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别声明     
凡在本刊发表作品者,视为遵守以下约定:作者同意将该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本刊编辑部,本刊编辑部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上述权利使用费已包含在本刊所付一次性稿酬中。作者不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作品,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  相似文献   

2.
特别声明     
凡在本刊发表作品者,视为遵守以下约定:作者同意将该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本刊编辑部,本刊编辑部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上述权利使用费已包含在本刊所付一次性稿酬中。作者不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作品,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  相似文献   

3.
版权声明     
正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与本刊有关的著作权。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如无特殊声明,视为作者已同意将其作品著作权的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授予本刊编辑部,上述权利包括作品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代理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本刊编辑部关于上述权利的行使不再向作者支付报酬。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报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及其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高校学报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具有双重结构,即汇编作品著作权和版式设计权的有机结合。学报著作权的权利内容不同,其权利归属也不同。由于高校学报的特殊管理体制,学报整体性汇编作品著作权归于其主办高校;作为事实汇编人,学报编辑部编辑责任人员依法分享学报汇编作品的署名权;而学报的版式设计归于具有出版者资格的学报编辑部。高校学报的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相关的立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商品化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化权起源于美国,至今仍处于研究领域。商品化权应是一项权利主体将其拥有的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虚拟角色、真实人物及该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和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人格标识等自己或授权他人使用的权利。它应由著作权法和人格权法来保护。  相似文献   

6.
学报编辑及其编辑部依法享有自己的著作权。学报编辑以作者身份从事创作,对自己的作品理所当然地享有著作权;在对作者稿件进行了大幅度编辑加工,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也能形成编辑个人的著作权。学报编辑部汇编有关作品而出版,应当享有学报的整体著作权及专有使用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7.
文章属于“片论”,只是对表演者权的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如表演者的身份、表演非著作权作品是否享有表演者权以及表演盗版作品等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并论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表演者的权利与作者的权利存在竞合 ,法律应协调两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在实践中 ,表演者权利应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来确定其归属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翻译权等演绎权的定义中只表述了翻译行为等相应的演绎行为,而不包括对由此产生的演绎作品进行后续利用的行为。从国际通行做法上看,演绎权控制的行为包含使用由演绎行为而产生的演绎作品的行为。如果对演绎权的定义进行文义解释,将导致演绎权失去现实意义,且无法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12条相协调。因此,必须对演绎权的定义进行目的性扩张。为了避免这一定义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有必要从立法上完善演绎权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著作权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著作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著作权不同的是,权利人增加了一项新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它是权利人在网络上传播作品的权利。此外,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更好地平衡作者权利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美国法为例,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合理使用制度以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商品化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姓名、形象及创作的作品、角色、标志等通过商业性使用而取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的权利。目前我国还没有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有关权利通过《民法通则》的人格权或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予以保护,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我国应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这是由商品化权的本质决定的,有利于实现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也是市场行为规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字环境下,作者精神权利的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出现作者与作品使用者同化,甚至是数字技术与作者混同。与传统作品相比,数字作品精神权利客体具有虚拟性,其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数字作品更容易被改动且不留痕迹,作者声誉保护还具有跨境特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作者声誉,提高作者知名度,甚至是保护读者利益,促进作者精神权保护。针对数字作品制作技术和数字作品传播技术给作者精神权利带来的威胁,首先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数字作品权利管理信息,保护数字作品作者身份及数字作品的完整性;其次,法律层面则应明确作者精神权利的司法管辖选择、法律适用,可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因特网条约》、Trips协议等规定进行应对;最后,面对数字技术冲击,应贯彻作者精神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原则,既要保护作者精神权利,又要促进产品和信息的流动。  相似文献   

12.
试论贞操权     
贞操权是否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对贞操与贞操权、贞操权的内容、贞操权与配偶权、贞操权的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我国法律应当将贞操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股东权诉讼是指股东因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要求保护其股东权利的诉讼。除了典型的股东权诉讼之外,还有通过诉讼股东权、司法估价和股东资格诉讼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本文对上述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进行了研究,对正确处理特殊的股东权纠纷案件、保护股东的合法权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本体秩序要求法律应当具有完整性、确定性和一致性.我国现行著作人身权制度在权利的分类设计、权利的权能内容、权利的权能移转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有悖法律本体秩序要求的规定.重构著作人身权制度,需要将"署名权"改为"作者身份权",将"修改权"所含内容并入"保护作品完整权",增加"收回权",同时应细化著作权权能的内容,并禁止作者身份权、收回权的移转,允许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中部分权能内容的移转.  相似文献   

15.
商品化权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权利类型.国际组织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商品化权,有关权利只能通过《民法通则》中的人格权相关规定或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予以保护。但按照上述保护方法和途径只是保护商品化权的某个侧面,在保护范围争强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目前没有明确立法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现有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来逐渐实现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刊发的文章,内容及观点均由文章署名作者自负文责,不代表本编辑部意见。本刊保有对来稿的编辑修改权,若不同意编辑修改,来稿时请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在论文发表后由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费中已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著作权使用费及论文的稿酬。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17.
在律师权利体系中,具体执业权与执业保障权是律师权利的基本分类方式;具体执业权利就其来源,又可细化为固有权和代理权。固有性辩护权包括证据调查权、会见通信权、阅卷权和在场权。基于此,在立法规制方面,《律师法》规范律师权利的重点在于执业保障权;《刑事诉讼法》则侧重于具体执业权,一方面增加规定概括性的代理权,另一方面完善辩护律师的固有性辩护权。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公布引发了阅卷权制度中关于辩方是否有义务将其获取的无罪证据告知控方问题的讨论。我国现阶段应以完善辩护律师的单向阅卷权、不给辩方施加证据告知义务为宜,刑诉法修改中也应强化辩方权利、制约控方权力,以维系控辩平衡。  相似文献   

19.
新股优先认购权是基于股东的比例性利益而赋予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在各国的立法模式中,德国的相对固有权模式是平衡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典范。在相对固有权模式下,公司机关可以在普通新股发行中排除现有股东的优先认购权,但必须存在出于公司利益考虑的实质性理由。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相关稿酬不再另行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