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夏尔·阿布 -曼尼在美刊《每月评论》2 0 0 4年 6月号上发表文章《〈帝国〉的幻像》,认为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全球化、帝国主义当代形态和冷战后时代等重大问题的大辩论的一个焦点 ;《帝国》中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相距甚远 ,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具有同样的乌托邦色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后帝国主义还是新帝国主义 ?要理解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的性质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不久 ,列宁说 :“然而 ,能不能反驳说 ,不可以抽象地‘设想’帝…  相似文献   

2.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3.
《帝国》: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拉沃热·齐泽克先生在关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文章《哈特和耐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一书进行了分析,他虽然肯定了该书在寻找未来革命潜能方面的积极价值,也指出其局限:缺乏社会经济方面的具体分析。齐泽克认为我们今天仅仅回到马克思、重复马克思的分析还不够,还需要回到列宁,像列宁那样抛弃僵化的思想,重新认识当前的世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6):98-98
历史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但历史却又有太多近观相似性,因此当逢历史到了分叉的时刻,寻找历史近观相似性的类比式研究就会兴起。近年来,由于大美帝国统制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已千疮百孔,于是帝国研究遂再次兴起,像重要的国际关系杂志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许多重要专家也都纷纷从帝国兴衰的角度来立论。  相似文献   

6.
对国际秩序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引出所谓的霸权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国际秩序与霸权的关系,一直就是中心课题之一:在没有霸权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秩序?如果没有霸权,秩序是否可能稳定?霸权秩序和非霸权秩序有什么样的差别?吴稼祥的《果壳里的帝国》,将我们引向这些问题。根据作者所述,该书最初的书名叫《霸权的黄昏》。这个被弃置的书名,恰当地概括了该书的主题和作者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迷失的一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推出这组报道。我们已经日益习惯并默许于周围一些年轻人的生存状况,这种别样的生存状况,这种别样的生存,在城市(尤其在中小城市),在农村,广泛地存在。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大多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描述:游荡,长年迷茫地游荡。他们大多数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甚至初等教育都没有完成就直接走进社会,成为“社会待业青年”。社会转型期找不到自己定位的迷茫,种种现实的无奈交织在这样一批人身上。每次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县城,都市中最为无聊,最为抢眼,也最迷茫的就是这样的一批人。多年来他们重复着无聊的岁月,更可怕的是,后继者越来越多。些许能够自强向上,但更多的可能是就此走上别路——“少年江湖”之路。归结这些年中国社会的诸多演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富、机会、人才、社会关注点等等都在向大城市集聚,这种“集聚效应”使得大城市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些孤岛,和周围海域的差别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或机会上,更多表现在人的精神状态上。当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正在积极地成为所谓“跨世纪一代”时,我们不妨把眼睛向下,想想那些被社会忽略或者遗忘的大多数。诸多现实,让人不得不心忧。  相似文献   

8.
迷失的国术     
章剑锋 《南风窗》2008,(15):34-38
[上篇]边缘化生存紫藤架下,姚承光稳扎马步,与一名胳腮胡子来回几番推拿之后,只见他劲贯右掌,迎胸挥出,说一声"去",对方霎时被击出.踉跄倒退数步方止。这是北京一个周末的早晨,"意拳"第三代传人姚承光领着一帮弟子在东直门内南馆公园练功。过去的14年间,南馆公园一直是他们"专属"的练功场地。这是姚承光为他一手创办的"宗勋武馆"找到的唯一一个不需付钱的练习场地。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迷失     
赵强  思岚 《南风窗》2013,(18):50-55
直到有一天,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孩子站在为车辆交通铺开的、满是尘土的路上,我们才发现,城市的大,却容不下一个让孩子们展开笑颜的机会。沿着瑗珲—腾冲线,这条1935年由胡焕庸先生发现并命名的中国人口、自然和历史地理的分界线,我们看到,从远距离贸易发展开始的那天起,利益和权力的渗透与分散,已经从根本结构上改变了城市的状态:城市在膨胀,人在疏离。里尔的阿兰(Alain)的话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金钱万能,不是凯撒万能。在古罗马,柱子是按照人的比例划分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尺度。今天的中国城市里,裁弯取直的河渠,向四面八方扩张的交通,膨胀硕大的以便于接纳更多商业行为的城市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18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米奇科·卡库塔尼题为《一个强大的金球性大国及其显而易见的继承者》的书评,对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最近出版的《帝国:不列颠世界秩序的兴亡以及全球性大国应汲取的教训》(Empire: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British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ByNiall Ferguson.392 pp.New York:Basic Books.)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该书是在为英帝国进行辩护,并实际上是在怂恿美国充当当今的帝国。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帝国的失败     
美国在伊拉克正面临着重大的失败,这极可能使美国正在进行的帝国扩张遭受严重挫折。在被宣传为“胜利”进攻的费卢杰之役背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伊拉克武装抵抗力量的不断强大,美国战争机器发动了一场无用的战争,而且它几乎没有机会为这场冲突找到一种稳定的、可能符合美帝国目标的政治解决方法。然而,尽管美国的统治阶级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但目前他们相信除了“坚持到底”———这个被政党采纳并基本上被整个经济、政治、军事和官方舆论所接受的口号外,别无选择。而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帝国逻辑及其局限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作出这一看…  相似文献   

