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4年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有关农民工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会中透露:新生代农民工现已占到农民工的70%以上,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对融入城市有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80后""90后"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现在已经占到农民工的70%以上。而他们如今成长成熟,已成为最主要的生力军之一。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时常也容易迷茫,伴随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何走得更远,与此相关的就业与婚恋问题总是会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有关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得到更新。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群体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个体权益的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以及农民工群体进城后所产生的问题等,而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农民工数据,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下,运用SPSS Statics和SPSS Modeler两种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互动,而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生活意愿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在城市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本文以W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层面来探讨青年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差别,并且得出结论:两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社会认同感和生活期望值,导致他们不同的个人行为选择,他们的差异是多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相较于老一代,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的"嵌入"式和"失范"性程度更加突出,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制度设计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进城务工经商,从事第二、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们自身的素质及技能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农民工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其岗位适应性,而且对国家、企业和农民工本人都大有裨益。一、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农民工培训的首要问题是有关方面对农民工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由于现行的城市就业体制将农民工划入另册,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并不重视,使农民工未能纳入城市职业培训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同…  相似文献   

5.
正川办函[2017]2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拖欠农民工工资触碰民生底线,影响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近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再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深入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淑春 《前沿》2008,(5):82-8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进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农民工在进城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平等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与城市的隔闽,弱化了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不仅会延缓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还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对立,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是我们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城市里2亿左右的农民工,是城市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遇到不同的困境,这些困境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会引起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系列不良问题,导致城市得不到稳定,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应该给农民工基本的市民待遇,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出农民工超过2.4亿人,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六成以上为年龄不足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长期在城市社区就业、生活,户籍却在农村,生活面临很多困难,在社会福利方面有强烈的需求。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的社会福利需求,为之提供相关服务、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研究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邓秀华 《求索》2008,(10):69-70
农民工问题是牵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影响城市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其思想、行为特征表现出与农民和市民不一样的特殊性,而农民工的反社会行为已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个不和谐音符。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的经验方法,从理性层面分析农民工城市生活“问题化”的成因,将经验分析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并试图从操作层面上立足城市社区建设,探讨农民工城市生活“五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假如农民工都回到他们的村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也许很少有人会想这样的问题,但这确实是理解农民工作用的一个很好的角度。当然.农民工的收入会少很多,农村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就业,城乡差别也会继续扩大。而城市没有了农民工,也将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为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仍然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拖欠克扣工资、乱收费等现象严重。同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使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为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和服务,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成文  傅健 《理论月刊》2007,(11):162-165
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存在三种社会学理论视角,即结构紧张理论视角、社会控制理论视角和文化冲突理论视角。从结构紧张理论视角来看,我国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影响和遏制了农民工用合法手段来实现其奋斗的目标;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来看,农民工自身的社会因素和城市提供的犯罪目标和犯罪机会较多,从而客观的提高了农民工犯罪的机率;从文化冲突理论视角来分析,由于纵向文化冲突、横向文化冲突和阶层文化冲突使农民工的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因而导致农民工犯罪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为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仍然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拖欠克扣工资、乱收费等现象严重。同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使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为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和服务,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  相似文献   

14.
宗合 《辽宁人大》2006,(12):36-37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约为1.2亿人。农民工这庞大的队伍涌进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处于十分严峻的状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工的工资得不到及时和足额的发放。  相似文献   

15.
吴业苗 《桂海论丛》2007,23(6):73-76
尽管农村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性与农村社会保持着默契,但农民工移居城市后,必然会与城市文化发生冲突,多数农民工为此产生文化震荡和心理焦虑。面对农民工不适应状况和城市的百般挑剔,我们在要求农民工主动迎合城市环境的同时,更希望城市政府能承担起改造民工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性的重任,帮助农民工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11):28-28
黄进才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农民工是城市中被社会利益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农民工权利边缘化问题也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农民工权利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了城市,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朋友们在城市里承担着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工作任务,为城市的发展和美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等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成为城市劳动执法中被遗忘的角落。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农民工因工致残、致死但缺乏保障等极端现象为代表的农民工劳动权利丧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我省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和阻力,建议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佘志云  兰小玲 《前沿》2007,(6):183-184
我国有2亿左右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市民,已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不和谐音符,应抓住时机,改革和完善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一个个暖心的消息从媒体中接踵而来:在上海,从10月19日“重阳节”起,七十岁以上老年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开始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有关部门正在为17万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努力,孩子们将能享受“市民待遇”。在南京,廉租房政策使不少居住和经济状况困难家庭有了安居之所;在武汉,获“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者可入户城区……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办发[2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行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仍较突出,一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