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去年下半年我和老伴在美国探亲期间,儿媳怕我们寂寞,替我们报名参加了为迎接美国最大的中文学校将于年底举行的华夏合唱节而筹建的华夏南部分校合唱团.通过排练、演出和与许许多多华人的接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促使我把参加合唱节的前前后后写出来,让广大读者也能从中领略他们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2.
据2002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美国华人有270万.在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华人教师,据1998年统计,在美国各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华人教授已达4000多人,其中不少人成就显著.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大陆留学美国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大约有6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大部分攻读硕士以上学位,覆盖各学科专业,华人留学生向来以基础扎实、勤奋刻苦著称,被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所看中,从事教育科研自然是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6)
正许多华人虽然生活在美国这个社会,但实际上只生活在美国现代文明的物质层面,对美国政治操作非常疏离,加上华人内部不够团结,华裔无法形成共同的声音,影响美国政治。对于大多数美国白人,美国梦的定义很简单:有一栋遮风挡雨的小屋,有一个休闲烧烤的后院。华人新移民把这个定义延伸了,不光要有好房子,还要有光宗耀祖的孩子。华人中年新生代移民,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南风窗》2016,(23)
正《驱逐: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美】琼·菲尔泽著何道宽译花城出版社2016年8月版19世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过后,大量华工分流到林场、农场和牧场。经济危机到来时,吃苦耐劳的华人成为替罪羊,遭受种族主义者、欧洲移民的共同打击。排华风暴接踵而至,席卷整个加利福尼亚。本书作者经过多番现场踏勘和历史钩沉,将暴民的狂热,美国法律的摇摆,华人商会、华工、华人女性的抗争逐一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5.
孙逊 《台湾研究》2005,(2):44-48
众所周知,华侨华人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华侨华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力相较于其它族裔并不明显,一直扮演“旁观者”(bystander)角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开始突显,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国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各个领域都是即时的参与者。但是这种因素的推动力表现为多维度、多层面和多样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本文拟围绕台湾问题全面分析探究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8)
正对华人来说,参加政治选举活动是最快、最省钱、最有效的进入美国主流的方式。从人口比例看,美国国会应该有10位华裔议员而不仅是现在的3位。被判二级过失杀人罪名成立的前纽约华裔警员梁彼得3月23日获得检察官较轻量刑的建议,被大部分美国华人社区认为是他们上街维权、抗争的结果。这样规模的族裔动员,在往常华人圈里难得一见。而在2016大选年里,勇于走出来竞争公职的华人也达到了50多位,目标职位从国会众议员、副州长、州议员、市长到县学区委员等。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 Identi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8.
自1872年大清翰林陈兰彬与容闳率120名平均年龄12.5岁的幼童远赴美国学习之后百多年来,200万华人移民已成为美国这片新大陆上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纽约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一向是新移民们最为向往的地方。近年来,活跃在华尔街的华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这片风起云涌、竞争激烈的土地站稳脚跟,成为华尔街备受瞩目的新星。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社会就所谓“中国窃取美国W88核子弹头秘密”搞得沸沸扬扬,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对此问题作出强烈的反应,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田长霖等华人精英,毅然站出来慷慨陈词,并致函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声援被陷害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6日,华人社会犯罪学研究会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希尔顿酒店举行了新一届年会,总结和展望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张春 《国际展望》2011,(4):60-72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平外交、开放外交和独立外交,并且很好地把握了物质利益与普世价值的平衡,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平衡,更侧重物质利益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与更侧重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边外交的平衡。中国传统外交的这一不断发展,既使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为中国传统外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Generously offering loans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China has recently brought them to Eastern Europe, namely to Belarus. By reviewing relevant development literature and using Belarus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n China’s emergence as a source of investment and aid. It addresses four concerns: the tools used by China,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proactive investing behavi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a recipient country, and the conditionality attached.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Chinese export credits resolve a latent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by transferring Chinese businesses abroad. Meanwhile, the borrowers have to deal with extra costs, for instance, high expenses to maintain final facilities or the cost of Chinese labor adaptation. In Belarus, the situation is exacerbated by the language barrier and a general anxiety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lack of experience with foreigners.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我国民营经济不是传统的私营经济,而是建设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经济体;它具有很强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与国有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包括发展民营经济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The return of the Middle Kingdom to the center stage of histor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geo‐civilizaitonal development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rise raises anew the great question, thought settled after the Cold War, of what system of governance will stand on the right or wrong side of history. In this section the leading ideologists of the China model and its “peaceful rise” appear alongside the fiercest critics of China's way.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
The United States accuses China of subsidizing its entire export economy through artificially undervaluing its currency. China accuses the United States of fiscal profligacy while flooding the world with easy credit to keep its economy afloat. This dispute reflects the reality that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are built on opposite dynamics of production and savings vs. consumerism and debt. In Europe, the wages of unsustainable debt that financed the welfare state have also come due. Rebalanc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fixing exchange or interest rates and extending the retirement age. It must also involve a recalibration of democracy in both East and West. Two Nobel economists, the Greek prime minister, a ranking Chinese economist and the former chief economist of the IMF address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