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默  海枫 《探索与争鸣》2006,(12):58-60
无可否认,刚开始的个人化写作具有革命性意义,但是当这种写作蔚然成风时,它逐渐脱离了个人的趣味,而演变成一个阶层的文学趣味,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霸权。回顾个人化写作的蜕变过程,我们发现,批判精神的丧失是个人化写作陷入窘境的根本原因。作家失去了信仰,失去了锐气,对生活没有切肤之痛,导致了创作的颓败。  相似文献   

2.
石磊 《思想战线》2006,32(3):75-79
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现实环境逐渐演变为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影像特征,“我靠虚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运用昆德拉的“意象形态”、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等理论,可以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公众把媒介环境的影像当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来把握,就会落入“托马斯公理”所预言的圈套之中,可能使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隐私(中国人过去称之为阴私)者,存与内心的秘密、不愿与人分享的人生经历或感受是也。说白了,隐私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心理负荷。事实上,无论一个人境界高低、人品高下,心理承受能力总是有限的。一旦超出某种极限,心理崩溃在所难免,宣泄因之成为一种“正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李胜清 《公安研究》2011,(12):87-87
李胜清在《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真正的个人化叙事是一种与公共历史叙事保持着辨证关系的开放性叙事方式。它的个人化表征实际上关联着深刻的公共问题意识。具体来说,它的公共身份性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个人主体的公共身份;个体叙事形式的公共原因;文学本身的公共领域性质。这三者共同规定了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性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德在批判用绝对之标准去界定一切差异将统一所有的话语的现代“元叙事”时曾宣明主张,所谓“元叙事”这一理论化的美学核心概念,作为黑格尔的美学思辩思维哲学的必然产物,以及自由解放的“宏大叙事”理论化结构空间,体现为人性的解放其实也是一种“宏大叙事”,这让人们在创作中崇尚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公正、正义,关注和揭示社会政治压迫,关注弱小群体的命运,追求社会理想以及社会解放等等。简言之,所有与政治、社会、公共、群体、阶级、集团甚至是精神、道德相关的题材与主题的美学叙事,都可以被称为“宏大叙事”的叙事范式,虽然有的叙事体现为一种不真实的、虚伪的表象性叙事,但它都体现为一种书写自我、个人化特性、以及与个人化特性相关的人体、欲望、梦幻、记忆、潜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利奥塔德这种新的美学叙事批评话语语境,使得当代社会的自20世纪80年代延续下来的消费主义批评风格日益变得不可理喻了。这对于消费社会单个的个人化感悟、反思或者狂躁的激烈言说,已经不再是美学叙事的合理化方式了。  相似文献   

6.
大兴画兰     
崖虎 《人民公安》2020,(1):56-57
看字看画其实看的都是字画之外的性情,能书法、能画兰的人也是多多得去了,柯大兴的兰画引发我的兴致,则缘其生活中的点滴修为与情趣。就画兰而言,个人的情趣是艺术逻辑的源头,出于情趣,抵于审美,达于艺术。情趣于人是全方位的,人的情趣也必是一种自然之道,是一种心力,并形成个人化的气场,从而转化成身边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  相似文献   

7.
乐萍  熊欣 《求索》2013,(3):156-158
《心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近乎诗性独白的叙事模式,呈现给读者一种极权统治下的恐惧氛围,建构了一种个人化的时代记忆,传达出作者的反抗精神及对自由的追求。正是作者为了抗拒遗忘的创作,以及小说中所包含的强烈政治性和对社会异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心兽》成为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8.
正拍片能把遇到的瞬间凝固,使时光倒流,将那些曾经的经历幻化成生命年轮中的图像印记,在每一个当下去追忆。昔日校园里的摄影社团活动、规划行业的城市影像大赛,牵着我去用心感受世界,如今拍片已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乐趣,在点滴记录中去研究城市、品味建筑、感受自然、观察生活。过去的日子过得慢,每按一次快门都会仔细斟酌,现在的智能手机让我们摆脱了羁绊,不用肩扛器材设备,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客拓展政治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即Blog一词,源于英文中的web log(网络日志)一词,而“博客”则是参照了“骇客”“黑客”等,进行了中国化翻译的结果。一、博客在中国的普及情况2005年是全球互联网以及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了大众,互联网发展到个人化时代,并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互联网带给社会和网络层面的巨大跃迁。它是个人在经历作为互联网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机会的创造者这一系列过程后,终于成为互联网的中心,并引发个人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0)
正光光彩的能量光彩的图腾光彩的文化光彩的资源光彩的发展光光波能量使动画成为梦幻空间是是创造影像视觉特效的最佳元素绘画是人类发挥想象记录生活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绘画艺术除了可以自然地反射出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外,同时也会随着画家们创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不一样而成为最具个人风格,而又能美化我们生活及彩绘他人思维的图腾元素。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影及计算机的时代,无论是肖像  相似文献   

11.
郑启五 《台声》2003,(2):34-35
收到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的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台湾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典礼”,真是别具一格!在大陆“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  相似文献   

12.
颜琳 《求索》2008,(4):171-173
1990年代,以林白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其自觉的个人化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她们以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的女性意识来强调曾被忽略了的“角色差异”和“性别差异”。随后这种个人化写作逐渐走向社会化,为女性文学书写又拓展了新的空间。文章试图对林白个人化写作新走向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这种转变背后存在的独特价值,并以此来探讨中国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朱庆财 《前沿》2012,(3):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图像文明的时代,异彩纷呈的影像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影像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已经在人类生活中蔓延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调平心态,明辨取舍,从视觉影像艺术中获悉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学习因素,努力克服不良影响,抵制低俗文化,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活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变化,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于休闲的时间也成为时间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分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休闲,一种是消极的休闲。我把那种主动、有一定目的性、生活意义较大的称作为“积极的休闲”,而把那种被动、漫无目的、生活意义相对较小的称作为“被动的休闲”,或称“消极的休闲”。  相似文献   

15.
见到彭怡平本人之后才发现,她,远比我想的还要瘦弱,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瘦弱的女子孤身一人扛着摄影器材,不惧艰辛与危险地游走在世界各地,用文字和影像记载生活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感动。她是“生活艺术家”,生活于她是灵感,是触动,更是一种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二代证")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内嵌有智能芯片,具有视读和机读功能。相对于一代证,二代证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它的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元件层的生产、卡基的生产和二代证个人化制作。元件层和卡基的生产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法证中心完成,二代证的个人化制作在各地公安机关制证中心(所)完成。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前沿》2013,(18):176-177
个人化音乐网络广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出现的,这一新型音乐广播形式改变了传统音乐广播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本文以现阶段我国个人化音乐网络广播的具体实践为依托,深入探讨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知识可以分为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大量存在及其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人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分散的、有限的、个人化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个人或者少数人难以从整体上掌握关于人类政治生活的全部知识,无法对政治生活进行周密的总体设计,难以预见和控制政治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因而渐进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19.
解读怀旧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 《理论月刊》2007,(8):54-56
本文探讨了怀旧及怀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并从"上海怀旧"的文学文本对怀旧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逻辑进行了探讨。怀旧文化的兴盛借助了当代大众媒介迅捷而广泛的传播能力;通过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知识和影像,给身处现代文明中的大众以认知、抚慰和消费。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怀旧"一方面影响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与行为,成为人们浸润其中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更深的意义上,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焦虑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旅行的视角看身体写作在中国的旅行,主要考察身体写作进入中国后其概念的浮动、窄化与泛化,认为,中国个人化写作、私人叙事中的"身体写作"不单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中国社会身体、身体问题浮出地表的症候,最后,对身体写作在中国旅行的遭际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