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新总理巴扭党组阁后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巴拉克登上政坛后的外交之旅,丹始打破积淀厚重的政治冰层,使人们霍到了和平进程的好兆头。巴以反复商谈执行休伊协议之举可视为和平进程已经后动,谈判不断出现的僵局,只能说明原来的“冰层”之厚,但是执行怀伊协议不仅是巴以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愿望。不刊驻加沙记者就中东和平进程的方方面面、恩恩怨怨做了下面的报道,要有助于读者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和平进程程:结束中东百年战乱的多国行动中东和平进程指的是中东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为结…  相似文献   

2.
中东和平问题,为世人所瞩目。约巴协议公布后,中东和平的前景如何?本文作者认为: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看上去在转,可是车子还在原地未动。前有拦阻,后有掣肘,还有斜向的牵扯,使车轮难以动弹。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周,美以巴三方围绕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展开的外交活动明显升温。美国总统布什邀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先后访问华盛顿,意在敦促巴以双方按照“路线图”安排尽快推动和平进程取得进展。 然而最新一轮的外交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以巴双方不仅在释放巴勒斯坦囚犯、解除对阿拉法特行动限制、从约旦河西岸城市撤军以及取缔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等问题上分歧依旧,而且就“安全隔离墙”发生的争执似乎大有将“路线图”引导的和平进程隔离出轨之势。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隔离墙”不会隔离“路线图”。至少从巴以地区当前形势发展的情况看,双方都不会因为隔离墙的修建而停止为实现“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在和平与安全中共存”目标所进行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4月底到5月份,美国先是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后又派国务卿鲍威尔两次赴中东,鲍威尔5月的第二次中东之行以斡旋巴以和谈为主旨。美国推动“路线图”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尚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5.
正当国际社会为美国和伊朗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场新的海湾战争而焦虑时,巴以问题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积极迹象:哈马斯准备承认巴以有关协议,法塔赫与哈马斯宣布停止愈演愈烈的街头械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将商讨美以巴三方会谈事宜。这些信息给重启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一缕曙光。但是,基于巴以问题的复杂性,人们还不敢对此期待过高。  相似文献   

6.
自6月4日亚喀巴首脑会议后,在美国布什政权施加的压力下,以巴双方均采取了一些被认为是“积极的”、重建信任的举措,由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指引的政治进程的确出现了些许令人感到兴奋的进展。然而,由于该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将遇到更多不可测因素,因此,“路线图”能否把以巴地区引向“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在安全与和平中共存"的最终目标仍有待时间检验。就“路线图”现阶段实施情况而言,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中东地区,仇恨、对立、分裂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地区局势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第一大变数: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中东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受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来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同时,地区激进势力渐趋活跃,反美力量日益壮大。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相似文献   

8.
马德里和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是二战以后中东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阿以双方终于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军事手段不能解决分歧,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对手消灭,逐步学会和平相处是唯一的选择。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中东和平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继1994年5月份巴以之间就自治协议实施达成谅解之后,阿拉法特多年来第一次回到了故土。11月中旬约以之间签署和平协议,到12月17日,双方已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海湾国家率先放松了对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哈马斯和法塔赫共同组建的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终于在3月17日宣誓就职。它的问世,顺应了巴勒斯坦人民和国际社会消除巴内部纷争和摆脱巴困境的愿望,对于重启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以色列和美国的抵制、欧盟的观望以及国际社会的立场不一,巴联合政府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从4月26日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是四十多年来苏联和俄罗斯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中东地区。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此行表面是要与埃、以、巴领导人讨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但实际上其真正目的在于为俄罗斯重新找回苏联时代在中东的巨大影响铺路。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 以色列5月大选,政府出现了更迭,利库德集团上台,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处理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利库德政府的“以安全保和平”取代了工党政府的“以土地换和平”。这一变化,打乱了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步骤,不能不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两国关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微妙时期。 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目标首先是要确保海湾石油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为此而确立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2.
中东乱象丛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困境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中东部分地区“战火重燃”,加重了人们对该地区局势的忧虑。以色列频频向加沙巴勒斯坦自治地区发动空袭,以军方5月24日还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30多名哈马斯高级成员。巴以局势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13.
巴以之间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之后,中东和平进程面临夭折的危险。在国际社会为打破僵局、恢复巴以和谈的努力中,欧洲联盟在法国积极倡导下采取的行动格外引人注目。一切迹象表明,欧盟正设法在中东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国则准备通过这种外交努力达到“重返中东”、同美国分庭抗礼的目的。 9月底,以色列军队同巴勒斯坦人连续发生3天流血冲突,使中东和平进程受到致命的打击,恢复对话、挽救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于国内竞选形势的需要,匆忙撮合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相似文献   

14.
戴维营再次因举行中东和谈名满天下。 22年前,戴维营曾目击埃及和以色列拉开中东和平进程的沉重帷幕,22年后,戴维营又见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导演中东和平进程的压轴戏─—最终地位谈判。 围绕半个世纪的中东争端,从埃以和解到巴以和谈,这次的戴维营峰会没能画一个美丽的圆。 戴维营峰会出现了类似当年的种种场景:巴以双方在立场严重分歧的条件下被强行撮合在一起;巴以首脑像囚徒一样被东道主禁锢在深宅身不由己;双方多次谈崩准备走人但最终留下…… 然而,持续 15天的戴维营峰会却有着更多异乎当年的差别,这差别让人们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总理巴拉克 11月 28日在议会一读辩论通过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提交的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议案时宣布,他同意解散议会和提前举行大选。巴拉克这一举动震惊以色列政坛。但综观以巴两个多月的流血冲突对以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国内政局的发展,巴拉克执政目前面临诸多困难,同意提前举行大选实属无奈,其结果不仅使以色列的政局发展充满新的变数,同时也对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一定冲击。 自去年 7月上台以来,巴拉克至今执政刚满 17个月,距 4年一度的法定大选期限相差甚远。巴拉克上台时许诺在 1年内通过和谈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但…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首脑会谈,就以色列进一步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等问题,达成临时和平协议,标志巴以和谈朝着最终解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又一重要成果。巴以首脑会谈是在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  相似文献   

17.
全球要闻     
《瞭望》1998,(18)
全球要闻(4月20日—26日)布莱尔中东之行有成效本届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4月17日至21日先后访问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是欧盟为缩小巴以分歧、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外交努力。3月中旬,英外交大臣库克访问了...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 团领导人沙龙,9月 28日强 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伊斯兰圣地引发的以巴流血冲突至今没有结束。虽然近几天来双方冲突的规模和激烈程度较前有所减缓,但以巴在巴自治区各地的对峙没有解除、巴民众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以及以境内犹太人袭击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暴力事件一直不断。这场在以巴和谈处于关键时刻爆发的流血冲突不仅严重破坏了中东地区有利于朝着和平方向发展的局面,同时也使中东和平进程面临新的挑战。 沙龙的挑衅举动遭到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欧盟和美国等指名道姓称沙龙…  相似文献   

20.
中东和平进程历时 10年 ,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其间既有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的喜悦 ,也有签署《怀伊协议》带来的实现和平进程的一缕阳光 ,更有中东和平“路线图”所带来的希望。但这一切伴随着频繁的恐怖活动 ,报复手段的升级 ,所有签署的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爆炸声中烟消火灭。其根本原因在于 :以色列不愿执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能有效地制止恐怖活动 ;美国的调停、监督不力、有失公允 ,正是上述原因卡住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在多灾多难的中东地区如何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人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