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纪委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热播后,引发强烈反响。作为受访专家之一,清华大学教授程文浩在第二集中出镜,并表示"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取信于民"。近日,程文浩受访,揭秘出镜背后的故事。记者:什么时候接受的中央纪委专题片采访?事先做了哪些沟通?程文浩:今年6月中旬,央视工作人员联系我,告知有这样的拍摄计划,并预约了采访时间。受访也在6月,3人到我清华的办公室采访,过程很顺利,与电视台拍摄  相似文献   

2.
我有幸参加工会系统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有幸面对面地聆听疆内新闻界的各位资深老师、前辈给我们讲解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人物新闻的撰写,新闻图片及风光图片的拍摄技巧和要点等等,使我全新地、系统地了解新闻领域丰富的知识。在边学习边交流的过程中,也让我了解了《兵团工运》杂志开办的目的以及各类栏目的用稿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是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一次至今难以忘怀的采访。这次采访经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党报记者究竟应该如何认真对待手中所拥有的那种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言的权力。那是1998年夏天,我到莱阳市采访。这次采访的重点就是五龙河的严重污染问题。去之前,我曾接到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5.
周玉明 《党建》2014,(3):43-44
正一张报纸的命运与新闻记者的素质生死相依。记者的素质决定新闻价值的判断,是把它放大还是缩小?是把它当宝还是垃圾?我将43年新闻采访实践中所悟出的新闻记者的素质归纳为五点: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喷泉般的激情;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平则鸣的正义感;过硬的写作能力。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精神,才会有创造性。记者对事物、人物的好奇心,让记者在采访中能提出问题。说白了,记者的采访就是永远在提问。记者的水平在  相似文献   

6.
从事党员教育制片工作已经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党员教育专题片究竟要将镜头对准什么?如何拍摄才能履行好对基层党员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使命?在拍摄完《踏实这片土地》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7.
棱角刘道玉     
石破 《廉政瞭望》2010,(6):38-39
“我现在是个残疾人,我中风13年多了,右耳聋了,右手也不能写字了。”77岁的刘道玉让记者坐到他左侧沙发上,好对着他的左耳说话,“你们对我的采访是关门采访,这是我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相册中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1993年我在李淑一老人家里采访时拍摄的。照片中间的老人是杨开慧在湖南长沙的同学、好友李淑一,左边是李淑一的儿子柳晓昂,右边的是我。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李淑一的名字随着这首诗词为亿万人民所知。1993年,为拍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电视  相似文献   

9.
1998年11月,因为拍摄《永恒的雕像》这部反映江苏革命斗争史的专题片,我和摄制组的同志到北京去采访一些曾在江苏进行过革命斗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罗嘉 《当代党员》2014,(12):69-70
我是罗嘉,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我在华龙网。 我的工作是整天和相机、镜头打交道,用每一次闪光,讲述一个个故事,用每一个新闻故事温暖读者的心房,感动所有的感动! “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都说“有图有真相”,在我的理解里,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1.
云梅 《支部生活》2010,(8):53-54
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大理州委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联合创作拍摄的电影《村官普发兴》之后,好多天了,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曾先后两次采访过普发兴,在省级媒体最先采访报道过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专业报的新闻采写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在夹缝中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阳关道?这是从事多年《江南保健报》采访的笔者始终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笔者采写了一大批非事件性新闻,以突破综合性报纸以及网络媒体的重  相似文献   

13.
正"采访?直播?我没什么好说的,别来采访我!"有司机一把将话筒推开。"我当然接受处罚决定,怎么能不接受呢?但这车是老板的,我只是开车的,别来问我。"8月17日,下午1点20分,一场直播正式开始。"大家好,我是绵阳安州交警胡勇,站在我身旁的是绵阳电视台交通栏目的主持人刘璐璐,她将跟我一起直播今天的‘货运车辆双超整治行  相似文献   

14.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1999年7月2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现为孟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离休干部——刘思乐.老刘今年60岁,中等个儿.短平头,他虽两鬓染霜,但面溢红光,精神颇好.西安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他参加第8集的拍摄.  相似文献   

15.
孙静 《世纪桥》2006,(8):80-85
“我拍摄了许多独领风骚的文化名人,如曹禺、夏衍、艾青、韩素音、吴作人等。与被采访对象共思共想,努力沿着他们的情感脉络去展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形象。”——陆中秋  相似文献   

16.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4,(32):22-23
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纳入推进全省创新发展的"八大科技工程"之一。三年过去了,进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本刊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  相似文献   

18.
入门     
采访中,进进出出很多道门。若是县上,就是大院大门。若是单独的县上某部门,一般是铁门和传达室,外加几个老大爷,固化的形象。细细想来,似乎有那么几次“入门”让我印象较深。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27日是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60周年。我这个曾经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有幸在板门店目睹协定签字的前前后后,虽然60年过去了,但翻开我当年在朝鲜采访时记录的4本已经泛黄的采访本,那段特殊的战斗生活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再细想当初的许多细节,更感到而今朝鲜半岛纷争不断在那时就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0.
绥林的感动     
《奋斗》2017,(16)
正我被绥林感动,我又一次被绥林感动。究竟因为什么被绥棱林业局感动?先是想起2000年夏,我和凤凰卫视《穿越风沙线》摄制组第一次来到绥棱林业局,我采访过的林区老人、那些曾经豪迈的"喊山倒"的伐木工人都会伸出一双老茧叠老茧的手告诉我,不让砍树了我们怎么活?这是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国有林场的改革最艰难的时刻,林子保住了,林业工人怎么活?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林业世家,新中国成立之初,是林业工人的手托起了共和国的栋梁大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