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总理应苏联政府邀请,于4月23日至26日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对去年6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回访,是继去年5月16日邓小平主席和戈尔巴乔夫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握手、两国关系从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之后,在创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新时期方面迈出的又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伦敦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月7日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三次英国之行,也是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对英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戈尔巴乔夫此次英国之行受到欢迎的规格是空前的。分析家说,他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短,但访问目的则达到了。戈尔巴乔夫此行的目的很明显,为他由198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单方面裁军开始的“和平攻势”,打开欧洲突破口。 这次英国之行,是戈尔巴乔夫计划中今年对一系  相似文献   

3.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于4月16日至19日访问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首相曾四次访问过苏联,而苏联首脑却一次也没有访问日本。戈尔巴乔夫的东京之行,书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日本的访问。 苏联和日本都非常重视戈尔巴乔夫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了作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哈瓦那专电 在哈瓦那举行的77国集团第6次部长级会议,4月26日闭幕时通过了哈瓦那宣言,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强调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债权国与债务国对话以共同解决债务问题。与会代表还为今年7月将在日内瓦召开的第7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准备了一份表明发展中国家立场的文件。 有600名代表出席这次为期一周的会议,他们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5.
东京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于9月4日至7日访问日本,与日本外相中山太郎举行第十次定期磋商。谢瓦尔德纳泽此行主要是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日作准备,因此,其成果如何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谢瓦尔德纳泽访日的最大成果是确定了戈尔巴乔夫明年4月中旬访问日本的日期。早在一年多前,苏联方面就透露,戈尔巴乔夫本人有意出访日本。由于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4月9日至11日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他自1985年3月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这个华约盟国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同捷共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胡萨克举行了三次会谈,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表明,双方对访问结果是满意的。 戈尔巴乔夫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和加强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的双边关系。苏联近两年来所推行的改革对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东欧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盟国中引起的反应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波恩专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1月9日和10日对德国进行了工作访问,受到德方隆重、热情的接待。戈尔巴乔夫这次对德访问时间虽短,却反映了苏德关系在进一步发展。 戈尔巴乔夫是对统一后的德国进行访问的第一位外国元首。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睦邻、伙伴和合作总条约》,象征着两国关系将进入全面合作的时期。这项被称为奠定德苏未来关系基础的总条约共22条,有效期20年,期满后每次可续延5年。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8.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四月七日就苏美关系发表谈话以来,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苏美都作出了一些表示缓和的姿态,而在表态中又令人感到美苏缓和的进程仍然是艰难并且缓慢的。 戈尔巴乔夫在谈话中,强调改善苏美关系,对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持积极的态度,表示“需要在很  相似文献   

9.
巴黎专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0月28日和29日对法国进行了访问。在欧洲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和德国实现统一之时,苏联和法国这两个重要的欧洲国家全面加强合作关系,无疑将对今后欧洲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期间,苏法双方签订了为期10  相似文献   

10.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政治思维”,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和各国政治”家的思索。“新政治思维”的内容是什么,意图何在?这是人们所关心的。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作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认识有三个突出方面:一是对当代世界格局的重新认识,对战争、战争与革命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戈尔巴乔夫说,“在导弹核时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他认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的经济、政治关系已迅速发生变化;但甚至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变化是有限度的。戈尔巴乔夫更注重的是,使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科学化,而不是深刻改变马列主义。当然,  相似文献   

12.
东京专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于4月16日至19日访问了日本,在苏日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章。这次访问的结果表明,日苏关系有进展,也有难题。 这次访问的显著特点是:日方接待礼仪周到、隆重,规格很高,但双方在谈判中斗争尖锐,气氛紧张;在日方最关注的北方领土问题上,双方唇枪舌战,各不相让,为了避免会谈破裂,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在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专电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险中!”这句在卫国战争年代提出的口号今天重又出现在莫斯科的群众集会上,出现在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全会的文件和地方党代表会议的报告里。戈尔巴乔夫总统4月9日在联邦委员会会议上讲话时,一开始便严肃地指出,危险已降临苏联。 戈尔巴乔夫说,这指的是对苏联的国体、苏维埃联邦的危险,经济和国防能力崩溃的危险,政权机构、秩序和法制遭到破坏的危险。这关系到每个苏联人、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访美和消除中导条约的签署以及美苏首脑的广泛会谈,引起人们对美苏关系发展趋势的注意和猜测。 笔者以为,只有具体考察这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演变的历史,并尽可能全面分析目前影响它们关系的种种因素,才能大体看出其走势。  相似文献   

15.
贝尔格莱德专电 苏共中央总书记米·戈尔巴乔夫从3月14日至18日对南斯拉夫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期间重申尊重1955年贝尔格莱德宣言和1956年莫斯科声明指导两国两党关系的原则,公开宣布40年代末对南共领导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给南斯拉夫、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他对南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给予肯定和表示赞赏,从而打消了南斯拉夫人长期存在的疑虑,使两国政治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面对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带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新思维”。研究这些新的政治思维,可以使我们了解苏联外交的新动向,正确估计和认识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 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就其有关外交方面的“新思维”列述三点。 第一,在关于世界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世界大家庭”的观点。 战后以来,苏联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一直是“两极论”,即世界处于两大体系既斗争又统一的过程之中。根据这种论点,过去,苏联考虑的主要是对立方面,很少注意统一方面。现在,戈尔巴乔夫改变了这种片面性,他非常重视两大体系之间的统一和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7.
苏联粮食生产在经过连续7年的严重减产后,去年开始有了明显好转。接着、今年1月苏共中央又召开农业工作会议,讨论“在采用合理的农业组织和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紧急措施”。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1月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问题是苏在改革现阶段必须首先解决的“紧迫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再迟迟不解决这个问题了”。他强调,“要大胆、积极而务实地进行改革”。 苏联农业生产去年开始摆脱停滞局面,正是同改革密切相关的。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政,在4月  相似文献   

18.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6月7日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她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德国统一、欧洲前途和裁军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这是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近5年来的第七次会晤。 撒切尔夫人这次苏联之行,是在苏美首脑会晤后不几天进行的。访问前夕,她和戈尔巴乔夫又分别参  相似文献   

19.
钱亚梅 《理论导刊》2007,3(10):124-127
阅读了《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一书并查阅了一些有关戈氏改革的书刊资料后,笔者以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谓是飘渺的理想幻灭于沉重的现实,但是,如果不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地位持嘲弄讥讽、鄙夷和不屑的态度,那么,这些著作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咀嚼"苏联改革失败这一苦果必不可少的思想佐料。  相似文献   

20.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