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对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突破了现实社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结合形成的网络文化,能够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网络伦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政府旧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正在试图寻找多种有效途径来克服政府单一治理社会的不足,其中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人们寄予厚望的一个关注点。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出发,对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及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的界定、发展的必然性、道德失范的表现与伦理对策做了一定的介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探讨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了在网络社会应遵循的特有的网络伦理,网络主体在网络世界中也有相应的权利和尽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范梦衍 《法制与社会》2013,(20):180-18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引发的各类网络伦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从当前中国网络社会存在的伦理问题出发,着眼于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分析了网络社会保护个人隐私不力的原因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还网络世界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余雪皎  尹松波 《法制与社会》2010,(6):176-176,179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不仅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还要面对信息全球化。人们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生活,它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新的网络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广受争议的"人肉搜索",它究竟是维护了社会正义还是侵犯了他人隐私,无论是在道德、法律,还是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所以,本文力求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论述它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6.
关铎 《法制与社会》2013,(14):186-187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新型的传媒形态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传媒领域平分秋色,随着其应用的广泛化和信息传播的及时快速而成为沟通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工具。在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过程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呼吁合理的有中国特色的对政府具有监督功能的成型的市民社会的建立,而网络论坛在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建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网络论坛机制发展不完善,因网络伦理的缺失困境而导致的网络不合理干预政治、网络对公民隐私权及名誉等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认识网络在中国市民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及解决网络论坛自身所具有的伦理困境成为本文所探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由于网络的普及面之广而产生大量的问题,并对现实世界造成非常巨大的危害,网络引发了大量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基本上都是有悖于传统的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应该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网络社会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网络社会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大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等相应疏导对策,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容易诱发产生大学生人格的虚伪性、变异性、封闭性和迷失性.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与强大的交互性,为网络集群事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网络集群事件之一的人肉搜索,近年来呈现出井喷的现象。从“虐猫事件”到“史上最毒后妈”,从“辽宁女事件”到“周森锋事件”,一张张“网络追杀令”的背后是人肉搜索这种另类的网络互动方式。本文试从传播学、社会伦理学角度解读人肉搜索,并探讨它的实质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秦总根 《政法学刊》2007,24(5):115-119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和便捷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作案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给互联网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冲击,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弄清当前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公安机关提高侦查、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使互联网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志娟 《法制与社会》2011,(30):7+15-7,15
作为一个交叉性学科,法伦理学的作用与价值在法学与伦理学两门学科中互相渗透,交叉体现在法与社会道德伦理之间,这使得法伦理学这门交叉学科在我们时代体现着独特的意义。本文通过几个方面探讨分析法伦理学在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在《中外法学》上看到强世功先生的《法律共同体宣言》一文 (以下称强文 ) ,深为文章所饱含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批判精神所打动 ,抑制不住为中国的法治理想而兴奋。然而 ,兴奋之余 ,又似乎若有所思 ,回到了切切实实的中国社会中 ,特别是其文中所涉有关法律与道德关系以及对道德的批判 ,更引起了笔者对中国法学、伦理学 (因为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及中国法治之路的思考。一、法与伦理一致 :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结论西方的法治观念源远流长 ,这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伦理和法律进行了理性思考有密切的关系。那时的伦理贤哲们…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更具有伦理学意义,本文从消费伦理存在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的两个方面论述了消费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通过虚拟技术使人们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在线生存的基本样态。它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互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形式,形成了网络社会独特的时空观、权力观和人际观。中国当下坚持的集权主义、行为主义和国家主权的网络治理逻辑,正在受到技术的严峻挑战。网络技术逐步生成了一种网络自主空间,并形成了一套以技术编码和自治伦理为主的技术治理方式。技术治理方式区别于以国家为核心的法律治理方式,甚至在某些场合对法律治理方式产生制约。人们需要运用法律蕴含的价值和法律治理的有关手段,对技术治理进行有效归化。技术治理水平的提升,又为法律治理手段、边界和治理结构的调整提供动力和可持续的约束力。正确处理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之间的关系,形成二元共治结构,是提升中国网络治理水平和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网络伦理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构网络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水平,建立网络监督机制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坐标,它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也有网络运行的外部根源。  相似文献   

17.
实然与应然——法律伦理之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中的法律困境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泛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呼唤法律规范网络.法律本身却深陷网络之中。电子商务交易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心想事成,但网络消费纠纷解决却不轻松。网络技术让人们便捷地获得各种数字化信息,但却严重影响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人肉搜索”使人人都成了网络里的“福尔摩斯”.却给他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中的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健康内容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当难以技术性地防范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时,法律就成为必然和首选。这既是对法律的挑战,也是法律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在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观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道德主题以及思考重点的不同,因而在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上出现了相应的对立。本文以对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分析为基础,论证了二者应该达到一种"调和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健康伦理责任是健康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医学伦理要从个体健康转向共同健康,从医疗部门向社会延伸。每一层都是从道德责任延伸出的道德规范,这也是对抗疫精神的道德诠释。健康作为一种伦理意识,它要求人们一定要重视健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责任的建构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面对当前中国的现实,必须构建以全人类、国家责任为主导、政府责任为主干、个人责任为基础的多元化健康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