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好莱坞大片《辛德勒的名单》,再现了一位参加过纳粹党的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在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营救出1200余名犹太人,被视作人性光辉的象征。无独有偶,还有一位纳粹身份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勇敢地带头站出来,庇护了25万南京平民,其善行义举也被搬上了银幕,被誉为"东方的辛德勒"。"巨大的荣耀"2015年9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  相似文献   

2.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德国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论中国改革德国左派知识分子,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宏观调控的改革政策,是可行和有前途的。他在1993年发表了《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中国是苏联道路的替代方式吗?》一书,根据他所认为的...  相似文献   

4.
卢安克,1968年出生在德国汉堡,中学毕业后做过帆船厂的工人、帆船教练,当过兵,退伍后考入汉堡美术学院读工业设计。1990年夏天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使他迷上了中国,改变了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家喻户晓,但这个名称却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发明"的,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李希霍芬于1833年在卡尔斯鲁厄出生。自幼就对地质学着迷的他毕业于柏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渴望前往他认为极富探索价值的东亚。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的许多地方,如锡兰、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旅行。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1873年,李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后的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8月16日,欧洲有名的大报《德意志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份讣告:“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则消息并未在我党引起反响,也没有多少中国人关注,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奥托·布劳恩是何许人。殊不知,他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响的风云人物———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00年9月出生于慕尼黑。早年参加过德国工人起义和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总理科尔最近在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以严厉的语言批评德国人的自满态度。他指出:“德国人的独创精神和进取精神已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他坦率地承认,德国在世界的竞争中已经落伍。他要求德国人民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作一总的估计,迎头赶上去。科尔的这一番讲话,是盛行于发达国家的“危机意识”教育的最新一例。德国在近几年世界经济激烈竞争中落后了,在世界最具竞争力国家排列表上,由1992年第二位跌至1993年的第五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 陈独秀对于哲学概念的认识有一个过程。1920年1月,他在《告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一文中,将德国哲学列为“形而上的哲学”;1920年3月,他在《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将斯密亚丹经济思想列为“富底哲学”,马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师从"德国,经常派人去考察、学习,还进口了大量德国的武器和特工器材,而且聘请德国军事专家做顾问。然而"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向看不起中国。他认为中国地大物贫,野蛮落后,饿殍遍野,一无是处。而不少受蒋介石、陈立夫派遣到德国见过希  相似文献   

10.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遵义会议后,他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史学界才逐渐披  相似文献   

11.
施恩图报     
毛宽桥 《党员文摘》2007,(10):45-45
2006年夏天,留学德国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相似文献   

12.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在遵义会议以后,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那么,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呢?他执行的又是谁的指令呢?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自称,是“由共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0,(7)
正李维汉,1896年6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乡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考入湖南一师;1918年,和毛泽东、蔡和森一起成立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国留学,后去德国;1922年回国,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陕甘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中央城工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等职。他在统战部部长岗位上13年,为统一战线事业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14.
1818年的一天,在德国小镇特里尔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犹太人家里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卡尔·马克思.德国当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新教,马克思家乡信奉的是天主教.而当马克思走完他伟大的一生时,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也不信任何宗教.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翻资产阶级,致力于世界大团结.  相似文献   

15.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李德”是他在中国活动期间使用的名字,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活动期间,李德曾以“华夫”为笔名在《革命与战争》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所以遵义会议上通过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曾称他为“华夫”。李德在中国呆了7年.这期间他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贺伟 《党史文苑》2006,(11):31-37
徐志摩庐山创作<石工歌>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好友张歆海1924年7月上旬来庐山,长住了一个半月,主要是为了翻译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访问的大量演讲稿和诗歌.泰戈尔1924年4月12日来中国访问,直到6月初离开上海去日本.在长达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直陪伴在泰戈尔身旁,为他当翻译,记录他在中国各地发表的演讲.时任清华大学英语教授的张歆海也时常陪同泰戈尔.张歆海获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徐志摩与张幼仪1922年3月在德国离婚,遭到家人与恩师梁启超的反对,张歆海却表示理解,并未影响他俩之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张兵 《党史博览》2014,(5):30-36
正章文晋,浙江三门人,1914年7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15岁时,就在留学的德国参加了共青团;因为干革命,在上海坐过大牢;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高才生;周恩来的英语翻译和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外交系统工作,直至1991年2月18日离世。他一生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既没有留下长篇回忆录,也不允许别人为他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至12月,笔者在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和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下到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其间考察了部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大学和研究单位,采访了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知名专家学者,下面就将这次德国之行了解到的情况简单做些介绍(以下简称为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36年3月,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凭借自幼练习武术的深厚功底,在拳击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但最后却被无理地取消了决赛权。当他满怀悲愤准  相似文献   

20.
时话     
《红岩春秋》2014,(5):4-4
<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3月28日,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发表演讲,阐释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他在演讲中两次提及日本当年的战争暴行,表明中国不会忘记。习近平还引用了中国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