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 ,探讨细胞凋亡在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发生机理及其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用TUNEL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对广泛软组织挫伤死亡尸解15例的肝、肾、心、脑等组织进行凋亡检测。其中因创伤性休克死亡 10例 ;因MODS死亡 5例。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对照组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创伤休克组和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流式细胞仪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2 0 3 %、 19 1%、 18 6 %、 30 0 %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42 2 %、 45 1%、 39 7%、 6 2 9%。创伤致休克和MODS死亡人体尸解器官中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0例MODS和12例非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的FN进行检测。结果 非MODS的心、肺、肾组织FN表达多为阳性或强阳性,MODS多为弱阳性或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ODS时组织中FN降低,FN降低可能导致MOD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后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个DBI组、1个对照组和1个假手术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0.5、1、3、6、12、24、48、72、96、168 h和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组织内α-syn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DBI大鼠大脑皮质、海马、脑干内α-syn阳性细胞个数及平均光密度变化形成先升后降再升的曲线。大脑皮质α-syn阳性细胞个数和平均光密度在损伤后1h少量增加,3 h明显增多,6 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大脑皮质α-syn第2次表达高峰在损伤后96 h出现。海马、脑干部位α-syn阳性细胞个数及平均光密度第1次表达高峰出现于损伤后6 h,第2次表达高峰约在损伤后72 h出现。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内α-syn可作为DBI诊断的参考指标,同时对推断弥漫性脑损伤时间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损伤组(35只),损伤组按照伤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1h、3h、6h、12h、1d、3d、7d等7个组,每组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对脑及重要器官组织取材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挫伤后1h,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即可见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且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于12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接近正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与前述变化规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5.
Wang Y  Shen LH  Chen WJ  Liu M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6,22(4):241-244,F0002
目的探讨大鼠毒鼠强中毒的病理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中毒死亡组、低剂量中毒组,高剂量中毒死亡组以1.0mg/kg毒鼠强悬浊液灌胃,低剂量中毒组以0.1mg/kg体重毒鼠强悬浊液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中毒大鼠器官检测caspase-3与Bcl-2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器官caspase-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即高剂量中毒组大鼠caspase-3与Bcl-2蛋白均呈较强的阳性表达,低剂量中毒组大鼠,Bcl-2与caspase-3于中毒30min后表达不明显,3h时,可见较为明显的阳性信号,Bcl-2在6h~3d达高峰,随后表达下降;caspase-3在24h~5d达峰值,随后下降。Bcl-2峰值早于caspase-3出现。结论Bcl-2与caspase-3参与了毒鼠强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患者,女性,80岁,某年11月6日以"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入住某三甲医院,于12月3日行"左侧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因经皮肾操作通道建立失败,改行"左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HLL)"。术后3 h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逐渐升高,术后第7天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术后第23天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48例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检验,同时以10例非脑挫伤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 伤后1h,caspase-3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2周时仍有阳性细胞存在。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伤后1h,12h,24h,72h,1周和2周caspase-3表达有差异。结论 不同程度脑损伤后caspase-3表达量不同;在脑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有时间变化规律,对探讨脑挫伤后二次损害原因和研究脑挫伤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肺组织中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呼吸机建立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兔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NF-κBp65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正常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NF-α在损伤后0h表达即增加,1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在24h后又有反弹性增高;其中在0.5、24、48h组有差异性(P<0.05),1、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β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6、12、24h组有差异性(P<0.05),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NF-κBp65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6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12h组有差异性(P<0.05),3、6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过度机械通气致VILI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NF-α、IL-1β及NF-κBp65在损伤早期即表达,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隔多次微量取样玻璃体液是否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方法99只家兔分为2大组(I)大组45只,再分为A、B、C、D、E五个小组(每组9只),右眼(实验眼)于死后间隔12h多次取样直至24h(A组)、48h(B组)、72h(C组)、96h(D组)和120h(E组);各小组左眼(对照眼)仅分别于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取样一次。检测Ca2+、Cl-、K+、Na+和P含量,同一取样时间的双眼做配对t检验。(II)大组54只,再分为2小组F组9只,每隔12h双眼交替多次取样直至120h;G组45只,每隔12h一次取样10眼(动物左右眼均编号后随机抽取每次10眼),直至120h;检测Ca2+、K+和Na+,两组差值做t检验及PMI回归方程比较。结果E组K+有差异(P<0.05),其余A~E组双眼物质含量配对t检验均无差异(P>0.05)。F与G组物质含量差值t检验无差异(P>0.05);K+、Na+的PMI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无差异(P>0.05),Ca2+与PMI无相关性。结论控制间隔时间和取样次数,多次微量取样对死后玻璃体液元素含量的规律性变化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 ,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及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染色结果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 1)伤后 3h时GFAP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增多 ,1d和 5d组单个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达峰值 ,但在 3d组相对邻近组却下降 ,呈现出一双峰波形 ,7d达最大值 ;阳性物质总面积自 3h时表达增多开始后一直增加 ,直到 7d时达高峰。 ( 2 )伤后 12h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 ,并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iNOS阳性细胞数目 (或阳性物质总面积 )逐渐增多 ,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伤后 1d至 3d组阳性物质总面积达到高峰 ,5d后开始下降 ,但 7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于 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 ,但高于起始水平。结论 脑挫伤后GFAP和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1.
