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求知》2004,(6):48-48
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国13亿人口为本,经济增长应该是可以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的增长。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样做既公平又效率,应该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我们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这不仅因为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同时要以解决民生问题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是关系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对矛盾。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成太大问题,宏观经济不稳则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成为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关键。 前不久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的胡鞍钢博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18)
罗斯基教授的中国GDP增长率“正负2.2区间说”,经西方媒体轮番炒作,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许多研究中国统计问题的中外学者,如任若恩、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伍晓鹰、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以及麦迪森、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等,均表示不能接受被他们称之为“轻率”的这一结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核算质量总体上在改善。他不认为1998年以后会突然出现巨大的统计“水分”,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不过,这些学者也承认,中国经济增长率的统计的确存有问题,在计算水平、方法与范围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1,(4):44-46
地方经济增长不能搞"路径依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2月21日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文说,目前,各地方党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已经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的政治伦理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民生是由一系列公民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民生不是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而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诉求.关注民生是政府伦理的底线,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靠临时性救济,而必须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之下,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保护机制,以制度化的途径确保所有公民都拥有社会普遍认可的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政府,政府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论民生保障与政府公共性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公共性”缺失在民生领域的反映。改善民生状况,是中国社会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民生保障水平,必须重构政府公共性。重构政府公共性的途径,一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确立和弘扬公共精神;二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五是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9.
发展网络民主服务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作为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平台,网络民主正通过"灌水"、"拍砖"等形式向我们走来.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切实推动参与民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如何,必须征求人民意见,由人民来评判,就要发扬民主.所以,民主与民生问题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网络信息社会里,尤其要重视网络民主在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民主的规范有序发展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1)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的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问题。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新时期,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是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政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民众本位的政府价值取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北风 《侨园》2012,(5):8-9
人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则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政府应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中国的公共政策正朝着以人为本、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与政府转型之间涉及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第二,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第三,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第四,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最终落到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议题,民生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长期以来,民生问题主要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特别是政府与群众在视角上的差异等因素,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往往面临“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相脱节”“有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项目推行难”等难题。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浙江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项目的制定引入人大制度轨道,通过多主体参与来解决民生难题的实践创新机制。它通过民意聚合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分别实现了决策与民意、协商与票决、监督与助推的结合,并发挥了推进地方政府民主决策、确保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民生项目有效落实、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和构建地方新型治理格局等五种基本功能,成为当代中国地方人大破解民生难题、发挥代表职能和优化地方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事关民众利益,涉及到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公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个人更无力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在于政府责任缺位造成的公共服务缺失。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义兴 《民主》2007,(10):11-11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在讨论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造成“三过”的根源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对此委员们认为,要利用当前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解决历史旧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重点解决民生问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东方早报》2007年7月18日)。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胡鞍钢认为,朱总理谈经济形势是实事求是的,报告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很有说服力。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形势是建国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经济稳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十分突出,也是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9.
胡鞍钢以其论点的惊人直率而引人关注。为调查研究广西自治区“八五”期间的经济起飞之“谜”,我与胡鞍钢博士两下广西,共同工作了近10天。在第二次行程的最后一天他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个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促进公正执法,完善民生权利的救济途径等,以进一步促进民生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相关联的立法方向大致包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法律、加强民生问题的执法力度、完善民生问题的法律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