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的痛苦经历· 我,姓唐名彬,年龄三十有七,四川绵阳市民。 2001年“五一”节的一天,我和朋友闲谈喝茶,顺便买了一份知名报纸。报上头版广告栏登载着醒目的“脑白金”广告:“送礼当然还送‘脑白金’”。我通读了全文,其中一段自信心极强的广告语震撼了我,动摇了我的想法,摘要如下: 如果“脑白金”让您睡得更香,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让您精力充沛,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让您肠道通畅,请您告诉10位亲友:“脑白金”好! 如果“脑白金”对您没有效果,请您告诉100位亲友:不好!  相似文献   

2.
华政 《检察风云》2013,(24):40-42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读大学之前,您已经工作了吗? 李林(以下简称“李”):上大学之前我工作过十年,工厂、部队和机关都干过。2003年《人民日报》记者对我有一个采访——“李林:不寻常的三个十年”,概括了我的主要经历。  相似文献   

3.
李秋实  王翔 《检察风云》2012,(10):70-72
“在部队的五年十分艰苦。现在想来如果没育当初在部队的艰苦锻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到厦门大学之前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在部队,一个是在北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否谈谈求学的经历,包括上大学之前当兵的经历?齐树洁(以下简称“齐”):我高中就读于泉州一中。读高中期间,1972年11月征兵时报名参军,应征入伍,自称“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4.
律师幽默     
诚实的证人(等10则)道歉法官问彼特;“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了?”“是的,先生。”“您是愿意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计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彼特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彼特,今天早晨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那您现在别去了。”价有所值旅客向一个廉价旅馆的服务员投诉:“你们的旅馆大差劲了,昨天晚上我居然看到两只老鼠在房间里打架!”服务员怒气冲冲地说:“我的老天,您付这么低廉的房钱,难道还想看斗牛不成!”搭配一个年轻人问书店…  相似文献   

5.
佘跃云 《中国监察》2008,(23):62-63
徐书记,我又想您了。还想起大伙背地里总喜欢叫您“徐大爷”的情景。 “徐大爷!” 今天,就让我这么叫您吧。这样称呼您,不是因为您如今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20年前您在刚恢复组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察厅任党组书记时,我们在私下就这样称呼您。这个称呼似乎有点儿戏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敬重。  相似文献   

6.
记者(以下简称“记”):蒋先生您好!非常荣幸可以约到您进行采访。作为宪法学界前辈,您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您能否先谈—下您的求学和教学的生平?  相似文献   

7.
家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林凡这户一向被人称道的”五好家庭“今天也迸出了火药味儿……“什么?你好大的本事!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竟调到税务局去了。本事不小啊……明天,明天你把调动手续给我退了,回厂上班去!”“凭什么让我退回去?又不是您给办的。您当了四五年局长,我和妈沾您什么光了?到现在我还是个抹油的工人,妈还是个站柜台的营业员。看人家小莉她爸,才当局长几天,就把老婆孩子都调到好单位去了,谁象您那么死心眼。知道人家怎么说您吗?没不事,无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照顾不了……”“你……“我怎么啦,一没让您给我调…  相似文献   

8.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9.
孙爽 《检察风云》2013,(6):88-89
“爸爸知道,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带给你太多伤痛,使你无法同时享受到父爱和母爱。”——爸爸 “看着操劳的你,我的心在流泪,我很想为您分担,但我此刻更想和您说一句:爸爸,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了。”——儿子  相似文献   

