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野,1902年出生于龙岩,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毅然脱离汪部回到闽西。1929年朱毛红军入闽,林野参加了红军,担任闽西红十二军参谋长。1931年,调往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开始任红校四连连长,半年后担任训练部长。1932年下半年红校下分4个学校,林野任公略学校  相似文献   

2.
赖晨 《党史文苑》2014,(12):21-2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建立过五支红九军。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底在龙岩组建了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全军共编6个团,3000多人,2000多支枪。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  相似文献   

3.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建立过五支红九军。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底在龙岩组建了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全军共编6个团,3000多人,2000多支枪。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唐山红九军:1930年3月,在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和兵委负责人薄一波领导下,派谷雄一、李志敏到驻唐山的晋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一四团,准备发动兵变。队伍的番号上级决定叫北方红军第九路军,3月4日,正要举事,  相似文献   

5.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的这两句话,人们大都耳熟能详。可我们党为这一论断付出的沉重代价,却不是一般人都能知悉的。本文叙述的,是发生在三十年代初我们党的历史上红军时期一幕惨剧:江西红土地上一支正规红军部队———红二十军,在震惊苏区的“富田事变”的政治旋涡中,全军覆没;从军长、军政委到副排以上红军干部,除个别幸存者外,全部惨遭杀害!让人扼腕而叹的是,惨遭错杀的红军将领至今仍沉冤莫白……曾是那么骁勇善战红二十军是由赣西南地方革命武装组建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红军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战争中,大力开展扩大红军工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大红军热潮。为了更好地宣传红军宗旨,配合“扩红”运动,1931年红军政治部编印,闽西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大量的《红军行军歌》和《红军纪律歌》,在部队、地方和学校中广为流传。这两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贯穿了红军宗旨、任务和性质,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当时红军战士和地方上文化不高的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7.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新的一页,使左翼文艺运动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在蒋介石国民党对革命文艺展开的文化“围剿”和对苏区红军展开的军事“围剿”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种双重“围剿”时说:“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作为军事‘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红军的北上抗日;作为文化‘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这三者都是积极的结果。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  相似文献   

8.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肖甡 《党的文献》2001,(6):39-45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红军的建设。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 ,红军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扩大与巩固红军的任务” ;二是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重要原则 ;三是创办红军正规学校 ,培养红军干部人才 ;四是提高军事技术 ,重视地方武装。中央苏区红军建设的成功经验 ,奠定了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中国,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流血牺牲换来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广州起义“英雄女班长”游曦就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员。她们曾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在那里接受军事政治教育,从那里踏上了解放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相当长时期以来,举凡涉及“漳浦事件”、“何鸣问题”的不少党史著述与回忆录,都把何鸣说成是“中国工农工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以下简称‘红三团’)及其后来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南第三支队”(以下简称‘红三支队)的“团长”、“支队长”、“政委”或“团长兼政委”。但是笔者最近发现,这些说法都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2.
田超 《湘潮》2023,(2):23-26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大红军武装力量一直是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创建、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政治基础。据统计,从1928年至1935年间,中央苏区扩红约35万人。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始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从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创建至今已有61年的光辉历程。这是继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建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来,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建的第一所较为正规的、综合性的军事指挥学校。建校是党的远见卓识之举。红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育才的结晶。红校在她生命的途程中,以至衍续下来的今之院校,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军现代化武装建设、  相似文献   

14.
董恒峰 《湘潮》2008,(11):20-23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袁国平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和政委、西北抗日红军学校政委、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三科)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二校(又称抗大步兵学校)政委,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其中不少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和新中国建设的栋梁。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10,(5):6-6
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蛟洋“傅家祠”设立了“蛟洋红军医院”。这是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也是闽西规模最大、开办时间最长的红军医院之一。毛泽东对这所医院非常关心和重视。多次前住调查研究,并以它作为一个典型材料写进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6.
罗瑞卿应当说是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同周恩来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位。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但是他们相识则要追溯到红军时期。1931年底,周恩来化装成富豪,留着满脸大胡子,进入中央苏区。红军中的指战员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胡公”。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他于1927年初进入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他知道周恩来正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11,(8):22-22
左权(1906—1942),字林,又名左自林,湖南醴陵县人。五四运动时期,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参加学校的进步组织i“社会科学研究社”。1924年考入广东湘军讲武堂,后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党选送留苏深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军学校教官、红军野战司令部作战科长、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闽西苏维埃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罗舜初     
罗舜初(1912—1981).福建上杭人.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家境贫苦,读小学后当店员.929年4月参加农民暴动.后任共青团区委委员.1930年1月任共青团区委儿童局书记、团区委组织委员.1931年7月调闽西红军独立团当班长.1932年7月入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33年2月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参谋.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参谋,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得力参谋.1935年6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重新成立红军总司令部,任参谋主任.10  相似文献   

19.
“我入苏区虽只三日,但沿途所经,已见到闽西解决社党所得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摘自周恩来1931年12月18日致中央政治局信错误的“肃社党”运动给闽西苏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批干部战士蒙冤受难,根据地和红军元气大伤。闽西苏维埃政府三十五名执委被肃过半,新红十二军连以上干部也半数以上被肃,闽西数千人被错杀。“肃反”造成党团组织和政权机构涣散,干部缺乏,红军士气低落。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进攻下,永定、上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0,(3):22-23
黑龙江大学“根于延安,源于抗大”,其前身是1941年3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经五次易地、十次更名,1958年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在78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虽几经变迁,却始终守望延安精神与抗大传统,逐步形成了以“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旨的黑大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学校办学治校的鲜红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