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政党、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重大发展。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结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依法治国这一核心要素和根本路径,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奋斗目标被确定下来。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文章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法治建设,迈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根据中央四个全面思想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进程,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政党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举足轻重。民主党派作为执政党的亲密合作伙伴,执政党能力的提高与多党合作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民主党派参与到依法治国的实践,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本课题通过阐述民主党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研究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党能力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者内在逻辑关系,以南宁市民主党派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困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就民主党派参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法治化的实现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目标。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法治建设能够有效地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诉求。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能够促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社会秩序,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完善国家治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法治中国不仅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同时,也要求社会依法自治。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是核心,法治国家是关键,法治社会是归宿。当前法治建设必须致力于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实现政党法治化和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需要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目标,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法治建设能够有效地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诉求。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能够促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社会秩序,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机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完善国家治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两者实质上都是从上层建筑、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探索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深刻挖掘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深邃内容,特别是其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法治建设总目标。两个总目标都着眼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的创新和法治化。四中全会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把三中全会确立的国家治理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质是依法治理。目前依法治理要走出五个误区,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家治理需以法治为根本遵循,是包括了政党、国家和社会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内生演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法治聚合社会价值观、以法治制约公共权力、以法治协调社会关系,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本文基于国家盒子里的系统分析,在考察和概括现代国家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标志,认为"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核心主题具有标志意义,它表明执政当局对现代政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认可,也展示了执政党将中国国家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的决心,同时预示了中国政府将把法治建设作为下一步改革重点的政策方向。作为对中国政治的一种观察,文章还提醒,尽管"依法治国"令人鼓舞,但要真正实现法治的有效运转,中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治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时期;从十五大至今,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又具有新特点,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层次性,法治建设途径更加具体,突出宪法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这将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无论是反贪治腐,还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目标,都要首先解决好规范和行使权力问题。加快建设法治、依法治国,是保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展开了系列论述,从战略定位上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了依宪治国的优先地位,对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安排,提出了法治建设共同推进和一体化的布局思路,反映出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系统思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为我国现代法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社会共同治理即意味着多主体参与治理,需要行政法治作为依据和保障,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然路径。建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必须坚持依法治国、重视行政法治思维和坚持职权全面法定原则。建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需要在行政法治理念指引下完成,并以其所需的各类有效机制事先形成作为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法治思维内涵而言,其指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自觉运用法律规则和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得出合乎法治逻辑结论的过程。具有从形式合法到实质合理、从理念要求到行动规范、从规则运用到实践理性、从法治精神到习惯思维等特征。就领导干部来讲,具备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获得最大凝聚共识和认同并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法治思维体现在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本位思维、权力控制思维、程序优先思维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改革开放浪潮揭开了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法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与经济建设一样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和完善各方面体制,坚持依法治国,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