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社会物质和文化基础,为人们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最大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也随之勃发、整合.邓小平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说,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和发展等问题.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的道德思想,对于推进改革实践、发展社会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道德建设思想针对改革开放新的社会环境,邓小平从崭新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取得的重要伦理学成果。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伦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判标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兼顾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合理分配思想,共同富裕的伦理憧憬,在“三个面向”中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等一系列思想,其中“以民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具体举措上,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对平均主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对干部搞特殊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章越松 《探索》2007,3(4):15-19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价值哲学向度看,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具有坚持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和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他们关于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的理论都是相同的,他们道德建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江泽民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道德建设的标准等方面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更具有时代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德治思想富有浓厚的传统意蕴:一是经世致用的理论品格,二是义利统一的伦理原则,三是"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四是"为政以德"的官德建设.邓小平德治思想的传统意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巷,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思想,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自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围绕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实质,中国社会发生了二次大争论。这两次大争论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1992年以来的思想大争论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呈现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思想争论与利益诉求的统一、多种声音表达和并存的统一等特征。坚持以人为本、辩证地"造势"、坚持实践评价是1992年以来的思想大争论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普法论断,如宪法宣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全民普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建设相统一,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相统一,媒体普法坚持依法监督与注重社会效果相统一。这标志着习近平的法治宣传教育思想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马永庆 《理论学刊》2004,1(10):49-5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阐发了比较系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道德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道德建设的物质动因 :发展社会生产力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总是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的。怎样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这是现时代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较为系统地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我国道德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重要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邓小平"德治"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德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适度发展”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邓小平关于“适度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保持稳定、把握机遇、坚持“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深化改革相统一的辩证思想,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和一般规律,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3.
肖光荣 《探索》2006,2(1):13-17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与我党执政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道德建设思想,阐明了执政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①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速度、效益与质量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讲究质量,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坚持高速度、高效益和高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期新闻宣传意见一、宣传报道要继续贯彻以下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党工作大局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建构原则及其辩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干文化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以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为特征。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不仅是完整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也是研究解决现实文化问题的需要。本文拟就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建构原则及其辩证思想作些探讨。 一、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建构原则。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政治原则。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所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在谈到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时,邓小平强调,“属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在于邓小平同志能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高度统一起来,去总结新经验,刨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立场。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  相似文献   

18.
经济伦理思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理论特征,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在我国当代的道德转型中,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建立在经济与道德统一的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基础,邓小平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综观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认为应该高度重视物质利益问题。人民至上是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的显著特点。兼顾与服从的统一是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邓小平指出 ,大力发展生产力 ,搞好经济建设是人民群众摆脱贫穷 ,获取物质利益的根本手段。“先富———后富———共富”是人民群众获取物质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