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关于什么是正当防卫的阐述。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权利的唯一合法、权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法发[2020]3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公布施行,对于指导各级公检法机关准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正确处理涉正当防卫案件,依法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刑事司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就《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对于指导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刑事司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意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一、起草背景及过程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重要权利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新的正当防卫制度的特点1.内容明确具体。刑法将正当防卫人“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修改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于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这样修改使得正当防卫的内容更加明确,也避免了概念的重复。2.界定了防卫过当的条件,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一是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样界定使得防卫过当的条件更易于把握;二是增加了第三款的规定,考虑到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为了鼓励公民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上旬,王某等人在被告叶某开设的饭店吃饭后未付钱。数天后,王某等人路过被告人的饭店,被告人便向其催讨,王某认为有损其声誉,于同月20日晚纠集郑某等人到该店滋事,王某用鱼头击打被告人,被告人拔出随身携带的刀反抗,王某等人即逃离,被告人叶某又...  相似文献   

6.
7.
债权人撤销权也被称为废罢诉权,在罗马法的文献上也叫做保留斯之诉和保利安之诉,是指债权人为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得请求法院依法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但是由于该法条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9.
10.
数次侵害行为是指反复不断出现的侵害行为。这种反复不断的出现,是当前一个行为(不法侵害行为)的部分已经结束,而就整个行为来看没有完全结束,这也就是说,对于受侵害人来说,他的危险并没有被排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被害人可以针对这整个行为选择在一定时间采取反击行为,这就当然包括选择在前一次不法侵害行为完结,而在后一个侵害行为尚未完全发动之前进行。对连续数次的侵害行为,有学者认为可选择在前一次侵害行为结束,后一次行为开始之前的任何时间进行防卫。笔者认为,对该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应一概而论。对于后一次行为已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对原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进行了重大修订,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法条的修改必将带来罪名理解和适用的新变化,在司法解释尚未出台之前,理论界认识不一。结合不同观点,本文对逃税罪的犯罪构成、法律适用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进一步提出完善立法和司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武晓雯 《行政与法》2022,(8):121-128
作为刑事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展望未来的正当防卫制度,立法上应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的概念,增加防卫过当免除处罚的具体情形,适度扩大无过当防卫的范围;司法上可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增设人民陪审员参与的环节,强化处理正当防卫案件的公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之司法冷遇,在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影响下似乎逐步走向缓解,为了避免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成为“昙花一现”的实践风潮,需要在正当防卫理论上实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积极对话。近期认定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中,控方均主动承担了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就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样态而言,这的确是更加合理的选择。囿于犯罪论体系的先天不足、主观性事实的证明难度以及对书面证言的依赖,正当防卫之证明绝非易事,需要探索足以长期、有效助力于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证明模式。有效兼顾经验法则与证据规则、指引实体要件之程序推进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即是可能之选择,在正当防卫的证明过程中,需要注重经验法则与“概括”的合理运用,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明而非强求“印证”,并容纳产生合理怀疑的多元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第32条又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同时,又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行政处罚法设立行政处罚告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成立要件是司法审查的指南而非限制,我国现行正当防卫立法采取适当说,司法实务往往对防卫限度采取唯结果论立场,导致不法与有责判断混淆,带来司法实务中倾向于故意犯罪或防卫过当的偏误,对此,今后需要在司法与立法层面予以改进。司法实践当坚持必需说的基本教义,重视正当防卫的个别化情景判断。同时,立法需要对正当防卫条款进行修正:一是基于法律不强人所难的法理,对防卫过当进行二分,区分需承担刑事责任的防卫过当与不需承担刑事责任的防卫过当,前者即保留现有规定,后者则增加行为人在高度恐惧、慌乱、愤怒等期待不能情况下实施防卫过当的,属于责任阻却事由,不承担刑事责任。二是适当明确防卫过当的具体类型,明确不同法益、不同情景下的防卫限度之判断标准个别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1日,修订后的《刑法》正式开始实施,各基层执法机关都在为新刑法的顺利运作进行着准备,从以下这组由基层执法干部撰写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相对不起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处分权,检察机关应遵循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理解、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