12.
帝国的逻辑     
2004年5月底-6月初,《帝国》(Empire)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来华访问,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作了多场讲座和报告会(其间,两位作者应本刊编辑部邀请,与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座谈)。本期《文化理论》栏目组织了相关的四篇文章,意在深入理解《帝国》一书的精神实质,促进国内学界及广大读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利坚帝国     
假如你是现代的罗马皇帝,在世界各国和国际市场中,你领导着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你不必投入太多,但收获甚丰,使你的国家地位无比显赫,使你的子民所消费的物质远远超出他们所生产的物质,但这能长此  相似文献   

14.
帝国英语     
30年前,不识中文的中国人被称作文盲,今天,不懂英语的人就配这个头衔。本来中国人安安然生活在庞大的稳定的疆域之内,即使国门渐开,英语不过是外贸、外企、旅游等部门使用的外交语言。可自从因特网连入中国后,突然间,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全世界都触手可及,在人口和信息爆炸的村子里,谁也别想过远离尘嚣的安静日子。许多人在大声说话,谈论着这个那个问  相似文献   

15.
迪米特里·K.西梅斯(Dimitri K.Simes)在美刊《外交》杂志2003年11-12号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的帝国地位已经是一个事实,但帝国地位正在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困境。美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与其最初的建国原则是不相符的,用武力促进民主正在产生一系列问题。美急需采用一种新立场,以坚定、现实、负责任的方式动用美国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力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西梅斯虽然对克林顿、尤其是布什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诸多批评,但其主张仍是从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利益出发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在国际左翼近年来掀起的新一轮“帝国主义”或“帝国”的批判性研究中,关于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新帝国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引发“新帝国主义”讨论的根源无疑与美国在“9.11”之后以“反恐”的名义进行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全球军事干涉行动,尤其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帝国”、“帝国主义”在主流话语中重新出现等等这些现象有直接关系。但是,能否将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看作帝国主义或帝国的简单复归?一些作者以在伊拉克等地的战争来说明帝国主义重新出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持这一看法的人并没有对当…  相似文献   

18.
约翰·B.福斯特认为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帝国主义势力仅仅是"资本主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表达……",它的政治形式是次要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帝国主义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表达和开展,如果它没有独立的尤其是政治上的含义,那么在政治分析中,它不是一个有用的术语。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统治体系--不一定是直接统治,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统治:帝国从它所创建、  相似文献   

19.
帝国与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米尔.阿明在美刊《每月评论》第57卷第6期(2005年11月)发表文章,对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2000)和《大众》(2004)两书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王江雨 《南风窗》2013,(9):98-99
李光耀曾经指出,如果条件只能许可人民在面包和自由之间择其一,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面包。如果这个理念放在新加坡初建国时期一些年内还讲得通的话,现在的新加坡社会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阶段。我只对可以行得通的有兴趣新加坡以奉行实用主义著称于世,实用主义在新加坡不仅体现为政府政策和官员的工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