工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1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排挤下岗职工再就业从现在起到2010年前后,我国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专家估算,按国内口径计算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62—65%的高水平上,并呈上升之势。有关单位预测,从1996年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将净增15亿左右。2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九五”期间,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为8%,这个增速,远低于“八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动力资源日益丰富,我国的失业人口已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净增劳动力1680多万,虽然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全国城乡净增就业岗位平均每年达1320多万个,也不足以吸纳丰富的就业劳动力资源。据劳动部统计,1994年末城镇登记...  相似文献   

16.
在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失控稍受抑制之后,1984、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再次急剧膨胀.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协调发展、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严重困扰.198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1983年增长33.9%,1985年又比1984年增长35%.①就全民所有制企业来说,两年的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1.58%和41.41%),是“五五”期间平均递增速度6.80%的4.62倍,是“六五”前三年平均递增速度9.58%的3.34倍.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膨胀,破坏了国家财政、信贷、外汇收支平衡,造成物资供应紧张,货币发行迅猛增加,物价上升幅度较大,为改革向纵深发展潜伏了不稳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与担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源 《瞭望》2003,(12)
中国的劳动力有7.4亿,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3亿。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2亿。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3000万左右,这是按每年人均收入625元的标准计算的。如果标准再增加200元,农村贫困人口就是9000万。中国东西部差距很大,沿海五六个省市GDP超过全国GDP总值的50%。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本文仅就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增长很快,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三年,农业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5,713人,平均每年增长2%。在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相对减少。若按一九五二年的每个劳动力负担11.6亩播种面积计算,现在要剩余1.56亿农业劳动力。毫无疑问,随着农村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过去八年城镇就业的成就 (一)8年安排6243万人就业。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中,全国城镇新就业的人员共达6243万人,约占全国城镇现有全部在业人员的47%。平均每年安置780万人。其中1979、1980年两年安置1800余万人,“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安置3640万人,1936年安置791万人。城镇待业率从1979年的5.9%下降到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徘徊的困扰中,地处冀中平原的藁城县粮食却连年增长。这个有着83万亩耕地、64万人口的平原县,从1980年以来,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6.7%,去年总产达到4.47亿公斤,亩产744公斤,每年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1亿公斤,分别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