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伊始,西欧地区就爆发了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迄今危机仍在发展、深化。这次危机同七十年代中期危机相比有些什么不同特点,八十年代西欧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西欧经济形势对本地区的政局和内外经济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国际舆论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八十年代初西欧经济危机的特点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1980年春开始席卷了西欧各国(其中英国经济危机早在1979  相似文献   

2.
西欧作为一个整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者,其经济实力雄厚,未来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一、西欧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70年代以来,西欧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据统计,截至1967年,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仅为395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566亿美元),1982年增至2529.5亿美元,超过美国(2218亿美元),遥遥领先于日本(54亿美元)。近几年来,西欧的投资更有发展。据1986年底统计,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已高达2863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599亿美元和588亿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如无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  相似文献   

3.
进入80年代以来,欧洲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苏对欧洲的争夺十分激烈,西欧对美、东欧对苏的关系都酝酿着新的变化,东西欧之间的接近虽然缓慢但却在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一再主动要求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共同体方面则作出积极而又审慎的响应,这是当前西欧与苏联、东欧关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曾经历了持续30多年之久的稳定增长,在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80年代初期终于急转直下,由增长而变为呆滞,拉美各国普遍面临着由此而产生的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80年代初开始的这场危机对拉美各国造成的影响只有1929—1933年的大危机可以与之相比。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拉美经济将  相似文献   

5.
西欧是“福利国家”(西欧的专门用语,意即通常所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正式宣称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亦纷起仿效。不久,“福利国家”制度便风靡整个西欧。战后以来,“福利国家”制度曾是西欧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度被誉为“西方世界的骄傲”。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引起了西欧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有人提出了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重新评价”的问题。本文拟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正在迅速恶化。意大利在1963年爆发了一场战后最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接着,在1964年又爆发了一场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目前,意大利的国际收支危机虽然暂时已经过去,但处境已远比1963年以前困难。在经济危机方面,  相似文献   

7.
西欧经济经历8年持续增长之后,于1990年年中开始发生变化。先是部分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到1992年下半年逐渐蔓延至全西欧。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发展,它对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各国政局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业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衰退的实质 80年代末期,西欧报刊舆论鉴于西方世界经济“繁荣”持续多年,曾就“西欧经济衰退是否消失了”的问题议论纷纷,一度认为经济周期似乎不灵了。90年代初爆发的西欧经济衰退,恰好是对这种“衰退消失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经济危机的打击下,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国内总产值增长率1980年尚达2.8%,1981年则骤然下降到0.3%,1982年为0.5%,1983年为0.9%。也就是说,8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几乎没有仟何增长。1979—82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到二十年来的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后半期西欧经济发展趋势陈朝高90年代前半期,西欧经济遭到了严重危机和多次货币风潮的打击,陷入了起伏不定、失业恶化、财政困难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半期西欧仍迈着艰难的步伐。但如不出现重大的政策失误,经济前景将比前半期看好。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将产...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初,西欧通货膨胀再度恶化,但1983年后趋向缓和。之所以缓和,除外部因素外,政府采取以反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展望1986年,西欧通货膨胀将进一步趋缓。一自1974—1975年开始,西欧通货膨胀比五、六十年代大为严重,并与生产停滞并存,陷入“滞胀”阶段。虽曾在七十年代下半期有所减缓,但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又再度加剧。欧洲共同体通货膨胀率曾高达12.8%(1980年)。其中,联邦德国最高时达6.3%(1981年),英、法、意亦分别高达18%(1980年)、13.4%(1981年)和21.2%(1980  相似文献   

11.
拉美与西欧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拉美大部分地区在摆脱西、葡殖民统治以后,又成为英、法、德等西欧列强角逐的场所。1823年的《门罗宣言》正是美国为了抵制欧洲势力对拉美的渗透而发表的。然而,当时的美国还不是西欧的对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在拉美的经济和政治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大危机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随着马来亚经济发展,华人妇女经济参与日益扩大,尤其在30、40年代,马来亚华人妇女劳动力进入所有行业,她们的职业领域也在拓展。这一时期影响华人妇女劳动力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所引起的移民政策变化和华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女子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性别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理念.经过不同学科、不同时代背景的学者的研究和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更加充实,并逐渐成为人们的未来愿景和生活实践.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倡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近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洲联合:成就和危机●钱能欣1998年是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罗马条约”签订41周年。如果从1951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算起,欧洲联合已47周岁了。1992年,欧共体12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膨胀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宣布美国利益遍及全球,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对外经济利益的重心,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是拉美和加拿大,60年代以后转到西欧,70年代中期以来,重心又逐渐从西欧向亚太转移。  相似文献   

16.
环绕阿富汗事件和波兰问题出现的大量事实,充分暴露了西欧与美国联盟关系的脆弱性。几乎苏联霸权主义的任何一次挑战和西方经济危机的每一次冲击,都会加剧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欧美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渊源于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正经历一个空前艰难的时期。目前,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渡过了经济危机的最严重阶段,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未摆脱困境。1983年,随着西方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回升。也出现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的因素。估计,1984年发展中国家可望走出经济的最困难时期。因此,回顾8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经济技术落后,西欧正在加强企业、市场和科技联合,中心是加强市场联合。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以充分利用西欧内部资源,提高技术水平,以有效对付美、日外部竞争,是西欧90年代为振兴经济所争取实现的两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哲学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新柏拉图主义和传入的其他哲学思想与自身传统融会贯通,形成富于自身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体系。中世纪晚期,阿拉伯哲学经由西班牙和西西里岛这两个主要途径,通过翻译运动回哺西欧,对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深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的经济调整和发展”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三次年会,于1987年10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及新闻单位的60多位代表和研究拉美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拉美学会会长张德群、副会长李春辉、杨白冰、苏振兴、秘书长徐世澄等出席并主持了座谈讨论。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80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及8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各国的经济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