Chen ZY  Wang JY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8,24(3):172-174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别于伤后1、3、6、12、24、48h和3、7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AI后不同时间段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海马部位NG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结果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小脑、海马均有少量NGF的表达。打击后1hNGF表达增强,12h达高峰,3d开始下降,7d降至正常。结论NGF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修复:NGF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ER表达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雌激素受体(ER)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雄性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常规HE染色,用免疫组化S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对ER表达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观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ER的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多,手术后12h内增高不明显,24h开始增多明显,4~9d增多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可能通过增加ER的表达,发挥对心脏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在受伤后不同时间(5min、15min、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表达少量的BDNF及TrKB;脑损伤后1h大脑皮质颗粒和锥体细胞、海马CA3及小脑Purkinje细胞表达增强,3h达高峰,维持较高水平,12h开始下降,24h后降至对照水平.1h、3h、6h和12h与正常及手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脑损伤可诱导BDNF及TrKB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撞击性肝挫伤后不同时间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规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入对照组和伤后1 h、3 h、6 h、12 h、18 h、24 h、3 d、5 d、7 d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肝挫伤模型,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提取挫伤的肝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挫伤后,阳性细胞表达和蛋白半定量结果显示:MMP-2在伤后6 h表达开始增强,24 h达到峰值,3~5 d逐渐下降,7 d时接近正常水平,损伤6 h后各组(除18 h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伤后1 h即明显上升,18 h达到高峰,3~7 d时逐渐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伤后各组(除12 h、24 h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在撞击性肝挫伤组织中有较好的时序性,有望作为肝挫伤的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In practice of forensic medicine, potential disease can be associated with fatal asphyxia in restraint position.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re plentifully distributed in skeletal muscle, contribut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contractile and relaxa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respiratory functions, indices of diaphragmatic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ex vivo, as well as NO levels in serum, the expressions of diaphragmatic inducible NOS (iNOS) mRNA, and the effects of LNNA on contractility of the diaphragm were observed in sepsis induc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straint 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LP1218 h rats, respiratory dysfunctions; indices of diaphragmatic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Pt, +dT/dtmax, dT/dtmax, CT, Po, force over the full range of the forcefrequency relationship and fatigue resistance )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NO level in serum, and iNOS mRNA expression in the diaphragm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or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all stimulation frequencies after LNNA preincubation. Restraint position 1 h in CLP12 h rats resulted in sever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s after relative stable respiratory functions, almost all the indices of diaphragmatic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declined further, whereas little change took place in NO level in serum and diaphragmatic iNOS mRNA expression; and the effects of LNNA were lack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LP12 h, but differed from CLP18 h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straint position and sepsis act together in a synergistic manner to aggravate the great reduction of diaphragmatic contractility via, at least in part, the negative modulation of NO,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ositional asphyx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SELDI-TOFMS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蛋白质谱的变化规律,筛选心肌缺血的蛋白标记物,为法医学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和非手术对照组。在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后5min~6h内不同的时间段取大鼠心肌组织。蛋白提取后用CM10芯片结合SELDI-TOFMS质谱仪检测。结果血清CM10芯片检测到3个缺血后蛋白峰,质荷比(m/z)分别为6304Da、8337Da、8375Da,在手术组中阳性率和特异性均为100%,假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均没有发现。特异性升高的峰有3个:峰6658Da、6876Da,都是在实验组中≥15min以后升高2倍以上,8577Da峰则在缺血≥5min组升高。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6304Da、8337Da、8375Da蛋白峰都是急性心肌缺血后的较为特异性改变,可在心肌缺血后5min内出现,有可能做为心肌缺血的蛋白标记,亦可能用于心肌缺血和法医学心源性猝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athepsin-L(CTSL)在大鼠早期缺血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心肌缺血模型,设置早期缺血组(early ischemic myocardium,EIM)、非缺血组(non-ischemic myocardium,NIM)、假手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后15min,30min,1h和2h CTSL 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收集心源性猝死者缺血心肌和机械性损伤致死者正常心肌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CTSL蛋白表达。结果 EIM组CTSL mRNA表达量与NIM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相比,在15min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min、1h和2h时分别升高1.4、3.1和4.5倍(P<0.05);其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0例冠脉狭窄程度Ⅲ~Ⅳ级的心源性猝死(SCD)者缺血心肌,CTSL表达增强。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后早期即可检测到CTSL mRNA的升高,并在SCD冠脉狭窄死者缺血心肌中高表达,提示CTSL可作为心肌缺血与SC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Basigin mRNA在大鼠早期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区心肌中的表达差异及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心肌缺血手术模型,分为EIM组、NIM组、假手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后15min、30min、1h和2h Basig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NIM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相比,EIM组BSG mRNA表达量在缺血15min时降低,而冠状动脉结扎1h后表达量降低到SO组的一半,此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扎2h后表达量恢复至SO组水平。NIM组、SO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急性缺血2小时内BSG mRNA表达降低明显,之后升高,说明BSG参与早期缺血心肌自我保护病理生理过程,提示BSG可用于鉴定早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