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欧各国中,波兰是第一个推翻现实社会主义并最先宣布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自1990年1月起贯彻著名的“休克疗法”纲领两年多来,波兰正在步履蹒跚地向市场经济过渡。截至目前,波兰已全面放开物价,大幅度削减财政补贴,政府设置了所有制改造部,推行国营企业私有化,包括“小私有化”和“全面私有化”,取消了中央计划,把中央计划署的职能改变为经济预测性。改革了税收制度,建立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银行体制,如信贷制度和开办证券交易所,把兹罗提变成国内可兑换货币,消灭了外汇的黑市交易。对外,一方面寻求西方  相似文献   

2.
东欧国家(含俄罗斯,下同)理论界近几年通过对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比较研充后得出结论: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东欧国家的政府均采纳了这一表述,并积极制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公众一般也都接受了这种表述,意识到除了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外,别无选择。一、对市场经济概念的主要表述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总方针是“一稳三化”,即稳定经济、实行所有制的非国有化  相似文献   

3.
在东欧国家中匈牙利是在实现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进展得比较快的国家。特别在所有制改造、放开价格和对外贸易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 一、实行私有化进程及特点 为了实行私有化匈牙利首先完善了私有化的立法,如颁布了企业经营活动法、税收制度法、破产法。早在1990年大选以前匈牙利就为改变所有制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私有化的各种法律观点在相当长时间内已成为立法机构注意的问题并成为立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作为条件,但通货膨胀却是一个影响东欧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严重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东欧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甚至恶性的通货膨胀。南斯拉夫在整个80年代就有9年通货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前苏联是在确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目标后,为了使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轨道,才提出私有化的。笔者认为,这种把向市场经济过渡与私有化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似乎过于简单。 一方面,私有化是前苏联所有制改革理论发展的最终结果,不应割断私有化与所有制改革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来谈论私有化与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改革的成就在决定性程度上依从于我们的干部多么迅速和多么深刻地领会变革的必要性,多么创造性地和目标坚完地把党的路线贯彻到生活中去。”戈尔巴乔夫的这段话充分反映了他对干部问题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成败确实决定于干部,决定于干部对改革路线的贯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调兵遣将,从中央到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撤换了大批中上层干部,其目的就是要排除阻力,选拔“目标坚完地”贯彻改革路线的干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戈尔巴乔夫的干部路线渐趋成  相似文献   

7.
2.向市场经济转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无疑直接导源于旧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在此框架中所作的有限市场取向改革的失败。但是,如同任何一种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还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和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众以及政府认识上的根本性变化。倘若我们对东欧社会内部进行较贴近的考察,就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向市场经济转轨实际上是东欧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8.
引言:研究的意义 东欧国家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程已持续了近四年时间。转轨的根本问题已不再是要不要转轨,而在于如何进一步推进转轨工作并最终实现建立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转轨的社会代价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尤其是转轨的实际进程遇到了超乎想象的困难甚至不时陷入困境,因而需要当局重新审视和调整甚至改变原先设定的转轨方案和实施措施,当此之际,关于转轨的必要性问题便不时被一些人提出来,寻求所谓“第三条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加强对东南亚新的外交攻势,力图改善同东盟的关系。但未有重大突破。苏联外交策略的改变只是为了适应在新形势下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需要。机会主义和扩張主义仍然是苏联政策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89年苏联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和精神领域方面,苏联初步摆脱了僵化、停滞状态。社会上出现关心改革、议论改革的朝气蓬勃的局面。在某种意义上说,意识形态的改革超过了经济改革。几年来在活跃社会智力和精神生活方面,在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方面,苏共采取了几项引人注目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福罗斯海角(位于黑海边的克里米亚)一座别墅休养。 8月19日前,戈尔巴乔夫预订了返莫斯科的飞机。但在该日下午两点半,从莫斯科传来个消息,说预订的总统的大型专机不来接戈尔巴乔夫了。此后,防空司令马尔采夫中将封锁了福罗斯海角的机场跑道。他同杰尼索夫中将对戈尔巴乔夫及他周围的许多人实行了强制隔离。3点10分,马尔采夫发出口头命令。命令说,发现戈尔巴乔夫周围的人中有人试图闯入总统处,如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把所有企图闯入的人全扣留起来,并送交克格勃机关。试图闯入总统那里的有他的助手之一沙赫纳扎罗夫。沙赫纳扎罗夫当时与他的家里人在离福罗斯邻近的“南方”疗养所疗养,根  相似文献   

12.
说戈尔巴乔夫是“制度内”的改革者指的是,他在现有政治文化范围内工作,通过现行的制度逐渐进行变革。他的变革想法是用马列主义言词来表达的。然而,他的思想是受马克思早期关于社会主义想法的影响,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自由必须与团结一致相协调;必须超越个人自我发展和集体公益所强加的制约之间的矛盾。这一点,苏联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几乎完全忽略了。戈尔巴乔夫似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这种社会主义与长期激励苏联社会的共产主义不一致,而且与共产党统治的依据也不一致。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摆脱了共产主义精神气质和目的论,认为共产主义造成的破坏后果如此巨大,以致必须  相似文献   

13.
虽然莫斯科无疑要东欧伙伴服从于它,但现实有所不同。各盟友对莫斯科的领导态度极不相同,而苏本身在处理与东欧关系方面显示灵活性。1985年8月苏著名政治评论员尼古拉·谢希林提出各社会主义国家有它自己的特殊民族利益,不会因仅仅建立了社会主义一夜之间就消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1989年,被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心脏”的东欧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波兰组成战后第一个非共产党人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匈牙利更改党名国名实行多党制;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主要领导纷纷下台甚至被开除出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特别军事法庭把齐奥塞斯库夫妇送上断头台;这些国家几乎都表示要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联的整个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在略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对这些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征和意义作一简要的分析与评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其上台不到一个半月后的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了题为“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有关筹备和举行代表大会的任务”的长篇报告。这个报告全面阐述了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首次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描述了这一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不仅如此,在这一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还耐人寻味地既“重申党的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和随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制订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已是苏联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世界历史上,他在20世纪的政治家中赢得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他着手的改革将改变苏联的性质。由于戈尔巴乔夫的积极主动,才克服了国际关系中的所有障碍并使之和谐。改革世界政治的第一步必然是苏联国内外政策的转轨。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意图当然不是想改变世界的事态,而是将其国家从危机中拉出。他知道,要使苏联摆脱危机,必须在国际关系中摆脱对用制造军事紧张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迷恋。这一认识使他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苏联在世界中若要保持其地位,一定要修改其落后的政治制度并使经济有效运转;二是改善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以保证苏联内部发展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戈尔巴乔夫的思维早在年青时期就已形成,它推动他把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18.
19.
即使在剧变后的今天,波兰的农业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领域所拥有的人口至今仍占全国总人口自40%左右。而且,随着中央计划体制的崩溃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带来的失业者队伍首先为农业领域所吸纳,其人口呈不断加大之势。由于农业土地占全国国土的60%,可以说波兰基本是个农业国。因此,加强农业,对于谋求利用资源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振兴、力求国民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波兰至关重要。应当说,农业的作用在波兰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是个关键问题。那么,波兰的农业经济究竟有什么特征?1989年后究竟有什么变化?今后的农业经济走向如何……都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