10.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这首《黄河大合唱》豪迈的旋律响起,我就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您就像歌词中说的那样澎湃汹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您的气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是您的雄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是您的险要……想到这些,我的心禁不住和您一样澎湃激荡。黄河的阳刚与柔美,黄河的浩荡与宁静,黄河的历史与沧桑,都融合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语言文字中,谁都知道“别有用心”是个贬义词。然而,这个本是天经地义的判断,却由一位北京“的哥”作了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这番解释终于让我对“别有用心”的理解有了更新更广更深的内涵。 某日,打“的”出外公干。上车后,通常的录音欢迎词刚放完,又听到了“的哥”更热情的问候和询问。我报了目的地,他随即热情作答:“好的,我一定安全及时把您送到目的地。”一路上,“的哥”笑脸相伴,有问必答。快到目的地,似乎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解地探问:“您这样热情又规范的服务,好像比较少见?”答曰:“其实,我这…  相似文献   

12.
大进: 知您被选为协会会长,立马想到那句几夫俗语:“您又进步了!”进步,无论大小,总是朝前走的意思,我因此时时都盼闻您行进中的脚步声。踏步虽或有声,但因其未“进”,不可能更上层楼,不该作数。对么?  相似文献   

13.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1,(29):45-45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朝寒”(早晨天冷),丞相晏子正陪在国君齐景公身边。一阵寒风掠过殿堂,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许是为了增加一点热量来御寒,他当即支使晏子说:“请进暖食(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给我拿件皮袍来穿上)!”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相似文献   

14.
女儿燕子     
出庭公诉,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同事讨论案件,准备第二天工作的材料……直到晚上九点多,重庆检察五分院检察官罗鹰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当她关闭所有思绪的阀门,准备休息时,只听“嘟”的一声,手机上显示了一条短信,“妈妈,今天是母亲节,祝您节日快乐,谢谢您16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您的恩情,我将用一生来报答,我爱您!女儿燕子。”  相似文献   

15.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大怒,下令严办这两个人。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免官。高宗大怒:“砍昭陵的树,使我陷于不孝,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但话说得极为艺术:“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是碰到桀纣就难,碰到尧舜就不难,我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您为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高宗干脆耍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朝令夕改,天下岂不要大乱?”  相似文献   

16.
黑白两种文化冲突是多数黑人小说中揭示的主题。《看不见的人》作为艾里森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我”自身的经历,揭示了黑白两种文化的总格局和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书中主人公“我”一系列的经历和加之于身的挫折,使之形成了虚无的存在,而“我”在纽约的经历又使“我”找到了真正的存在。此一过程打上了萨特的“虚无存在——超然存在——真正存在”的烙印。书中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尤其是象征手法,更有助于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宣海林 《中国审判》2011,(11):26-29
Q:陈教授,大约10年之前,我作为一名在校的研究生,曾经在武汉听过您的一次精彩的演讲,主题是“‘恶法’非法”,我深受启发,也对您的学者情怀感佩在心。您今天是否还持这样的观点?对我们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太合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条文,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代表:您好!欢迎您对检察机关和我本人的监督!如果您对检察工作和我本人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有任何举报线索,请您直接给我致信!”这是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文秋德检察长给百色市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权力观问题做了深刻系统的论述。学习江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体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要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公仆意识。解决权力观问题,最根本的是强化公仆意识。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把救济粮款送到贫苦农民手中时称“我是您的儿子”;孔繁森看到藏族老阿妈挨冻,就赶快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来给她穿,也称“我是您的儿子”。他们视人民如父母,爱人民为本分,用行动摆正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强化公仆意识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有的领导干部处处以“父母官”自居,在群…  相似文献   

20.
平达 《中国律师》2013,(10):33-36
记者:柯律师,您好!您是从事婚姻家庭专业方面的律师.从2000年就开始创办“中国离婚网”。据说您办理了相当多的涉外离婚案件,并撰写过《我国现行涉外离婚管辖制度的缺陷及立法构想》的长篇论文。柯直:是的。我办理涉外离婚案件已有10多年的经历,涉及到各种情形很多,有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有中国公民与外国人之间,有取得外国永久居住权的中国公民与外国人之间。有取得外国永久居住权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与居住在国内的中国公民之间等等。在办案过程中.我发现现行的涉外离婚管辖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不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